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生命绝唱——追记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图)

发布时间:2010-06-17 00:13 | 来源:光明网 2010-06-15 07:23 | 查看:1989次

 

王延辉(中)在话剧《英雄战士》中演出剧照。(资料照片)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铿锵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在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饱蘸激情的指挥下唱响。全场观众被他精彩的演绎所感染,沉浸在大合唱雄浑激越的氛围中。这是2009年12月5日晚,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

  21时15分,歌声在王延辉有力的指挥下戛然而止。此时,令人震撼的情景出现了:歌声停了,王延辉却没停下,他继续挥动几下手臂,随后在观众的惊呼中,巨大的身躯犹如折断的大树,訇然倒地——连续4天4夜加班排练,过度劳累,王延辉猝发心肌梗塞。

  王延辉由此走完他55年壮美的人生。

  “三不演”

  2009年11月25日,也就是王延辉牺牲的前十天,他先后接到两份邀请。上午9点,妻子刘莉从公司打电话说,月底公司要举行庆典仪式,公司领导邀请王延辉到场辅导。中午,远在西安的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也发来一份请帖,邀请他为学院师生辅导排练文艺节目。

  两份邀请,他如何选择?王延辉妻子心中很清楚:“不用说,他肯定去西安!”

  多年来,王延辉一直恪守“三不演”的原则:组织不批准的不演,不是弘扬主旋律的不演,与为兵服务有冲突的不演。这一次,他也不能违背这条原则。

  第二天,王延辉就去了西安,最终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

  王延辉从军39年,从一名基层业余演出队战士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一直把官兵利益看得最重,宁愿自己多辛苦也不让基层战士有遗憾。

  1997年的一个傍晚,济南军区某团二连炊事员张全胜和另外两名战友匆匆赶到演出现场时,演出已经谢幕。

  “小伙子,怎么没看演出啊?”猫着腰忙碌不停的王延辉询问。小张说,上午去市里买菜,返回时车辆出了故障,修好后紧赶慢跑想回来看这场演出,最终还是没赶上。

  “你仨等着!”王延辉放下手里的道具箱,赶忙招呼演员:“大家放一放手头的活儿,再给这几名战士演一场。”

  从此,王延辉所在的剧组每到一个单位,他都主动要求为炊事员和执勤战士加演一场。

  2003年12月,王延辉一行10余人颠簸3个多小时,登上渤海深处的“四无”岛。演出结束后,听说附近还有一个小岛,上面驻着几名战士,他便主动提出要去这个小岛上演出。陪同人员强调,这条航道的暗涌很多,就是一些老渔民上岛时也不免心惊肉跳。但王延辉还是决意前行。

  海面风疾浪大。起锚不久,大家对着大海吐得昏天黑地。船靠岸后,他们一个个浑身无力地爬上岛,但王延辉一看到战士们,身上不由升腾起一股力量,第一个唱起了《咱当兵的人》。唱完刚一转身,“哇”的一口又吐了起来。

  王延辉常说,传播先进文化不能扯着耳朵灌,更重要的是要把蕴含其中的道理讲给大家,增加官兵的认同感。3年前,某防空旅二连排练《过雪山草地》时,王延辉没有立即辅导,而是先给官兵讲起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听完故事,官兵们对这首歌有了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深刻内涵。再唱歌时,他们唱出了无限深情。

  这些年来,王延辉累计为官兵演出万余场,辅导节目千余个,培训文艺骨干3000多名。他的猝然离世,在军营内外引起强烈震动,数以万计的官兵纷纷用不同方式表示哀悼。某防空旅导弹连班长王斌为他写了一首歌,很快便在军营内外传唱起来:“多想再一次听到你的歌声/多想再一次看到你走上舞台/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有十分力不能用九分九

  多年来,王延辉挚爱为兵服务的舞台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他说:“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文艺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

  排练话剧《老兵》时,王延辉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从形体到气质与角色要求都有不小的差距。剧中第一幕的结尾是表现老兵王丙成谈恋爱的戏,剧情要求他背对观众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

  排练时,有人说他步履沉重,不像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里,这段戏总共不到1分钟,但王延辉却不肯轻易放过,每天早晚两次爬单位后面的“英雄山”,在上百级台阶上跑上跑下,跑得大汗淋漓,直到脚步轻盈起来。

  《老兵》进京汇报演出获得成功,但王延辉总觉得还没有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老兵》剧组到某海岛演出时,他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的原型,白天跟着老兵们进船舱、修机器,晚上同老兵们一块睡工棚、拉家常。在离开海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老兵们跑上台,抱着王延辉失声痛哭,不停地说:“你演得太好了,太像了!”

