发布时间:2021-02-27 10: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月27日 | 查看:798次
人物故事:
刘艳珍,女,1965年出生,承德市围场县道坝子乡查字上村村民。33年来,她携夫回娘家,不仅服侍病弱的父亲,还遵照父亲的遗愿,照顾两个患有智障的哥哥,而且通过和丈夫的共同努力,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刘艳珍的家,院子整洁平坦,屋内窗明几净,窗台上、屋地上摆放着几十盆种类各异的花卉,开得艳丽妩媚、芳姿绰约。这一切,让人很难想象她和丈夫曾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1986年正月二十二夜里,一年前嫁到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的刘艳珍突然听到外面的敲门声,娘家来人告诉她“三哥不见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将刚出生42天的女儿托付给大伯嫂照看,自己和丈夫陈凤瑞在厚厚的积雪中跋涉,翻山梁走了14里路赶回娘家。担心变成了噩耗:她的三哥在外面意外去世。
“觉得就像天塌了一样。”刘艳珍说,她当年22岁,她的家也真的很特殊——母亲在生下她几个月后撒手人寰,留下她和三个哥哥,父亲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孩子拉扯大。遗憾的是,三个哥哥中,两个患有智力障碍,只有三哥智力正常,娶妻生子。刘艳珍出嫁后,父亲原本指望三儿子给他养老送终,并照看另两个儿子。三儿子的突然去世,让老人彻底崩溃了。
刘艳珍回到娘家时,父亲早已神志不清,瘫卧在炕上。忍着悲痛,她和丈夫一起料理了三哥的丧事。看着患有智力障碍的两个哥哥和三嫂离开后留下的牙牙学语的小侄子,她心如刀绞。在1个多月娘家与自家的往返奔波后,她狠着心对陈凤瑞说:“我要长期回娘家照看那个家……”
1987年二月初七。陈凤瑞和妻子抱着女儿,拿着简单的行李,毅然将“家”搬到了妻子的娘家。
时间一晃到了1993年,刘艳珍的父亲病入膏肓,去世了。虽然父亲没有说出口,但她知道“照顾俩哥哥,把侄子抚养成人。”就是老人家的遗愿。她也知道做到这些真的很难——自己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侄子,三个孩子需要抚养,又有两个智力障碍的哥哥需要照料,生活的负担不言而喻。
“说啥也不能让家垮了。”刘艳珍说,春天,她和丈夫去地里种地,怕俩哥哥走失,就把他们领到地头,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农闲时,丈夫去邻近的地方打零工赚钱养家,她在家里照应着里里外外;原来的住房倾颓了,新建住房时,她和丈夫一起拉石头、打地基、砌月台……“除了实在不会干的,剩下都是自己干的,这样能省下雇人的钱呀。”
尽管这样苦干,她的家仍是村里贫困程度最深的。2015年,刘艳珍的家和她的两个哥哥刘彦宗、刘彦昌的家,成为了全村3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两户。
刘艳珍说,乡政府和村委会对她家很照顾,2014年建新房子时,乡政府给补贴了1万多元;2015年成为贫困户后,享受到很多扶贫政策。
夫妻俩的辛勤劳动,加上儿子、侄子的务工收入,刘艳珍家于2017年年底成功脱贫。而两个哥哥的家,随着五保户政策、残疾补贴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也于2019年年底从贫困户中出列。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