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5 21: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05日 03 版 | 查看:1230次
骆胤成给孩子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晚饭后继续入户调查,天色渐渐黑了,今夜没有月亮,大山上也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全靠我们的手机闪光灯,勉强照亮了前方的路。”骆胤成在日记里写道。
两年间,他用692篇扶贫日记记录了小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格了老百姓摆脱困顿生活后的张张笑脸,字里行间也标记着大国脱贫路上一个个“骆胤成们”的小奋斗。
---------------
过去两年多,28岁的骆胤成一直在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陪着小凉山上的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乡亲一起,与贫困作别。
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脱贫攻坚决战的号角在全国吹响,骆胤成的母校天津大学用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向年轻学子发出号召,时代的鼓点敲击着这位年轻人的心,他一头扎进蜿蜒在祖国西南丛山峻岭中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决心“为社会和国家做点实事”。
2020年11月,被贫穷困扰了千百年的宁蒗县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云南省最后9个退出贫困序列的县(市)之一。年轻的骆胤成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数不清的参与者之一。两年间,他用692篇扶贫日记记录了小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格了老百姓摆脱困顿生活后的张张笑脸,字里行间也标记着大国脱贫路上一个个“骆胤成们”的小奋斗。
在广阔天地中找寻“出路”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是2019年年初骆胤成刚到小凉山时,在第一篇扶贫日记里写下的第一句话。当时他满腔热血,在滇西北横断山脉上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兴镇黄板坪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然而,现实每天都在给这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泼冷水。
黄板坪村共有739户30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7户1786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0%。当地山高壑深、交通闭塞,常发生山洪、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初来乍到的骆胤成兴奋地跟着村干部,冒着危险手脚并用攀爬上陡峭的山坡,走进一个个农户家探访,可一开口才发现,自己说的普通话村民一句也听不懂。
当地人长期自给自足,在那里生活的“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受教育程度很低,当地人与外界交流少之又少。出发前,骆胤成心中盘算的电商带货、产业扶贫等计划要想马上落地,都不现实。
出路在哪儿?骆胤成苦苦思索着。
各种各样的“路”也出现在他的日记中。骆胤成与扶贫工作队的任务是对贫困对象进行“户户清”遍访、动态管理,同时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他们常常夜深了还在翻山越岭的路上。他在日记里写道:“晚饭后继续入户调查,天色渐渐黑了,今夜没有月亮,大山上也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全靠我们的手机闪光灯,勉强照亮了前方的路。”
行路,不免伴随着苦闷和泪水。一天早上在翻山走访农户的路途中,骆胤成不慎摔倒,四根尖硬的刺扎穿了鞋底,其中一根长刺扎破了脚掌,流出鲜血。中午工作队只能在山间作短暂休息,因为吃不惯当地食物,骆胤成就自己吃了一个烤土豆充饥。晚上回到驻地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整理材料,可突然收到了远在600公里外的老家传来的噩耗——外公去世了,“那时心里的痛,比脚底被扎痛得多。”骆胤成回忆,当时自己很想请假回家送外公最后一程,可是他知道工作队时间紧任务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那夜,他久久无法入眠,含泪在日记中写道,“回忆,思念,着急,难受,心里五味杂陈”,但他又给自己鼓劲儿,“既然选择,就要义无反顾!”
遍访农家后,骆胤成和队员们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可填写表格时他发现,工作队在统计信息和报送材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队员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填好表格,却因为统计表的形式调整而不得不返工。他在日记里反思:“我应该利用电子表格的函数公式提高效率,将已有数据与入户采集到的数据及时核对修改,并将准确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很快,骆胤成的数据库启用了,帮助队员们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渐渐地,村干部对这个大学生的印象有了改观,觉得小伙子挺能吃苦,还总能从老路中闯出新路。
“帮孩子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日记里珍藏着许多山里孩子的照片。最触动骆胤成的一幕,是一次车行至村中,正在玩耍的孩子们一下子都退到路旁,给过往车辆敬礼。汽车,对他们而言,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很多人从未走出过眼前的大山。
骆胤成越发意识到,教育才是让当地拔掉穷根的根本之策;而这,也恰好是自己更擅长的。于是,一个“微课堂”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像是一个从大山伸向外界的长镜头,骆胤成希望通过“微课堂”的小窗口,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帮他们编织美丽的梦想。
2020年5月中旬起,骆胤成拉着几个年轻人,每周从镇上赶到黄板坪完小,为这里的104名学生“画梦”,“老师们”自发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有基础常识,也有军事、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很多孩子听得入了迷,拉着他们没完没了地问,“电影怎么放出来的?”“火箭怎么发射的?”“火星上有人住吗?”
