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萍果:乡镇放映员42年坚守乡村为农民放电影(图)

发布时间:2020-11-04 21: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2397次


人物故事:

  谢萍果,男,1960年10月出生,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电影队放映员。

  在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60岁的电影队放映员谢萍果是名符其实的乡村“明星”。

  42年前,他凭着优异成绩考入水边镇电影队,成为走到哪里都特别受乡亲们欢迎的“乡村电影放映员”。

  42年来,他带着放映设备,走过了乡村小路,越过了小溪山岗,行程16万公里,累计放映电影达1万余场,观影群众200余万人次。

  42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独立支撑渡过了乡村电影放映的“寒冬”,用银幕为缺乏精神文化生活的山村,带去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四十二载坚守,光影点亮夜空。谢萍果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江西日报》等中央、省级党报刊登;在新浪微博总阅读量1836.6万次,讨论4567次;160余个网站,众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相继转载。

  一夜开启电影人生

  直到现在,谢萍果还能清楚记得自己工作证上的编号“1562”,这是一串让他梦想照进现实的数字。

  从十几岁开始,爱看电影的谢萍果就会每周步行几公里去隔壁有干校的村庄看电影,那时的他,最喜欢的片子是《英雄儿女》与《闪闪的红星》。

  1978年,谢萍果高中毕业,他的这张文凭在当时的村里还很值钱,算“高知”人群,可供挑选的工作机会很多。可凭着多年积攒下来对电影的热爱,谢萍果坚持要做电影放映员。“我还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要考写毛笔字与绘画,当时得制作宣传海报嘛。”直到现在说起来,他仍然语带骄傲。

  当时,电影放映还是胶片机时代,放映员的工作也还是传帮带模式,老师傅亲自发放资料,手把手教他使用机器。那时农村还未通电,每次下乡放电影都得自带发电机、放映机,再加上每晚两套电影的胶片,全套放映设备一百多斤,都是靠谢萍果一个人肩扛手提带下乡。

  如此辛苦,工资也仅有18元,但他觉得值得。那个年代,乡村里放场电影,是比过年还重要和热闹的大事,谢萍果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直至今天,他依然记得放映第一场电影时的情景,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1978年12月,谢萍果挑着放映设备来到湖洲大队,放的影片是《51号兵站》。开映前,附近几个村小组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出动,上千人带着凳子挤在白色的银幕前。等他把设备安装好,才发现周围已坐满了乡亲,来得晚一点的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索性爬上树杈、坐上围墙看。“我记得那天天气格外地冷,我也有点紧张,生怕有什么差错。”“我记得那天天气格外地冷,我也有点紧张,生怕有什么差错。”谢萍果回忆当时的情景略带羞涩。还好,当晚放映一切顺利,就是这一夜,他回味了41年,也让他坚持了41年,也是这一夜,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人生。

  形势严峻依然坚守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放映进入了低谷期,与谢萍果一起参加工作的其他乡镇放映员纷纷离开了放映队,有的转行成了国家干部,有的下海经商富了起来,家人纷纷劝说让他也转行。

  他也曾动摇过,可是摸着陪了自己多年的放映机,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山沟老俵在村口热切地期盼;冬日寒风中老俵送上了一杯热茶;酷暑夜晚千人齐聚幕布前等待……他对自己说,“大家很信任我,我也跟他们有感情。工资这么低,如果我再不放,就真的没有人放了”。

  1993年,为了更新设备,他借了一万元买了台35毫米的手提放映机,把家里的一头300斤的过年猪也卖了。妻子邹水英和他吵了好几天,“没办法,谁叫他喜欢呢。”

  这些钱,靠着自家种地种西瓜,夫妻俩还了好几年。

  他千方百计想办法去农村放电影,特别是村民婚丧嫁娶的时候,15元一场,很便宜。最远的村庄离他家十多公里,骑车拉着设备不敢跑快,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42年放电影所走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四圈。

  这样的电影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山路崎岖,沟深路远,每次放映回来都已是半夜。一次深夜,他从村里放电影回来,路上不慎摔倒,脚踝骨折,伤好后他又立即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时间一晃就是42年,从老式手摇放映机,到新式数码放映机,从肩挑背扛去放映点到骑三轮车去,播放的电影也从黑白变成彩色。寒来暑往,数易春秋。42年来,山高路险独行过,严寒酷暑坚持过,蚊虫叮咬忍受过,辉煌低谷经历过,而他一直坚守在乡村放映的路上。

  热爱电影已成情结

  2005年是谢萍果工作的转折点,江西省推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谢萍果从此开始了公益放映生涯,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他很知足。听说省委宣传部也将结合乡村新时代所站建设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今年60岁的谢萍果,还想接着干,他说,这是一种爱好,一种情结。在乡村,露天电影成为了村民们集体的记忆烙印,虽然网络已经普及,但是好的节目还是有人看的,尤其春节时,外出打工的乡亲们一回来,贺岁片放映场就更加热闹,嬉笑寒暄间,变成乡亲们社交的主场。

  谢萍果对电影的热爱,也传染给了自己的家人。如今不仅小孙子爱缠着他放映电影,小儿子为了支持老爸的事业爱好,也是为了让谢萍果每次进村放电影少带点设备,去年在网上买了一台智能投影仪送给父亲,作为他60虚岁的生日礼物。如今,谢萍果没事的时候就会向儿子请教怎么联网,怎么找最新的片源。

  在谢萍果的家中,有一个小小的陈列室,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放映机和一盒盒的老胶片,每台机器的年份、性能和背后的故事他都烂熟于心。可以说,这些东西见证了中国乡村电影放映的变迁史,也见证了谢师傅42年的电影人生。

  60岁的谢萍果有个“大”愿望,等他退休了,要开个电影博物馆,把自己这些年经手的设备,80年代自掏腰包为大家订阅的《影视技术》《大众电影》展览出来,“用物件存留住这些年的乡村电影记忆。”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