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4 20: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885次
人物故事:
范贺明,男,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从部队转业的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发创新创效,把军人朴实过硬的作风融入基层工作,用炽热的青春血汗守护万家灯火。从“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从“侦察兵”成为“青年尖兵”,是远近知名的青年能工巧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坚守,在岗奋战56天,巡视巡检63次,累计车程近万公里,有力地保障了辖区供电。因为成绩突出,范贺明荣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国家电网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感动冀北年度十大人物等诸多荣誉,成为青年榜样。
从零学起 誓做“光明卫士”
2004年12月,从部队转业的范贺明进入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工作,成为变电检修班的一名员工,从此开始了十五载扎根一线、奋斗拼搏的历程。
初到变电检修班,他两眼一抹黑,没见过设备,看不懂图纸,分不清工具,师傅安慰他说:“先学理论,再带你到现场转转,多看多记,慢慢来。”从那以后,他就背着工具箱,只要有现场就跟着去,别人干活,就在一边学,不懂的记在本上,每当休息时,他就蹲在设备前识原理、认工具,等师傅得空了,便追着问。寒来暑往,他终于能够独当一面开展检修工作了,现在他担负着22座变电站的运维、试验、检修、清扫、大修技改等管理工作,他总是说,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十九大保电期间,他每天和同事一起巡视变电站,经常凌晨检修和处理缺陷,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一个多月时间里,吃住在单位,好多次都是刚躺下就收到通知又赶赴现场。在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建设期间,他被临时抽调负责152基铁塔的属地协调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多跑几次,多说一些,只要不放弃,总会迎刃而解。” 通过不懈努力,范贺明和同事圆满完成了属地协调任务,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如期竣工,却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皮肤病。十五年来他“零差错”完成各类保电任务100余次,参与修编规程、预案170余项,巡视变电站2500余次,参与大型检修、技改工程240余次,处理缺陷1200余处。
临危不惧 争当“抗疫尖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范贺明主动请缨,坚守岗位,每天驱车二、三百公里,早出晚归,巡视、记录、汇报、消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决不能停电!
有一天,范贺明正在组织人员对县域内政府单位、医院等重要用户开展集中拉网式隐患排查,妻子打来电话哭着说,孩子又拉又吐两天,疫情严重又不敢去医院,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他的心一下子揪起来,可是看着眼前忙碌的同事们,他知道哪里更需要自己,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找医生朋友帮忙,他努力平稳焦躁的情绪,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他在岗位奋战56天,巡视巡检63次,累计车程近万公里,为疫情防控阶段性保电任务的胜利全力以赴。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越是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加责无旁贷。”
勤学善思 终成“能工巧匠”
在生产一线工作中,范贺明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是否还可以更好?
看到那么多复合型人才成为劳模工匠,他在心底由衷地敬佩。所以在紧张的检修工作后,范贺明就会抽时间琢磨“新东西”。一次电缆抢修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用夹剪给电缆断线时,电缆接头达不到安装工艺的要求,压接电缆头过程中,耗费了太多时间,范贺明回来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问题,在单位召集几个创新能手一起研究讨论,寻找一种方便省力又高效的工具。
范贺明认真翻阅书籍,涉及力学、机械学、电学等学科,并设计图纸10余套,又跑遍了各大五金市场,寻找各类工具和材料。经过五个多月,十几次修改,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多功能电缆头液压钳”,使用新工具进行检修时,安装工艺合格率达100%,抢修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二十余万元。凭着勤学善思、刻苦钻研的精神范贺明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普通期刊论文4篇,省(部)级创新成果奖3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