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18 17: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1月25日 | 查看:962次
人物故事:
王世杰,男,1968年8月生,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董事长。
这个身家过亿的企业家,不讲排场,十分简朴,至今,还坐着一辆开了多年的二手车。提起这些,这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质朴得像黄土地一样的汉子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坚信,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苦水里长起来的孩子更知道感恩”
今年52岁的王世杰出生在宝丰县张八桥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家乡地处丘陵地带,庄稼收成不好,加上兄弟姐妹多,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屋漏偏遇连阴雨。那时候,王世杰的爷爷还有严重的肺病,一病就是11年。爷爷刚去世,奶奶又瘫痪在床整整7年,为给老人看病,家里还欠了一圈账。由于父亲在外工作,照顾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那时候,乡亲们看见他家过得艰难,逢上农忙时节,都会来帮忙。他家的茅草房时间长了,到处漏雨,乡亲们不仅凑够了买材料的钱,还帮他们家盖房子,并且所有人连一分工钱也没有收。
“苦水里长起来的孩子更知道感恩,这么多年来,我对生我养我的家乡一直感情很深。”王世杰说。
“最艰难的时候,是父老乡亲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上世纪90年代 “下海潮”中,不甘平稳生活的王世杰毅然辞掉了农机公司的工作,经营起了一家农机门市部。七八年的时间,他为自己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宝丰县石桥镇有170座蔬菜大棚由于经营不善,处于荒置状态,当时的县农业局领导找到了王世杰,希望他能够承包经营。凭着对农业的一腔热情, 他接手之后,到山东寿光考察,聘请专家指导,调整了蔬菜品种,每天吃住都在大棚里。当年170多座大棚就盈利30多万元。
这下,王世杰的名气更响了,成了县里的“红人”。但他没有骄傲,2003年,他又缔造了一个民营企业“蛇吞象”的奇迹。当时,县农业局下属有一家名叫宝丰县康龙养殖有限公司的集体猪场,外债达600多万元,濒临倒闭。企业负责人找到王世杰,希望他能够接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去接手一家国有企业,这对王世杰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在几经思考后,他下定了决心:“干!”5年后,王世杰带领职工工资翻两番,还带动发展20多个养殖专业村,使300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然而,2014年,平顶山地区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大旱,企业陷入危机,县委县政府伸出了援手,为企业协调贷款5000万元。而且,乡亲们也主动提出,每亩地每年的租金降低一百到二百元。“最难的时候,是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是父老乡亲们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王世杰说。
尽自己的力量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国家扶贫工作开展以后,王世杰为了报答政府和乡亲们对他的帮助,他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来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他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创建了产业扶贫新模式—“康龙模式”,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认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资源化发展模式,还被河南省扶贫办誉为“竖立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比如,“千头线+贫困户”模式,主要采取“户贷企用”和“企贷企还”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股本增收。康龙公司通过50条千头线,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每年每户可分红3600-4000元不等。同时,他还在全县26个贫困村开展“村企合作”,共同发展“千头线”项目,每年按入股的7%给予贫困村村集体分红。2015年至今,他共给贫困村集体分红1890万元。再比如,“特色林果+贫困户”模式,主要是通过资本、技术、销售等为贫困村291户、600余名贫困人员捐赠4万棵核桃树苗免费让他们种植,每年按照成活率给他们每棵核桃树发放30元管护费,核桃成果期时,由康龙公司统一收购,进一步增加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收入。截至2020年3月,他共向贫困户发放管理费344万元,让利690万元。
王世杰还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和帮联户对接外部市场,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宝丰县观音堂林站是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这个地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业。他把贫困山区环境优势转化为优质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依托康龙公司及众口菜粮旗舰店、移动式便民店、社区经销店、电商销售等平台,与贫困户签订定向收储协议。为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公司先期支付10%的订金,再以高于市场价10%-30%的价格收储。这种普惠扶贫工程,共给39个贫困村和2100户贫困户分别增加收入150万元、600万元,推动形成了企业与贫困户、消费者相互合作共同受益的精准扶贫局面。
同时,他还通过本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为结对村和帮联户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大营镇古庄村贫困户樊民召、姬雪花夫妇,年近50岁,老家房子年久失修,部分塌陷。2013年初被康龙公司招入养殖公司上班,负责两条千头线生猪养殖。几年来,夫妻二人在康龙养殖公司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脱贫,并于2019年在县城永明路明珠花园买房安居。截至2020年3月,康龙集团公司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册员工217名,月平均工资3190元。
在帮扶困难群众的同时,他还援建村企道路、饮水工程、卫生设施、文化场所,配合推进危房改造帮助贫困村改善面貌,还以高校学生、重症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为重点,对贫困户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公益扶贫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5年至今,王世杰以个人和公司名义共捐善款1090万元,先后为58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收入2660元,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得到改善。王世杰对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员更是关爱有加,肖旗乡韩店村的周帅甫,其父亲患病去世时,他刚满18岁,生活艰辛,王世杰先后两次为其送去救助金5000元,并安排到养殖公司就业,每月工资3000多元。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猪源不足、猪肉供给相对紧缺、价格居高不下,王世杰要求集团众口菜粮散养年份猪肉在现行价基础上降价6-9元,无公害猪肉由36元/斤降到25元/斤。猪肉价格下调15%-30%,仅此一项让利270多万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还注重开展智力帮扶,对就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向结对村群众传授实用技术,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在王世杰的主导下,康龙公司投入智力扶贫资金达到310万元。石桥镇东大庄村有个贫困生赵坤鹏,其父亲过世较早,跟着外婆生活。王世杰闻讯后约他到办公室谈心,激励他说:“人活一世,一定要有志气,不怕从小受磨难,长大成为男子汉。”勉励他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报答党恩。赵坤鹏热泪盈眶,他当场感激地说:“王叔叔,我一定要好好上学,刻苦努力,保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赵坤鹏加倍努力,用心钻研,考上了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大年三十,王世杰听说赵坤鹏唯一的亲人外婆过世了,立即到他家,送去了3000元慰问金,并帮助办理了老人后事。
“唯有去过远方,才懂父母情长;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饱满金黄;唯有不忘出身,才会活得敞亮。”这是诗歌《穷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麦子》里的金句,王世杰说,自己也要像麦子那样,根扎泥土,用饱满的麦穗,来回报脚下的这片土地,用丰收的喜悦,来反哺家乡的父老乡亲,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