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1 13: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1月25日 | 查看:1424次
人物故事:
李淑彬,女,1937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村民。
1982年,45岁的李淑彬为了改变风起沙飞的生态环境,毅然接下了20公顷的造林任务,从此起早贪黑,开启了植树造林、守护青山的征程。为提高树苗存活率,她和丈夫分头行动,四处奔走、风餐露宿,整整步行一个月才学会植树技术。为购买树苗,他们用尽了全部积蓄和银行8万元贷款,甚至靠挖煤赚钱维持造林所需资金。38年来,他们杜绝了转卖山林、伐木挣钱等利益诱惑,顾不上荆棘划破脸、脚踝被摔伤、头发被烧焦,种植杉木40多万株,绿化荒山6000多亩,为国家创造价值达4000多万元。如今,这名生活简单、穿着朴素的老人依然守护着她和丈夫奉献一生的广阔绿海。
每到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新丰村,总会被散发着勃勃生机的上千亩杉林所震撼,如此茂密的山林,与83岁的老党员李淑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站在山坡上,看着岩石裸露、风沙四起的荒岭,一次次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浮现眼前,李淑彬痛心地说:“不种树不行了。”
公社育下几厢树苗,被李淑彬偶然发现,她常不远数里去看树苗的长势,但这些树苗长大后却无人问津。眼看植树季节一日日从指尖溜走,李淑彬再也挨不住了,与丈夫说,想弄点树苗栽房前屋后,又不敢开口去要。后来公社的人知道她的这个愿望后,找到李淑彬,说:“这些苗既然没人要,尽管拿去。”就这样,李淑彬开始与植树造林结下不解的情缘。
1982年,县里下达造林任务。公社知情的领导说:造林要找李淑彬。李淑彬也丝毫不推辞,大胆地接下了20公顷的造林任务。几个村民看她一个人领这么多任务,觉得她有点冲,便有些不服气:“要是她能完成这个任务,我拿手板心煎鸡蛋给她吃”
为了植树,李淑彬把在银行贷的8万元花光后,又把家里养鸡、喂鸭赚的钱全部投进去。在资金实在周转不开的时候,她甚至去挖煤卖,常弄得别人都认不出她来。她的这种执着感动了村民,大家从最初不相信她转为从心里佩服她,并积极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来。
数十年过去了,李淑彬清楚地记得数百群众冒着寒风在山上植树的场景,第一个冬春,近80亩荒山植下绿色希望。年复一年,在李淑彬坚持不懈的带领和示范下,新丰村种植杉林达6000多亩。
三分种,七分管。新丰村的荒山能变成茫茫林海,还得益于长期的严格管护。为保护树林不受破坏,李淑彬和丈夫向群众宣传,坦言他们植树造林不是为了富个人口袋,图的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数百公顷杉树一年年长高,管理越来越难。为防火防盗、修枝剪杈,李淑彬耗费了全部的精力和资金。李淑彬和退休的丈夫办砖厂、建苗圃,所得收入都花销在树林上,还把参军回来的二儿子执意留在家里,让他帮着照管林子。
“家里人出门几天,奶奶可以不问,但这些树子她每天都要去看。”李淑彬的孙女说。有人劝李淑彬,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也该享享清福了,何苦这般劳心费神死守山林。李淑彬总说,时间越久,就越离不了这些树子。
李淑彬生活简单,穿着俭朴,进京开会和上山管护林子都是这一身打扮。她在多年前就有个口号:先栽树后修房。多年来,一家人都住在破旧的屋子里,直到1995年,才修了砖瓦房。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李淑彬老人觉得自己精神很富足。
而今,消失多年的山鸡出现在林子里。一场透雨,遍地蘑菇。年复一年,山脚下的枯井又流出了清泉。村寨周边的庄稼每年都大获丰收。此时的李淑彬头发花白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但造林的痴心依旧未改。李淑彬老人现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把林子给国家。曾有人出重金想要买下山林,但李淑彬不卖给他。有人劝她砍伐些去卖,她也不干,她说,自己是党员、劳模、红旗手,国家给了自己那么多的荣誉,不可糟蹋。李淑彬老人说,有些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
1989年,李淑彬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应邀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1990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1991年,李淑彬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199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妇女环保百佳”称号;1996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1998年,荣获“第二届十大女杰提名奖”;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10年,荣获“贵州绿化奖”;2016年3月,李淑彬获评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数十载的光阴,荒坡变成了绿岭,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青丝变成白发。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老党员那份播绿爱绿的情怀。
来源:贵州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