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秒生死抉择(2图)

发布时间:2020-12-10 16: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0日 07 版 | 查看:4688次

王建东在战友们的掌声中步入会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摄

扫一扫 看视频

  “向英雄致敬!向一等功臣王建东学习!”在千余名官兵热烈的掌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英雄飞行员王建东大步走进礼堂。

  12月8日,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隆重举行王建东一等功授奖大会,为王建东颁发一等功奖章和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王建东的妻子陈婷婷和儿子王文楷受邀来到现场,共享这份荣誉。

  今年9月上旬,王建东驾驶战机刚升空突然遭遇低空鸟击、发动机空中停车重大特情。在撞鸟后的37秒时间内,他多次调整飞机方向对准无人区,直到临近地面75.9米处时才选择跳伞,飞机坠毁前成功避开人口密集区。生死时刻,王建东临危不乱,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能落在居民区”

  9月4日,南方某地军用机场,数架战机依次升空,按照计划,王建东将以僚机的角色驾驶战斗机完成一场自由对抗空战训练。

  “嘭!”驾驶舱内,王建东正在满油门加速爬升,突然迎面闪过两个黑影,随即传来一声巨响,“犹如大铁锤砸中大油桶的感觉”。王建东感到机腹部位在振动,发动机轰鸣感也骤然下降,驾驶舱内冒起白烟。此时飞机刚起飞1分20秒,高度270米。

  “撞鸟了!我要返航!”王建东很快判明飞机遭遇鸟击、发动机受损,他迅速向塔台报告。

  “注意保持,检查发动机工作!”塔台指挥员提醒道。

  “右转了,对向无人区!”正前方是商贸广场,左边是城区,王建东一边向塔台汇报,一边立即操控飞机右转躲避人口密集区。

  为防止飞机直接平拍落下,王建东把正在上升的飞机改平进入滑翔状态,朝着正前方无人小山头方向飞去,此时飞机高度为296米。

  “警告!警告!”紧接着,座舱内各种告警声急速响起,机载显示屏出现一连串告警符号。

  王建东慢慢收回油门,希望利用减小发动机转速恢复动力,“想把飞机开回去。”可是随即发生的情况打破了王建东的预想:发动机发出停车告警;屏显画面黑屏;飞机供电转换为机上紧急电源供电,画面恢复。一系列情况表明:发动机停车,飞机完全失去动力。

  “要跳伞了!”再次推动油门,发动机依旧没有一点反应,大地扑面而来的感觉越来越强。王建东这时明白,飞机是开不回去了,他向塔台报告请求跳伞。

  右转空滑后的飞机,高度陡然下降到151米,飞机屏显画面矢量符号对准的方向正是错落的村庄。

  “不能落在居民区!”虽然向塔台报告了跳伞请求,但王建东没有选择立即跳伞,他要把飞机开到无人区。

  失去动力后的飞机难以抵达前方无人小山头。“只能在近处找。”王建东迅速观察,右边楼房密集,左边是村庄,只有机头前下方有几块田地。王建东努力改平飞机坡度,调整方向对准水田飞去。

  “不能再等了!”飞机保持6秒下降方向不变后,王建东决定跳伞。

  在松开驾驶杆前,王建东还留了一个防止惯性冲向右侧楼房的向左小坡度,最终才无奈地拉下弹射拉环跳伞。此刻,飞机距地面高度75.9米,以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向地面。仅仅3秒后,飞机坠地。

  “哎,可惜啊,这么好的飞机!”时隔两个多月,如今回忆起当时弃机跳伞,王建东还是惋惜不已,“哪怕前方有一条公路,我也会尝试着迫降,不让飞机坠毁。”事后,经调查,确认飞机在起飞上升过程中,发动机遭鸟撞击导致重大特情,由于飞行员处置正确,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难忘一双双托举过头顶的手”

  9月的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驻地天气燥热,70多岁的退伍老兵熊大爷正在自家的果园里忙活,天空忽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熊大爷抬头一看,一架飞机尾部带着火苗摇晃着飞过,一名飞行员从飞机上弹射而出,随后飞机在不远处坠毁。

  实施弹射跳伞,人体瞬间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十几倍。王建东拉出弹射拉环,火箭弹射座椅立即将他弹射出驾驶舱,巨大的冲击力把脑部血液猛然压回心脏,王建东眼前一黑。

  由于弹射高度低,降落伞没有完全张开,王建东眼看自己朝着一间水泥矮房的房檐撞去,来不及操纵降落伞,他双腿一蹬顺利避开房檐顺势一翻,滚落在果园旁的铁栅栏上。

  “你怎么样了啊?”熊大爷跟着人群快步赶来,一边关切地询问一边想掺扶起王建东。王建东突然张嘴哇地吐了一大口鲜血,熊大爷吓一跳,赶紧打电话报警喊人。

  刚落地的王建东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上天气炎热,他满头是汗。熊大爷把头上戴的草帽摘下轻轻地盖在王建东脸上,拿出蒲扇为他遮阳扇风。附近的村民也闻声赶到,帮助王建东解脱了伞具。

  担心内脏受伤,王建东不敢乱动,他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动充气橡皮筏放到一旁,村民们缓缓地把他平移到了橡皮筏上。

