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栋:“好爸爸”15年托起150多名孤残儿童希望(图)

发布时间:2020-11-14 20: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1179次


人物故事:

  苑栋,1983年12月生,河南省漯河市社会福利院职工。

  用爱坚守,细心呵护每一个折翼天使

  2004年,从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的苑栋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漯河市社会福利院,刚到福利院,他的主要工作是为老人们做康复治疗。一年后,他被调到社会福利院的儿童部。当时,儿童部有151名孩子,大都是弃婴,疾病各不相同。每天早上到单位后,总是先开班前会。苑栋在会上了解到哪个孩子生病、哪个孩子有异常,散了会就会去看望,需要送往医院的,他就负责送去治疗。那么多孩子,每天都有感冒发烧的,他几乎每天都要抱着孩子去医院。他经常怀里抱着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孩子,往返于福利院和医院之间,有时半天就要往医院跑两三趟。最多的时候,重症监护室11张床位全部是福利院的孩子。时间长了,儿科的医生护士就都认识他了。也有不知情者见他抱那么多孩子,便会问他:“你咋生那么多孩子?”他便会呵呵一笑,说:“生多了,没办法。”

  苑栋的家在漯河市区,与单位相距较远。15年来,他靠着一辆自行车来往于家与单位之间。他为孩子做常规检查,训练孩子进行康复运动,整理孩子们的病历档案,每一项工作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于护理工作又脏又累,人员招聘难,所以他主动担当起护理人员的角色,给婴儿喂奶粉、喂药、按摩、换尿布,帮助不能自理的孩子洗脸、梳头、整理床铺……很多人问他,你一个男人,去干这种伺候小孩儿的事儿,是不是不合适啊?苑栋说:“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很合适,也很有意义。因为在工作中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孩子喜欢我,经常‘爸爸’长‘爸爸’短地喊我。每每把他们抱在怀里,亲他们可爱的小脸,一种比父爱还要浓厚的感情就在我心底油然升起。所以这十几年来,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地当好这个‘爸爸’”。

  苑栋是福利院里唯一被孩子们称之为“爸爸”的人。曾有个叫党心艺的小女孩,初入院时刚刚一个月,属早产儿,右下肢粗大,经医生诊断患有右腿皮下硬肿症。心艺在院生活期间,苑栋格外疼爱她,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她,更喜欢亲昵地将心艺抱在怀里。小心艺也特别享受“爸爸”的怀抱,常常把头依偎在苑栋的肩头,“父女”之间温暖的画面令人动容。小心艺进入家庭寄养后,总要闹着找“爸爸”,苑栋也经常去看她。

  有人问苑栋为什么这么喜欢孩子,苑栋说,来到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因为残疾被抛弃的,每当看到这些孩子被病痛折磨,心里就会很难过,他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专长和一点爱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温暖,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捧出爱心,精心救护每一个进院孩子

  苑栋在儿童部的工作主要是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负责孩子们的医疗。当时儿童部100多个孩子,患的疾病各不相同:唇腭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高位截瘫、重度脑瘫……他给每个孩子都建有病历档案。其实不用看档案,他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谙熟于心,他们的病情怎么样、下一步要进行什么样的治疗、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苑栋都清清楚楚。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进行康复训练也要有不同的方法。多年来,苑栋总结和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康复训练经验,采取了个别化训练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待每一个有康复治疗价值的孩子,他决不掉以轻心。他为每个孩子都制订有专门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站立平衡练习、行走练习、听指令完成动作等,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他坚持写日志、周志和季度志,把每个孩子治疗的过程、康复的进度都留下准确的档案记录。

  脑瘫患儿党文亮今年已经13岁了,两岁时他因患有脑瘫被遗弃,刚入院的时候四肢僵直,并伴有语言障碍。苑栋根据亮亮的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为他按摩、训练,教他学说话,一遍不行两遍,常常一个训练动作要重复二十多次,无数次简单动作的不断重复,才能换来孩子一个微小的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亮亮现在已经可以借助辅助工具独立行走,并学会了朗诵、唱歌,每当亮亮摇头晃脑地朗诵《三字经》或《弟子规》的时候,在苑栋听来再优美的旋律也比不上这朗朗的童音。

