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30 20:0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27日 02 版 | 查看:748次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
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创新。张波就是一位矢志创新的代表。
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
牵引系统是动车组的“心脏”,为动车组高速运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做牵引控制软件设计时,他们并没有选择高价进口,而是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张波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代码量超过100万行,集成600余个标准化功能块,最终构建了第一套软件系统,确保了整个牵引控制系统研发的进度。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张波和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时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奔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列车不仅速度惊人,而且拥有实现自动驾驶的“智慧大脑”。高铁列车能够自动运行,离不开众多研发人员的默默付出。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志强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中国通号组建高铁C3+ATO自动驾驶创新团队,陈志强担任项目负责人。C3+ATO系统试验期间,陈志强总是站在司机驾驶室,目光注视驾驶台上各种信息,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只有站着才能感觉到自动驾驶的列车运行是否平稳,舒适度可是咱们设备的关键指标啊。”
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硕果。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全程自动驾驶,依托的正是陈志强团队研发的C3+ATO系统。
爱岗敬业,用实干传递奉献精神
40余支作业队伍、近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精心施工;几十台塔吊、吊车同时作业,这是雄安站建设高峰期的繁忙图景。其中,有一位女将的身影。她就是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东。
去年,为了追上被疫情耽误的工程进度,吴亚东和同事昼夜作战。24小时三班倒,项目部管理人员挂图作战、任务倒排,夜班、通宵是家常便饭,朋友圈的内容常常是午夜时分的两桶方便面。
雄安新区的建设不只是现有先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更意味着创新和引领。吴亚东把自己比作技术上的“大管家”,在施工技术上负总责,调度、组织、团结所有技术力量,集思广益,共同破解施工难题。
“走,巡站去。”这是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周荣亮工作中最常和同事说的话。采访中,他也向记者发出这样的邀请。
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每一层东西长400多米、南北长160多米……周荣亮每天都要在上海虹桥站站区内来来回回地巡逻。站内哪个位置有巡逻民警、保安有多少名、巡逻车有几台、义警巡逻的区域在哪里,他都门儿清。
除布置工作外,周荣亮很少在办公室待着。在他看来,一个守护火车站的铁路民警,就应该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这样才能更好守护旅客安全。
冲锋在前,用双手托起“生命之路”
2020年4月8日,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沉寂了76天的武汉站“重启”。检票验证、解答问题、引导乘车……车站工作人员热情服务每一名旅客。有一群人胳膊上戴着红色袖章、胸前佩戴闪亮的党徽和团徽,格外耀眼。他们就是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队员。
去年疫情期间, 他们冲锋在前,在站台上来回奔波,确保各地援助物资不耽误一秒钟、24小时不间断抢运,让战“疫”之路更加畅通。
2020年2月1日,载有174名军队医护人员及大量防疫物资的G4633次专列驶入武汉站。车门一开,“头雁”党团员突击队队员就立即行动,形成“人力传输带”,将700余箱防疫物资有序卸下。这个过程,仅花费了16分钟。
“不准拨打我的手机,只能等我的电话!”这个“绝情”的决定是“头雁”党团员突击队的联络员张利民对家人的要求。为确保不漏接任何一个联络电话,张利民将对家人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疫情期间,他平均每天拨打100多个电话核准医护人员和物资具体信息,对接的转运任务未出现任何差错,有效保障了人员、物资的及时中转。
不仅战“疫”冲锋在前, 突击队员们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也是各类急难险重任务的“急先锋”。每逢春运、暑运、小长假等关键时期,他们总会出现在检票口、候车厅、问讯处等处所,加强客运组织,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帮扶等便民服务,让党徽和团徽的光芒闪耀在服务旅客的每个角落。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 樊曦 周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