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4 20: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726次
人物故事:
邓西龙,女,主任医师,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隔离病区一区主任。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八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邓西龙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1993年她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广州八院临床一线从事传染病、内科、重症医学临床工作,先后参与了SARS、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多种新突发传染病的救治工作。2020年初,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抗非英雄”邓西龙再次主动请缨,勇挑隔离病区一区主任的重担,带领医护团队日夜坚守,成功救治多例危重症病例。邓西龙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把救死扶伤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面对各种凶险的新突发传染病她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对待患者她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痛苦、关注他们的需求;她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着科室每一个同事,在关心他们的安全的同时也注重他们的成长。数十年如一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畏风险,多次参加传染病疫情救治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广州八院是广东省收治SARS病例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时任传染科住院总医师的邓西龙最多时一天要救治三十多例病人,感染的风险相当高。
SARS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在进行呼吸道插管、吸痰等操作的时候,病人会控制不住而随时咳嗽,导致飞沫会直接冲击医护人员;且当年医院的器械、人力等抢救条件不足,没有专业的ICU病房,病房中也没有摄像头监控。为防止SARS病人脱离氧气面罩发生缺氧危险,邓西龙和值班的医护人员每十几分钟就要到病房巡视,并近距离观察氧气面罩情况,确保病人安全。由于八院接诊的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有20名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当时社会上对SARS的恐慌情绪不断蔓延。问及邓西龙当时是否害怕的时候,她回忆道:“当时情况很紧急,也没有时间害怕,我整天想的都是怎样接病人,怎么救重症病人的命,个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
2014年初,H7N9禽流感在广东肆虐。在接到收治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的任务后,邓西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进行了收治演练,确保整个科室以最佳状态迎接战斗。收治重症患者后,面对被感染的高风险,她从容应对、临危不乱,带领着团队紧而有序地开展救治工作。在整个救治过程中,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她自始至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的救治工作中,亲自参与各项诊疗操作,时刻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第一例H7N9患者康复出院,随后19例患者病毒转阴,为广东H7N9疫情防治书写了靓丽的一笔。
2014年,西非部分国家埃博拉肆虐,广州市是全国输入性病例风险最高的城市。医院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将排查埃博拉和收治确诊病例的重要任务又一次交给了她所在的ICU。一接到任务,邓西龙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和搜集了大量与埃博拉相关的资料,掌握“敌情”,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学习WHO提出的穿脱防护服方法,研究最佳防护流程,减少繁冗的穿脱步骤,确保方便防护两不误。每当收到疑似病例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协助医院各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制定了相关指引和流程,大力开展科内培训和动员,确保收治病人时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之间零交叉感染以及周围环境零污染。在她的努力下,市八医院累计排查埃博拉出血热35例,位列全省第一,同时培训了一大批广东省传染病医护人员。同年,登革热在广东省爆发,广州八院共排查2万多名患者。其中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诊治也在邓西龙所在的ICU。在邓主任和她所带领的团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广州八院取得了重症登革热患者零死亡的好成绩。
2015年5月,广东惠州发现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输入病例。被指定为广东省救治专家组成员的她先后4次赶赴惠州参与MERS输入病例的救治,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以及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最终不辱使命、成功地救治了该名患者,并协助当地医院完成了首份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2020年初,在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中,广州八院自1月20日收治以来,医院累计收治确诊患者311名,占广州确诊病例86.6%,是广州市收治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最多的医院。邓西龙再次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勇挑隔离病区一区主任的重担。隔离病区一区主要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病情变化大、有创操作及复杂仪器多,均需要严密监护;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开展气管插管,这一最高风险的治疗每次都要近距离接触患者,飞沫与气溶胶会直接冲击医护人员。面对高风险感染的临床救治工作,邓西龙带领医护团队不畏风险、冲锋在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其中,日夜坚守,成功救治多例危重症病例。在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隔离一区收治了广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承担了广州市新冠肺炎救治最繁重也是最危险的工作,共收治了15例危重型(全院共15例)和23例(全院共40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共进行气管插管接辅助通气15例,ECMO4例(其中一例转运ECMO),CRRT5例,安全转运重症患者12例。与此同时,邓西龙还作为省市救治专家组成员,及时指导各定点收治医院开展科学救治。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很艰险,但只要人民有需要,她随时都会披挂上阵,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丝不苟,打造顶尖团队
邓西龙还是一名的学霸,在学习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不管是专业知识技能,还是科室建设和管理,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参加工作二十余年,她先后从事过传染病、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领域的临床工作,她总是在不断地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范畴。2008年9月,市八医院成立了以救治传染病重症患者为主的重症医学科(ICU),任命邓西龙担任科室负责人。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和管理任务,身材娇小的她毫不畏惧,毅然挑起重担。通过不断地学习进修,并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内科理论基础,她很快便熟练掌握了各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此外,她严格按照《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不断完善病房的建设和设备配置,建立、健全并落实ICU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办法加强科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克服多方面重重困难,让重症医学科的工作走上正轨。多年的工作,使她在传染病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医院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如今,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了全省传染病防控和救治的示范单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关爱同事,鞠躬尽瘁当好ICU的家长
ICU是一家医院与死神搏斗的最前线,每日生死轮转,凶险万分。传染病医院的ICU尤为危险,医护人员随时还要面对病原体的感染。邓西龙说,走上管理岗位之后,不能光考虑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还要确保科室的每一个同事都不能被传染。为此,她不断加强专业培训,确保大家都掌握好正确的防护措施;强调科学的排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贴心地叮嘱大家值班后要抓紧时间休息,减少社交活动;一有机会,邓西龙还会组织徒步、爬山、骑单车等科室活动,带动大家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除了关心同事的安全,她还注重每一个年轻医生的培养。她经常鼓励年轻医生多学习,积极为大家提供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定期组织科室学术活动,由年轻医生主讲,锻炼大家的讲课水平。在邓西龙的带领下,市八医院ICU团队的所有医生均通过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重症医学医师资质考核。
作为ICU的家长,她关心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情况,帮助同事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科室有一位同事不幸身患重病,邓西龙主任立刻上报院领导,发动全院职工为其捐款,并亲自带她到外院就诊,让这名同事感受到ICU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痛苦和需求
医者,敬畏生命,心怀大爱。在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沟通时,邓西龙一个真诚的微笑很快就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她认为医生不能仅仅关注患者躯体的疾病,还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对于ICU的重症病患应注重人文关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她深知医学的真谛便是如此。2013年的时候,一位“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从省级医院转到市八医院ICU,由于病情重、病程长,该患者经济极度困难。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邓西龙主动协助家属联系媒体,成功为这位患者筹集了数万元的医疗费。患者及家属感激万分,在出院时亲自为她送上了锦旗。
邓西龙以无私的奉献、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同事、同行、患者的广泛认可。正是由于她突出的工作表现和高尚的品格,邓西龙曾先后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全国“三八红旗手”、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称号、广州市医师奖、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是感动广州年度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以及获得2016年“广州十大榜样”提名奖。
作为新时代巾帼英雄,邓西龙在应对我国历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始终战斗在救治第一线,是和平时期英勇的抗疫战士!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