  坚守这份职业,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孩子,他们的笑容和身体健全、家庭温暖的孩子一样灿烂!看到孩子们不断进步,哪怕微不足道,也让他心生满足,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

  守望生命,酸楚欣慰皆为院中儿童

  作为福利院的按摩师、营养师、康复师,苑栋还经常陪着孩子去医院看病。有些孩子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去外地的定点医院治疗。苑栋就连夜坐火车赶去,保证患病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治疗。每次送孩子去外地治疗,苑栋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常常是一下火车就买返程票,从来没有借机游玩过。在火车上,为了不离开孩子,即便饥渴难耐,苑栋也尽量不喝水,不去卫生间。就这样,还常会发生一些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由于苑栋经常一个人抱着一、两个孩子坐火车,加上他又是个男性,火车上噪音大,空气也不好,孩子难免会焦躁不安、不停哭闹,因此便常被怀疑是“人贩子”。有一次他去北京接一个做完手术的孩子。这个孩子初送北京时才一岁多一点还不会说话,他在北京住了大约一年时间,已经不认识苑栋了。苑栋从医生那里接过孩子时,他就一直哭闹,无论怎么哄、逗都没有用。当时为了赶火车,苑栋就想着先上车再说,就抱着孩子一路小跑去排队候车,结果孩子的哭声引来众多人的目光,他当时也没在意。后来巡警过来,把他带到警务室询问,他才明白在别人眼中,一个男同志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而且孩子还极不配合地乱蹬乱动,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太正常,误以为他是个“人贩子”。他百般解释别人也不相信,经过乘警与福利院联系核实了苑栋的身份后大家才相信。后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每次苑栋带孩子出门看病,都会带着福利院出具的证明。

  苑栋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医院通知他孩子康复了,可以去接他们回来时。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像一只喳喳叫的小鸟,兴奋地向他诉说着自己看到、听到的有趣事情。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和这份工作融为一体,抱一个孩子在怀里,沉甸甸的责任在肩头。

  淡看得失,永葆亲情心系孤残

  苑栋很欣赏单位楼前宣传栏里的一句话:“100年以后,当你不再在意开过什么车,住过多大的房子,有过多少存款,回想往事,你曾用心地帮助过那些孩子,并让这个世界从此多了一份美好和祝福,才是最引以为豪的。”这,也是苑栋愿意在漯河市偏僻的南郊,安放自己15年青春的原因。只为这些被遗弃的花朵,能够感受人世间的温暖,重新在阳光下绽放,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苑栋的家庭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钱对他来说当然也很重要,看到别人住豪宅、开豪车,他当然也很羡慕。也曾有不少人对他说:“苑栋,你有那么好的技术,辞职自己开办一个儿童康复机构,比你挣的那份工资多多了。”但苑栋说,他不会那样做的。是爱让他走近了这些孩子,也是爱使他离不开这些孩子。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爱这些孩子们,不计较钱多钱少,只要能从事这份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报酬。他的报酬就是孩子们对他的依恋和感谢,是那一声声动情的“爸爸”。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着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单位领导和全社会却对我的工作给予极大肯定,给了我很多荣誉。这些荣誉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激励……我更多地感谢社会、国家设置了这样一个机构,感谢福利院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孤残儿童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全社会都在关注、关心、关爱着他们,这些爱,借我们的手、我们的怀抱,输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快乐成长。也许这个孩子以后会成就一番事业,即使他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至少他作为一个生命,能够很有意义地活着,感受着人性的温暖……”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的是对孤残儿童满满的爱。

  2014年,《大河报》《漯河日报》等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随后,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及国内200余家媒体也进行了转载和深入报道。2013年9月,苑栋被漯河市委宣传部授予“十佳市民”称号,2014年3月苑栋被漯河市文明委授予“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7年12月,他被评为“河南好人”,2018年4月,他被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授予“漯河市劳动模范”,2019年3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