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9 17: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15日 | 查看:1387次
人物故事:
在秦州区皂郊路社区,有一位82岁高龄的老党员,他是社区居民的义务理发师,最多的一天为十四人理发,他是行动不便老人的“快递小哥”(好几家包裹的最后一站常常由他来送),他是社区里的“宣传员”“调解员”“清洁工”和“花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名字叫王承春。
他原本是六九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党员,1987年退休,2009年12月党组织关系由厂子转到了社区党委。
转眼之间,已是古稀之年的王承春,退休赋闲在家。但老人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他学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十九大报告等内容,眼睛老花了他就戴着老花镜、再看不见,他就拿着放大镜,笔记整整记了36本、70多万字。他把这些内容清晰地刻在了脑子里,“党员活动日”、茶余饭后,都是他的党课进行时;小区内的活动场所、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党员家中,都是他讲党课的“流动课堂”。思想熔铸到灵魂中,浸润到血脉里,外化到行动上。
八十二岁的王寿椿老人,是和王承春一起在1970年从北京总公司首批来天水建厂的元老。三年前,他摔倒造成腿部骨折,未能完全康复。王承春三年如一日和他聊天,给他讲时事动态,鼓劲加油,为他办理日常事务。每当老朋友陪在身边,只能在室内活动的王寿椿就会分外开心。对他来说,王承春就是他充满阳光的“外面的世界”。
王承春是八十六岁老人李延甫的家庭理发师,他总是主动按期给他登门理发,把老人打扮得精精神神。令他非常感动,逢人便说:“不是钱的事啊,关键是动不了。他常常来家里帮着理发,感觉生活在这个社会实在是太好了!” 王老,便是李延甫老人观察这个好社会的一个窗口。
皂郊派出所进行常住人口登记,王老拿着张继明的户口本去帮他办理,民警问:“你们都是老人,为啥要你来办啊?”王老说:“他耳朵背,听不见别人说话”。“那为什么你能听见呢?”“写字,再加上大声喊话,我俩互相习惯了。” 对于张继明老人来说,王老就是他沟通无障碍的“耳朵”。
社区填报《街道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摸底表》,向王老了解情况,他推荐的两名生活困难党员是周伦成和刘亚明。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说:“王叔,您生活也困难,也可以报自己。”王承春说:“他们俩常年患病,生活困难,更需要帮助。我身体好着哩,能过得去。”
八十多岁的老人,鹤发童颜,步伐矫健地行走在社区内,忙完东家忙西家,看上去好像五六十岁。每当有人好奇地问他如何保健,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心态好,人不老”。熟悉他的人为他补上一句:“信念强,跑得忙”。
他,是社区最年长的志愿者服务队员,社区内的花草树木,他常常带头修剪、施肥;义务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他每次都不会落下。他为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出谋划策、奔走宣传,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耄耋党员王承春,就是以他坚定的信念,充分发挥着一位近六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余热温暖着社区居民,用行动描绘着无比鲜艳多彩的“夕阳红”。
2018年底,82岁的王承春老人,当选为皂郊路社区6913小区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他都会在前一天用粉笔工工整整地在小黑板上写出通知;遇到党员随子女在外地居住的、身体不好的、有事的,他都会给他们垫钱帮忙缴清党费。久而久之,经他的手常期代缴党费的老党员多达20余人。
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才能领略生命中的和谐。王承春老人生在解放前,成长在红旗下,跟党结下了难解之缘。从革命战士到企业技术人员,从普通群众到共产党员,从离退休干部到社区支部书记,身处不同的时期,扮演不同的党内角色,却始终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
入党60年漫漫岁月,秉承初心、牢记使命,他用八十年岁月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用六十年党龄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2018年由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组织部和天水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主旋律电影《赤子》的故事原型,就是天水郡街道皂郊路社区82岁的老党员王承春。影片通过讲述这名普通党员的不平凡人生经历,诠释以他为代表的三线建设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新时代感怀国家富强发挥余热,义务照顾社区老人,宣讲红色故事,并写下数十万字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该影片先后荣获甘肃省广播影视一等奖,全国微电影大赛二等奖、全市党员教育电影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唯一的特等奖。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在他的身上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一件件平凡小事,但他却始终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来干,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事业充满执着,对党充满忠诚,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老党员的信念和初心。
来源:甘肃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