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怒斥美联社:你这是在引战!(组图)

发布时间:2020-11-05 21:41 |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0-11-03 17:48 | 查看:874次

11月1日,美联社的一篇关于法国遭遇恐怖袭击的分析文章,抛出了一个“为什么法国总被穆斯林群体针对”的论点,文章在推特上刚发出不久,就被网友们骂得删帖重发了。

图源:美联社

据笔者翻阅评论区和读者的留言看,这篇文章饱受争议的原因,一个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另一个是转发时美联社编辑写的导语。

作者在第一段中抛出了这么个论题:“那么多西方国家都允许讽刺伊斯兰教的先知(即穆罕默德),为什么法国却总是被针对?”,随后,作者替法国总结了四个原因:残暴的殖民统治历史、对马里和叙利亚等地的武装干涉、严格的世俗主义,以及有一位“敢言”的总统。

如果从宏观、以百年计的角度看,这个归纳其实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比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确实催生了恐怖主义,法国在处理接收难民、国内族群相处等问题上并不成功,其政府对中国新疆问题的多次无端指责,更是典型的“双标”。

路透社关于马克龙对中国新疆问题发言的报道

但对于本国刚刚遭遇两起恐怖袭击的法国人来说,这个时候讨论上面这些宏观话题,而且批评已经高调宣布反恐的法国政府的“历史问题”,则显得有些刺耳了。

更何况,美国自己在作者列出的“问题”上,表现要比法国糟糕得多:论残暴,美国对外战争中侵犯人权的事件罄竹难书;论武装干涉,美国在中东地区发动战争的次数、驻扎军队的规模都远超法国;论“总统的敢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嘴巴”,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因此,作为美国国家新闻机构代表的美联社,拿出几个美国自己干得不太漂亮的方面,说成是法国的“独特问题”,自然显得缺乏说服力。

本文发出不久后,许多法国及其他国家的网民就用类似思路批评了这篇文章。有评论骂文章在搞“受害者责备”,认为这样的“圣母心”根本不可能阻止恐怖主义的蔓延;也有人点出美国干过的“缺德事”,让美联社先“管好自己”。

如果说文章本身已经让读者们难以接受的话,那美联社官方推特在转发本文时写的导语,简直是在“抱着汽油桶冲火灾现场”。

在第一次发布文章时,美联社的导语称马克龙是“敢言、对穆斯林信仰没有同理心”,还用了“法国煽动了穆斯林世界的怒火”这一措辞。

对法国网民来说,这个表述怎么听都很不对劲:明明是法国的普通民众遭到了恐怖袭击,为什么我们还被说成是“煽动”的一方呢?

就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也看不下去了,他在评论区发起了一个投票,让读者们选自己对美联社导语的理解。截至发稿前,71.7%的读者都认为导语的意思听着像“法国先挑事、活该被袭击”的意思。

而在第二次重发时,美联社把“没有同理心”这句给删掉了,还把“煽动”这个表示改为“为什么法国总被针对”,并在评论区放了一个解释,称自己没有把责任归咎于法国的意思。

不过,大多数读者都对美联社这个找补不买账,除了在评论区谴责该文的措辞外,也有读者翻出了本文作者、美联社驻巴黎主编安杰拉·查尔顿的个人推特账号,找出了她针对本次恐袭的另一篇报道。

她被翻出来的报道写的是法国穆斯林在本次袭击后遭遇的压力,从全文看,作者对穆斯林群体在法国面临的非议和边缘化持有较为同情的态度。和上面那个饱受争议的文章类似,不少读者也认为她的态度“伪善”、“不合时宜”。

从情绪上说,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很理解法国网民们的愤怒,毕竟之前在报道发生于中国的几次恐怖袭击时,包括美联社在内的许多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抹黑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相比美联社这次又是删帖、又是解释的态度,在回应中国读者的愤怒时,这些西方媒体可远没有表现出这么强的“求生欲”。

美联社对新疆问题的部分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至少从目前的评论区看来,许多外国网民并没有因为和中国有同样的遭遇,从而开始理解我们的苦衷。相反,不少西方网民还有这样一种让中国人大呼“锅从天上来”的声音:为什么极端分子不去针对中国?

其中一个网民的理解是,因为中国“手段强硬”,所以尽管中国搞“殖民主义”、“残酷镇压宗教”,欺软怕硬的极端分子也不敢有动作。

而另一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当一条评论质问“为什么穆斯林不敢对搞‘大屠杀’的中国下手”时,反而是一位来自阿联酋的网友,以自己作为穆斯林的立场反驳了所谓“种族灭绝”的谣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