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峰:放弃城市优越生活 回家乡带村民脱贫致富的村书记(图)

发布时间:2021-02-19 20: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1月25日 | 查看:897次

人物故事:

  李华峰,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太康县转楼镇李报真行政村支部书记。

  李华峰有一个幸福的家,女儿参军入伍,儿子考上了大学,在郑州还有两套房产。可是,就在家人为他能在城里扎根感到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让家人难以接受的决定——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回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安装路灯、自费整理村居环境,把村里20处垃圾存放点变成了果园;看到村内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生活条件差,无人照顾,他投资12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一座居村联养点,并立下规矩:孤寡老人免费吃住,有子女独居老人每月只收取200元。为此,李华峰每月都要往联养点垫付1万多元。同时,他还流转1100亩田地,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排10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自费整理村居环境,把20处垃圾堆放地变果园

  72岁的李之营是李报真村村民。1998年,他和老伴张俊英随女子到新疆生活。2018年9月,他和老伴回到李报真村。离开家乡的20年来,家里的房子一直无人居住,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存放点。“2亩多的大院子就像个垃圾场。”李之营用手比划着说,垃圾就跟小山差不多高,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又臭又脏。

  为清理垃圾,李之营没少费劲。看着一时难以清理的垃圾,他急火攻心,耳朵聋了。

  和李之营同样发愁的还有同村的李腾飞。李腾飞常年在外务工,家里也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存放点。“杂草丛生,垃圾比人都高。”李腾飞回忆说。那段时间,为清理垃圾,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改变发生在2018年10月。

  20多年前,李华峰在该县王集乡供销社上班,固定的工资,一天8小时的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随着体制改革,1998年,他和妻子双双下岗。为补贴家用,李华峰只身到郑州闯荡。

  当搬运工、做泥瓦匠,在郑州,李华峰靠着踏实、诚信和勤奋,最终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拥有了自己的建筑队伍。随后,他在郑州买了房,儿女也相继考上大学,一家人生活衣食无忧。

  就在家人为他能在省城扎根感到高兴时,李华峰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回老家竞选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初,李报真行政村村委换届选举,老支书李宗让3次去郑州找李华峰,请他回村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在老支书的劝说下,李华峰说服了妻子。经过选举,他全票通过。“唱票时,票都是我的,我当时就哭了。哭啥?感觉担子重了,有压力了。”上任后,李华峰向全体村民承诺:“既然全票通过,这是全村父老对我李华峰的信任和重托,我没有不干的理由,而且要干的更好。”

  李华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任后,他出资13000元,为村里安装了65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各个角落。接着,他又拿出2万多元,整理村内环境卫生,通过栽植花草苗木、修凉亭,配置座椅等,全村20处垃圾存放点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小游园。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这其中就有李之营和李腾飞两家的宅基地。

  清理了垃圾,李华峰帮助李之营和李腾飞对宅基进行了规划,指导他们在宅基地上栽种绿植和桃树、葡萄、杏树,树下面套种西红柿、南瓜等蔬菜。如今,走进李之营和李腾飞两家的小院落,桃子、葡萄挂满枝头,想吃了随手就可摘取。“院子变成了瓜果园,俺心里亮堂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得劲了。”说着话,李之营抬手从葡萄架上摘下一颗葡萄,放到嘴里细细咀嚼起来。

  村民在外安心务工,他在家帮村民照顾老人和种田

  9月25日上午,听着堂屋桌子上的老式钟表敲响7点的钟声,77岁的李之德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到村头的居村联养点吃早饭。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居村联养点,只有不到500米的路程。“走路5分钟就能到居村联养点,真的特别近!”李之德说。随后,他在居村联养点,拿了一个馍,盛了一碗菜,坐在空调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可在2年前,李之德的生活可没有这么幸福。

  李之德五个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剩下他一人,吃饭不照时,落下了严重的胃病。“那时吃饭一点不好就拉肚子,身子一天天消瘦,最后连走路都困难了。”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李之德直摇头。其实,李之德在外务工的子女们也时刻牵挂着父亲,多次给父亲打电话,让其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任凭子女无论怎么劝说,李之德就是不愿意离开村子。

  在李报真行政村,像李之德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李华峰看在眼里,揪心不已,“我一定把全村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好。让子女们在外安心务工。”李华峰暗下决心。随后,他出资120万余元,在村里建成了一座高标准居村联养点。开业之初,他还给联养点定了一个硬规矩:孤寡老人吃住全免,有子女的独居老人一月收取200元,不够的由他补贴。为此,李华峰每月都要往联养点贴补1万多元。

  “油条、胡辣汤,饭菜一天三顿不重样,这样的生活,以前做梦都不敢想。”76岁的孤寡老人王红然患有胃病,消化不好,入住居村联养点后,李华峰安排人员经常跟他开小灶。“这日子过得比蜜都甜。”王红然老人笑着说。

  环境舒适,饭菜可口。入住的老人们都对李华峰赞不绝口:“这是支书给俺村老人送的福利。”

  解决好村内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后,李华峰又开始着手土地流转。

  “俺村有230户1010口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占到了村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家里多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李华峰说。由于缺少劳动力,大量田地被撂荒。随后,他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从村民手里每亩按1000元的价格,流转1100亩田地,成立了西瓜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排100多名留守人员到合作社和基地务工,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上。

  秦红芝是李报真村的一名留守妇女,她是李华峰合作社的一名工人。25日上午,送过孙子到辅导点学习音乐后,她便来到村辣椒合作社上班。望着火红的小辣椒,秦红芝感慨地说:“收租金、当工人,还能照顾孙子。这日子真幸福啊。”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