  王建东着陆的位置比较偏僻,救护车无法抵达,考虑到救援难度,村民们自发地将橡皮筏上的王建东抬起。

  乡间的小路狭窄曲折,在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的田埂上,7名村民把橡皮筏上的王建东托举在头顶,一步一步地往开阔地挪去。这一举就是600多米,村民们慢慢地将王建东托抬到村口祠堂前的大槐树下,村卫生所的医生也很快赶来,询问检查王建东身体状况。

  受伤后的王建东被送往驻地部队医院,经检查,由于弹射产生的大过载,当时的王建东身体瞬间承受了将近两吨重的力量,导致他颈椎、胸椎、腰椎多处压缩性骨折,舌头在开伞时被咬破,着陆时右脚踝骨折。

  “我们也想到了,他在空中的时候肯定考虑了整个村子的安全,不让飞机掉在居民区。”现场参与救援的村民熊君政感激地说,“他做到了,他是个英雄。”

  村民们的举动也让王建东备感温暖。长期以来,他所在部队积极融入地方建设,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屡次当先锋打头阵。

  2017年,特大洪水把驻地附近村庄仅有的一座钢筋水泥便桥冲毁,村屯400多口人出行只能依靠竹排渡河。部队了解情况后,捐资70万元帮助村民修桥,如今一座“蓝天桥”横跨河流两岸。他们还扶持驻地村庄发展养殖产业,为小学更换桌椅,组织“蓝天医疗队”定期巡诊送药,大力支持驻地脱贫攻坚、工业振兴,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难忘一个个从远处奔来的身影,难忘一双双托举过头顶的手。”12月8日,站在领奖讲台上,王建东对村民们的帮助不胜感激。

  “只要有东哥在,心里就很踏实”

  脱离飞机后,王建东与死神展开过三次较量:由于弹射高度低,降落伞没有完全张开,王建东在昏迷中躲过了附近的高压线;王建东醒过来时,已经朝着房檐撞去,因为醒得及时,他再次避开了房檐;蹬完房檐后身体顺势后仰,王建东不偏不倚地落在果园旁的铁栅栏上,成功规避了两根粗铁管。

  凭着过硬的本领,王建东赢了死神三次。

  “东哥能做到,一点儿也不意外!”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飞行员曾文韬对王建东这次正确处置特情的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飞行专家认为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低空鸟击特情处置案例”。

  在许多战友看来,王建东这次可谓九死一生,但这位有着双学士学位、2100多个小时飞行时间的“老飞”却心中有数:“虽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所有的步骤都是按照训练时的要求来的,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一定不会出错。”

  受驻地地形和气候影响,部队机场周边鸟类常年活动频繁,长期以来,鸟击特情都是该部队飞行员重点学习掌握的一项重大课题,每个飞行大队学习室都挂着两幅巨大的“防止坠入人口密集区示意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柱了多条应对各种突发特情时飞机的规定航线。

  “关键时候顶得起来,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王建东朝夕相处了近10年的飞行员丁超感慨,去研究室学习经常都能看到王建东加班的身影。

  为扫除飞行盲点盲区,今年6月,王建东根据自己10多年的飞行经验,牵头重新编写了《特情处置手册》,内容涵盖200多个特殊情况,以往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全旅飞行员都从中受益。

  曾文韬和王建东一起执行训练任务多年,在他眼里,王建东爱较真、很“狡猾”。

  在一次空战加油训练中,按照常规标准,飞行员一般前后练习2-3次加油对接就能达到要求,可轮到了王建东,他硬是追着加油机来来回回对接了5次才肯罢休。

  “东哥,加油机都快被你怼跑了!”训练结束后曾文韬开起玩笑,王建东却回答说:“要确保万无一失心里才踏实。”

  那次空战训练,曾文韬记忆犹新。他和王建东互为对手展开自由对抗训练,面对这个战绩优异的“老家伙”,曾文韬丝毫不敢大意,经历几个回合的追逐,曾文韬好不容易锁定王建东,很快发射了“导弹”,没想到的是,王建东竟然提前准确判断出他的攻击态势和发射时机,在合适的距离上快速机动成功躲避了“导弹”。

  “只要有东哥在,心里就很踏实。”出生于1993年的飞行员瞿勇军对王建东十分敬佩。2019年,瞿勇军驾驶战机第一次执行改装新机型飞机实弹打靶任务,一切都比较顺利,但是飞机在射击退出后突然发生特情,瞿勇军立即向指挥员汇报。王建东当时作为地面指挥员,收到情况报告后,立即通过无线电一步步指引瞿勇军检查飞机情况,引导他重新建立航线。在王建东及时准确地指挥下,瞿勇军驾驶飞机安全着陆。

  “空战训练和东哥搭档心里很踏实,胜率也高!”曾文韬期盼着王建东能够尽快归队。

  在924医院住了两个多月院,经医院专家鉴定,王建东身体目前正处于训练恢复期。不久前王建东出院了,虽然走起路来脚踝有时还使不上劲儿,但他已经不时出现在健身房、飞行模拟机驾驶室里,这位刚刚经历生死考验的英雄飞行员在努力准备着,期待早日重返蓝天。

肖艳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