  王延辉正是靠着这股韧劲,不论排练多么辛劳,从来没有松懈过。他说:“排练也是演戏,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

  2001年夏天,王延辉扮演大型话剧《光照千秋》的主角人物戚继光。开始,剧组为他准备了道具——铠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片做的。他认为这样排练演不出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就坚持披真道具:铁打的头盔,铁片的铠甲,负重四十多斤——每次排练完毕走下台,他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靴子都倒出汗水。

  为培育新人,继续为兵服务,多年来,他甘为人梯,把10余名年轻演员推到台前。他说:“舞台上只有新秀不断,文艺事业才能薪火相传。作为一名文艺老兵,我们应该担负起培养年轻演员的责任。”

  “这三个小时让我受益一生。”山东省军区业余演出队的战士张乐对王延辉铭记在心。2009年盛夏,张乐在排练话剧《英雄战士》,戏份很轻,只有3句台词。尽管她表演很努力,导演还是不满意。

  王延辉看到这一幕后,让张乐午饭过后到化妆室等他。王延辉领着张乐一遍又一遍地复读台词,一字一词地把握语气,3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下午,张乐再次上台,导演肯定了她的表演。

  10多年前,演员武文扮演话剧《徐洪刚》的“男一号”时年仅23岁。精彩演出后,每当观众称赞他时,武文都说:“掌声与鲜花里,浸透着王延辉老师的汗水!”

  这次演出是武文第一次参演大型剧目。刚开始排练时,因缺乏经验,武文对人物的把握和心理的刻画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王延辉非常着急,排练中对武文不停地点拨,下班后还追着他不厌其烦地说戏。第二天排练,他仍然对着武文说个不停,武文实在忍不住了,不耐烦地说:“差不多就行了,你想累死我啊!”让武文没有想到的是,下班后,一出排练场,王延辉又堵住了他。开口就说,刚才我给你指出的地方演得还是不行啊。然后掏出剧本,又做起了讲解示范。那一刻,武文被王延辉的真诚感动,主动拉他又回到了排练场。话剧《徐洪刚》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几乎囊括了全国全军所有大奖。

  台上演好戏,台下做好人

  与一些地方文艺圈的人相比,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生活相对清贫,但王延辉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几年前,王延辉的母亲、岳母相继病重住院,近万元的住院费一时凑不齐。一个地方老板找上门,说与人合伙经营的演艺会所正在试营业,只要王延辉每晚唱两首歌,连续演出一周,不仅老人的住院费全部帮助解决,还另加一份丰厚酬劳。王延辉考虑到这种场所与军人身份要求相悖,断然谢绝。

  王延辉身上有不少“国字号”头衔,在驻地演艺圈属于“腕级”人物,不少公司特别是演艺单位纷纷找上门,想借他的名气扩大影响。地方一些单位先后10余次慕名邀请王延辉前去捧场,但无论出什么价码,王延辉都一一谢绝。王延辉并不富裕,家里正在还房贷,生活比较拮据,客厅里至今还是一台看了近20年的长虹牌电视机。不是王延辉挣不来钱,他坚守的是军队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道德操守。有一次,一个经商的朋友找上门来,许以不菲酬劳,请王延辉到他新开业的演艺会所“捧捧场”,每晚演两个节目。王延辉对这个经商的朋友说:“你就是给我个金山,我也不能违反我的原则。”

  这些年,王延辉的名气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但他从不以此为筹码来“走穴”赚钱,相反,“兵”的分量在他心中却越来越重,只要是基层部队找到他,他都爽快地答应。

  王延辉是个堪称师表的文艺老兵。1999年,王延辉如果能立一个二等功就能提前半年晋级。而此时,他主演的话剧《光照千秋》拿到全国、全军多个大奖。亲朋好友纷纷劝他,趁此机会找找领导,可是他不为所动。他说:“演戏不是为了职称,演员要演得称职。”王延辉参演的剧目和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10多个奖项,都没有主动伸手向组织表功要奖。

  这些年,经王延辉培养和推荐的演员,不少人成了明星大腕,但他从不以此炫耀,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王延辉过世后,曾导演、主演了电视剧《暗算》的柳云龙前来济南祭奠,大家才知道王延辉是他的启蒙老师。

  在王延辉的追悼会上,柳云龙动情地说:“恩师不但教会了我演戏,更教会了我做人。我要像他一样恪守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台上演好戏,台下做好人。”(光明日报 记者温庆生)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