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广阳、邹广周:五代人守护红军墓84载(图)

发布时间:2020-10-30 11: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825次


人物故事:

  邹广阳,男,1949年7月生;邹广周,男,1958年7月生,二人是兄弟关系,均系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居民。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战士赵文荣在战斗中负伤,邹广阳和邹广周的父亲邹学孔冒着生命危险把他安顿到家里养伤,但因伤势严重,加上缺医少药,不满20岁的赵文荣不久便壮烈牺牲。在那个贫苦的年代,邹学孔悄悄买了一口杉木棺材,在黑夜中偷偷将赵文荣下葬。此后每年清明、除夕都去给他扫墓。1983年邹学孔病危,临终前嘱托儿子邹广阳和邹广周要守护好红军赵文荣的坟墓。就此,兄弟二人继承父亲的遗愿,几十年如一日诚心诚意地为红军烈士赵文荣守墓,并嘱咐后代要坚持下去。邹广阳、邹广周的后代从小都听着赵文荣烈士的故事长大,虽常年在外务工,但每年清明都会赶回家乡到烈士赵文荣墓前祭扫。这座红军烈士墓,五代人一守便是84年。

  时近年关,邹广阳、邹广周一大早就忙碌起来--洗干净抹布,整理香蜡纸烛,准备水果糕点。兄弟二人要带着长年在外打工的后辈去扫墓,84年来,一家人从未间断去祭奠的“特殊”的墓--“烈士赵同志之墓,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县人,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立”(当地政府90年代新立墓碑为“赵文荣烈士之墓”)。

  “为这位红军烈士扫墓,是我们的家事。”一边用抹布擦拭墓碑,邹广阳老人一边动情地说。在他家,从父辈就传下来的“家规”--每年扫墓,先祭英烈,再拜祖宗。

  这一家和这座红军烈士墓究竟有什么渊源,故事还要从兄弟二人刚刚记事时说起。1949年出生的邹广阳和1958年出生的邹广周,打走路记事开始,每年的清明、除夕,父亲都会带着他们前来这座墓前祭奠,邹广阳和邹广周至今都能清晰地记得,每次父亲惋惜的神情和不经意间冒出的“应该学他,参加红军干革命”的话语。

  父亲的只言片语,邹广阳和邹广周记在了心里,但这座红军墓与自家有什么渊源?一直是一个秘密,每次将这个问题抛给父亲,父亲总会避而不谈。

  寒来暑往,留给邹广阳和邹广周最深的印象,就是父亲每年都会准时带着他们去给这位红军烈士扫墓。

  赵文荣烈士是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的,1936年3月在战斗中负伤。亲眼目睹了红军在盘县(今盘州市)打土豪分田地,铲除贪官污吏等等义勇之举的邹学孔,冒着生命危险接他到家里养伤,但赵文荣因伤势严重,加上缺医少药,经抢救无效牺牲,那时还不满20岁。

  在那个特殊时期,邹学孔悄悄买了一口杉木棺材寻了家对面一处名为凹子园的荒山,在夜色中偷偷将他下葬,并且每年清明、除夕都去给他扫墓。

  “没有医治好他,是我一生的遗憾。”临终前,老人郑重交代邹广阳和邹广周:“红军替我们打下江山,他们的墓就是咱们家的墓!我走了后,你们每年都要先去给他扫墓,再来祭奠我们。”

  就此,扶老携幼,带上镰刀、扫把等,去青山丛林间祭奠英烈在邹家相沿成习。

  “父亲这一生没留下家财,只留下这一道遗嘱,为红军烈士扫墓,是我们全家的责任,更是骄傲。”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句句真诚。除草、培土、鞠躬,虽年事已高,但邹广阳和邹广周每年依然会带着一家老小,带上自家做的吃食,在墓前烧纸点烛,清理杂草。

  兄弟二人也会效仿父亲在世时一样,在墓前同烈士“对话”,既讲给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听,冀希于他能听到现在生活多么好,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也是讲给满堂儿孙听,希望他们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奋斗。

  邹家的第三代邹中文、邹树生也是长年在外务工,但每年清明一定回来参与扫墓的情景,让第四代扫墓人邹帮友记忆犹新。

  “这是我们的家事,每一代都不能缺席。”牵着年仅8岁的儿子邹皓轩,邹帮友行走于这条一家五代人用脚踏出来村间小道,步伐愈加坚定。

来源:贵州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