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应珍:“百岁笔工”的传承与坚守(图)

发布时间:2020-10-30 10: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632次


人物故事:

  沈应珍,女,1921年4月6日出生,善琏镇卜家堰村东山庄自然村人,自1934年学习制笔到现在已经有86年之久。一辈子都在和湖笔打交道,沈应珍的人生俨然和湖笔息息相关,她是湖笔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一门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是“讲诚货真”的践行者。沈应珍一生热爱湖笔事业,直至现在,依旧努力践行成为湖笔技能的发扬者、传播者、守护者。

  信守父辈诺言,“天赋”少女的湖笔传承路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家里人做笔,书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我就去看他们做笔。”脸上沟壑愈深的老人家笑着开玩笑,精神看着倒是挺好。

  沈应珍家五代做笔,孩提时代,她就喜欢仰着头看着祖辈麻利地坐在水盆前制作湖笔,瞅着瞅着不小心就看入了迷。在那个时代,有技艺才能端得住饭碗。技艺超群,这饭碗才能捧牢。沈应珍从10岁就开始接触制笔,12岁开始正式学习水盆工序,最早的老师便是自己的母亲。她还记得,搬着小板凳坐在水盆前的第一天,就看见了父亲不同于以往的严肃表情,他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做笔,虽然是糊口的技术饭,但更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做笔贵在坚持,要坐的住!今天开始,你不仅要学会,更要坚持,守住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发光!”

  只有12岁的她,似懂非懂地回答了父亲:“我会好好学,将来还要教很多很多人”。一句简单的承诺,她用了一辈子去践行。沈应珍养育了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子承母业,并先后收徒10余人。女儿们得到她的技能真传后,又开始传授给别人,徒子徒孙共计20余人。截止目前,孙辈中有两人经营着湖笔事业,与湖笔相守的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沈应珍从未忘记过自己的那句承诺。

  “我哪道工序都能做。”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沈应珍脸上的表情有些骄傲。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也许是骨子里就刻着湖笔的“基因”,沈应珍在制笔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出彩,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是颗“应运而生的珍宝”。她极有天赋,但更多的是自己肯下功夫、不怕吃苦。千万毛中拣一毫,湖笔制作工序繁多,有八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一个笔工终其一生往往只能熟习掌握1-2道大工序,制成一支笔需要数人流水作业方能合力完成。但沈应珍不服输,水盆是湖笔制作中的开始,也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当时,沈应珍一年四季双手都浸泡在水里,冬天看着红肿的双手,她丝毫没有退却,反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十八般武艺样样学会,就这样耐着性子,在水盆里泡了四五年,在学会水盆工序后,沈应珍觉得自己不该止步于此,开始向祖父、父亲学习择笔,每学一门技能就要三五年光景,秉着“技多不压身”的喜悦,后来她又学习了结头、装套,日后逐渐成为了一名为数极少的各道工序都能操作的制笔工,被同仁称为“一朵羊毛成支笔”的能手。

  沈应珍的女儿说,以前他们这儿有批湖笔,当时择笔工序做得不好,差点都返工重做了,沈应珍一去,全救回来了,当真丝毫不辜负这番美名。

  新中国成立后,沈应珍成为了互助合作性质的善琏湖笔联销处管辖下的笔工,后进入善琏湖笔生产供销合作社至湖笔合作工厂,期间,她一直是含山湖笔厂的主要技术骨干,长期从事关键岗位羊毛料的“搭料”工作,以及对青工的指导工作,后来成为了技术副厂长,严格把控湖笔质量关,为该厂的初创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讲诚货真 几十年如一日的郑重

  在小辈们的眼中,沈应珍不仅是慈祥的母亲、祖母,更是他们严厉的老师。沈应珍生活中艰苦朴素,每次见她都是一身洗得干净的旧衣,但她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每次谈到制笔,眼中依旧忍不住流露出光芒。她直至1999年79岁才退休,告别单位回到家中。2005年左右,当时很多制笔工人开始从湖笔厂出来单立门户,沈应珍的两个孙子也跃跃欲试,80多岁的她思虑再三,把两个孙子叫道跟前叮嘱;“自己干可以,我给你们把好质量关!我们这里的湖笔重在选料,要是料没选好,名声就没了,心正笔亦正!”

  乖巧的孙子深知祖母的用心良苦,在开业后不久,就把祖母接到店里,开始了质量监督员的工作,沈应珍架上眼镜、拿起择笔刀,看上去精神劲并不比年轻人差。有一次,店里来了客人,看到头发花白的沈应珍坐在那里择笔,心生好奇,上前询问,当被告知,这些湖笔出自这个“监督员”之手后,立马下了一个大单!

  “我儿子店里的湖笔是‘湖笔一条街’上质量最好的。”沈应珍的女儿笑着说道。如今,沈应珍年纪大了,虽然精神还不错,但在工作时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她仍然没有放弃对孙子的“监督”,由于是自己家的品牌,自产、自检、自销,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沈应珍知道,只有严格、郑重地对待每一支湖笔的制造,才能打响知名度,才能把自家的招牌挂得越来越高。因此,经营笔店的孙辈们也依旧不厌其烦地从做好的湖笔里抽样拿过来给祖母检查。沈应珍的女儿也时常被她“监督”着制笔,凑在水盆边的脸虽然早已没了少女模样,但眼里流露出的那份爱与向往却还是一如往昔般热烈。

  沈应珍眼睛有些花了,虽然看东西不是很清楚,但对于湖笔的敏锐度还是一如从前,她用指腹划过笔杆就知道打磨的程度够不够,捻过笔尖就知道择笔的工序够不够火候……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是跨越一生的默契与守候。

  三颗心 坚守了一世纪

  一颗初心、一颗匠心、一颗党心。沈应珍怀揣着这份的对湖笔的热爱,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

  沈应珍,1921年生,今年虚岁正好一百岁。1987年,沈应珍在含山湖笔厂支部入党,作为一名党员,老人家虽然现在腿脚不便,党会是去不成了,但还总记得叫人捎去党费。这次疫情期间,沈应珍也惦记着捐了款。

  从10岁开始对制笔的痴迷,到百岁也依旧难以忘怀的热忱,沈应珍始终怀揣着对湖笔的一颗初心,有人制笔是为生计,而她做笔更添了一份热爱。沈应珍的人生轨迹就像以湖笔绘就的美好画卷,每一笔都走得浓墨重彩、墨香满溢。

  沈应珍的女儿说,自己从13岁左右开始就跟着母亲学制笔了,手把手地教,严格地教。沈应珍秉承着质优货诚的原则,每一支笔都要经过仔细的检查。这份习惯持续到了现在,沈应珍的孙辈说,自己店里刚开张的那几年,沈应珍就是位“常客”,隔三差五地就过来做个“突击检查”,如果做的不好,就要被数落一通。现在祖母因为行动不便,来的次数虽然少了,但只要见着孙辈了,还是免不了苦口婆心的一顿教育。“一定要做到货真价实!”这是五代制笔之家的生存要求,更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一颗匠心、一句话、一门技艺,就这样悠悠地迈过了百年岁月,从一个懵懂少女传承给了她的每一位后代。这位百岁老人,用自己制作的湖笔,书写着“讲诚货真”的家族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湖笔的“三义四德”,一生奋斗和执着坚守,给湖笔制作艺人们巨大的鼓舞,充分发挥出榜样作用,坚定湖笔发展之路,善琏湖笔终将迎来它辉煌的明天。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