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18 17:3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1月25日 | 查看:680次
人物故事:
杨军,男,1959年8月生,陕西省渭南市国家税务局退休干部。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做好事。杨军就是这样,从2002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至今捐献全血23次,累计全血量8400毫升。捐献血小板9次,累计17个治疗量。2015年3月该同志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记得2002年夏天杨军的父亲因病住院,一天上午,杨军同志刚推开父亲住院的病房门,就看到和其父亲同病房的一位老人因为休克医生正在抢救的场面,当他听到医生讲“病人虚弱,需要输血”的话语后,一个箭步跨上前,说道:“医生我年轻,抽我的血!”在经过化验等一系列严格医学程序后,他的血型正好于病人相同,可以输血……。杨军同志如愿以偿的看到自己鲜红的血液流入老人的血管,看到老人慢慢的苏醒并流露感激,他的心里感到一股暖流在涌动,原来自己的献血行动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从那时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02年11月至今,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他怀揣着人间的真情大爱,在年龄逐渐增长和体质日益衰退的情况下,经过一次次的精心调养,以一个健康人的体魄,义无反顾的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记得2008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去献血,他提出要多献一些血,为灾区的人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当献完血回家后他的高血压病又犯了,妻子和女儿看到他痛苦的表情,劝他以后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再献血了,而他却说“能挽救他人生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说起献血经历中最惊险的一幕,杨军说,那是2011年的大年临近,他正拿起筷子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渭南市献血办的电话,说医院有个危重病人,急需和他相同的血小板抢救,请他援助。当时,新年临近,符合条件能够献血的志愿者因为路远迟迟赶不到,而他的家距离献血办最近,但杨军28天前刚刚捐献过血小板,刚好临界捐献节点。“救人要紧,赶紧走!”杨军二话没说,疾奔献血办。因为急于赶路导致血压有点高,稍稍休息之后,杨军血压下降,在得知血小板指数已降到23.5,符合捐献要求之后,主动提出捐献双份血小板(一份相当于全血800毫升),最终使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杨军说,直到献血办表彰自己时,才知道当时抢救的是一位大出血的产妇。
在杨军同志的感召下,渭南市国税系统先后有20余人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韩巧玲、姚卫东等5位同志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真的能够感受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虽然没有报酬,也许很累,但是享受得到快乐,却是什么都换不来。
平时,杨军的脸上总是挂着一种浅浅的微笑,和蔼可亲,而他的内心一直怀揣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孝心。他的兄弟姐妹和父母居住在澄城县城,环境也很优越。为了让父母亲幸福的安度晚年,2000年他将父母接到渭南市他的家中,从此,清晨上班前有他给父母买早点的忙碌身影,下班时有陪伴父母聊天的欢快笑声,晚上有将洗脚水端到父母身边的感人举动。就这样,从2000年到2014年十五年间,他的父母亲在杨军的陪伴下幸福地度过了晚年并安详的离去。这则故事,看似很平常,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普通人,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可以个人微薄的力量,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从一桩桩微小的好事做起,从一项项平凡的善事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善行义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杨军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