还有的小朋友写信给骆胤成:“万里长城有多长?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去看一看,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看到万里长城的。”骆胤成把淳朴可爱的孩子们写进日记里:“希望能帮助小朋友树立梦想、学习成长,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改变命运。”
2020年6月,骆胤成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起“微心愿”爱心认领活动。那里有当地96名小学生的心愿。没想到,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关注。“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收到了彩笔、篮球、足球、课桌等礼物。随后,骆胤成又通过网络发起图书募捐活动,为当地两所学校建立了“爱心图书角”,让孩子们有更多观察世界的窗口。
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白白净净的大哥哥,一个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三学生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后,总是会来找大哥哥诉苦。在世代与贫困斗争的穷山村,“读书无用论”始终是很多村民心中的执念。为了把辍学的孩子“拉”回课堂,骆胤成想了不少办法。他设计出了“三步法”,先让各村(社)第一轮入户动员,仍拒绝入学的,由骆胤成逐一进行第二轮动员,最后请镇党委、政府、各村(社)集中走访“钉子户”,成功动员了229名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重返校园。
“有些家长不理解,甚至骂我多管闲事,说我是忽悠孩子的骗子。”骆胤成有时也感到委屈。一些村民说,每天送孩子上学,政府应该给误工费;有的人甚至用木板把窗户钉上,防止孩子翻窗逃出去上学。为了把一个孩子请回学校,骆胤成和同事三番五次到家中走访,每天打电话不断沟通。那段时间,他日记中出现最多的话是,“我要继续动员!”
2020年9月18日的日记中,骆胤成记录了陪贫困大学生肖立伟去大连大学报到的经历。当天他接到了大连大学招生办老师的电话,反映大兴镇拉都河村的肖立伟在学校开学后一直没有报到。骆胤成几经周折了解到,肖立伟家生活贫困,父亲早亡,母亲出走,他与哥哥相依为命。哥哥本想外出打工为弟弟赚取学费,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能成行。肖立伟考虑到家庭原因,谎称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不敢去读大学。“大山里走出一个大学生多么不容易,必须去上学。”骆胤成心急如焚,带着他们跑去办理助学贷款,获得了8000元贷款,并帮助兄弟俩申请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之后他又联系大连大学招生办老师为肖立伟争取到2500元助学金和一套行李,还多方申请到了2000元慈善金和5000元助学金。终于,日记中出现了肖立伟站在大学校门微笑的照片。
奋斗的青春在时代蓝图中闪光
骆胤成始终记得第一次到黄板坪村贫困户杨六斤家时的情景。
杨六斤夫妇都是残疾人,二人育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人挤在破烂不堪、漏风漏雨的木瓦房里,“生活条件之差,常人难以想象。”骆胤成和同事们帮他们申请残疾补贴,盖了新房,帮助杨六斤夫妇靠种植玉米、花椒等经济作物获得生活收入。
如今,这家人见到骆胤成总会向他竖起大拇指点赞。骆胤成在日记中写下感悟,“贫困群众在政府拉一把的同时,还要努力往前走一步,最终一定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高山峡谷把山村与外界隔绝。骆胤成和同事们去过最远的一家,要开车1小时,再步行爬山1个多小时才能到。刘志强一家原本一直住在山上,一到雨季,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经常把房子冲裂,房子随时可能倒塌。骆胤成和驻村工作队到他家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努力,帮他和周围两家人一起搬到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小康家园。
没想到,到了城里,刘志强唱歌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他到丽江古城里唱歌,收获了不少粉丝。2020年疫情影响旅游业,他又转到线上直播唱歌。与此同时,他还在古城打工赚取生活费。骆胤成感慨,刘志强“时髦”又肯干,每次见面,他都会反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感谢政府帮助他家摆脱贫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努力奋斗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日记里的故事还有许多,在大山深处的日子让骆胤成变得“更接地气了”。他对记者说:“刚毕业时,自己想法挺多,现在明白,能把一件事干成很不容易,要一点点做,一个硬骨头一个硬骨头地啃。”
如今,更大的目标摆在骆胤成面前。他在日记中为自己标注了新的方向。“十四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他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能让自己奋斗的青春在祖国的时代蓝图中闪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吴梓菲 刘晓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