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从明:从普通冶炼工到“大国工匠”(图)

发布时间:2020-10-27 09: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9月3日 | 查看:1031次


人物故事:

  潘从明,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冶金高级技师、贵金属分厂提纯班班长。  

  潘从明发明的“颜色判断法”在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专题报道,并被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主持研发的“银阳极泥中金铂钯高效提取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对复杂贵金属原料适应性差等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主导完成技术创新等项目138项,其中,76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奖项;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公开专利26项。个人先后荣获“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等80余项荣誉称号。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潘从明始终扎根贵金属生产一线,从普通一线职工成长为一名高技能的国家级工匠,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公司级、厂级重点科研项目36项,个人累积完成技术创新、先进操作法等创新项目138项,攻克了银阳极泥中金铂钯清洁工艺、铂钯铑铱高效分离技术、贵金属废气净化与回收等三大世界级难题,彻底改变了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突破了原有贵金属精炼流程长、资源利用率低、对复杂原料适应性差等技术瓶颈,实现了由空白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推动了中国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的进程,为我国贵金属冶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企业以及行业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5.36亿元。2018年11月29日,由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百姓宣讲活动全国宣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潘从明受邀与“时代楷模”汪勇等8位报告团成员参加宣讲活动。  

  “滴水掘金” 创造工业传奇  

  我国贵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39%,资源有限,如果没有一套世界领先的提纯技术,冶炼后的电解镍渣、阳极泥、二次含贵金属物料等,只能作为工业废料被抛弃。然而贵金属冶炼过程中涉及到800多个化学方程式,这其中70%以上无法在课本中找到,潘从明工作以来,一直围绕着这800多个化学式反复思索、不断推敲,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简化操作为出发点,模拟实践过无数种冶炼工艺,优化再优化,不断推出新工艺新设施。  

  银阳极泥是提取金铂钯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潘从明工作中常打交道的重要原料,但银阳极泥中金铂钯的净化与回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国内技术尤其落后。潘从明翻阅了厚厚的学习笔记,大量调研了金川、大冶有色等国内外一百多家企业银阳极泥的成分,历时近2年的刻苦研发、近2000次实验研究,2012年“银阳极泥中金铂钯高效提取技术”全面研发完成并实现投产。该技术彻底解决了已沿用38年的传统处理工艺对复杂贵金属原料适应性差等难题,在金川、大冶有色等3家大型企业进行推广后,生产运行平稳、技术指标提升十倍以上,不仅缩短了处理工艺,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该技术应用以来,为金川累计创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盘活贵金属资源6400吨,增产金铂钯686.729kg。2015年,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一直评定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顶尖水平,全面投放市场后,预计每年可以为全国直接带来120亿元经济效益。  

  “创新是提升效益的最佳驱动力”,潘从明突破性地提出以“高效分离”“深度除杂”“快速提取”等为关键词的一系列新工艺,使铂族金属生产线的产能由300公斤/年直接提升至4000公斤/年以上,贵金属单位加工成本降低了60%以上,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0%以上,同时还实现了贵金属湿法精炼的清洁生产。  

  贵金属一二次资源回收精炼过程中需依据其不同工艺,使用大量不同种类的化学试剂,并且精炼温度均在75℃以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湿法废气,废气中含有氨类、氮氧化物类以及微量贵金属元素,同时,气体成分及其复杂,传统的液碱湍冲喷淋吸收装置对废气中的氨类和氮氧化物类吸收效率低,同时造成了贵金属的流失,环保和收率的问题导致了贵金属的生产经营达到瓶颈,一直无法彻底突破,为此,潘从明另辟蹊径,自主设计研发了以高硼硅玻璃为材质的玻璃冷凝器和PVC材质的筛板氨水吸收塔的成套回收装置,首次实现了贵金属废气中微量贵金属、酸类、氨类试剂等的高效回收,提高贵金属收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精炼成本,将我国贵金属生产经营指标再次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还为国内贵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贵、贱金属等几十种杂质元素共存的铑铱物料,他抛开传统工艺的束缚,另起炉灶,从头做起,每一个元素的分离均从设计的数十种方法中筛选出最为高效和经济性能高的,每一步过程均精推细算、高目标要求,通过日日夜夜的反复推敲、计算,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探索,最终开发了一套收率指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环保性能好的复杂铑铱物料分离精炼全新工艺,使铑铱生产周期缩短了62.5%,单位加工成本降低了55.9%,解决了40多年来困扰无数国内外同行专家、教授的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外铑铱生产技术的空白,是我国铑铱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截至目前,潘从明拥有受理授权国家专利53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12篇,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创新项目138项,囊括各类科技奖项20余项,为贵金属精炼行业培养了165名高级技能人才,被誉为国内贵金属精炼领域的“大国工匠”,被清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精益求精、细化经营,用“匠心”铸品牌  

  贵金属产品产出岗位对于现场环境和作业清洁度的要求,不亚于食品、药品行业标准。从废渣变成液体,又从液体变成贵金属,每一种贵金属提取都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一粒沙尘、一颗铁屑等都足以导致一批价值千万元的产品无法达到99.99%的标准而被迫重新返工。过滤时滤纸用多少张、试剂加入速度控制多快,这样的操作细节被潘从明不断总结、细化,并编入操作规程中,经他发现并完善细化的质量控制条件就达到280余项。  

  他从生产组织、工艺改进和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将质量管理拓展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他先后组织攻关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类课题近18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6亿元。他主持开展QC攻关活动15项,其中5项获得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操作过程的科学性。金川贵金属产品创造了连续31年保持99.99%纯度,品级率达到100%的质量奇迹,金、铂、钯主产品被授予“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他所带领的提纯班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使金川贵金属产品成为交易市场中公认的“信得过、硬品牌”。  

  对整条贵金属生产线工艺系统的准确把握、对关键工艺技术参数的小改小革、对贵金属产品质量的精细控制,使潘从明愈发感受到贵金属冶炼生产的魅力,也为他开展全流程技术改造和集成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基础。  

  言传身教、人才培养,传承工匠技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关起门来搞创新走不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谁也无法托举起中国贵金属精炼的明天。潘从明在自己追求进步的同时,精心辅导,悉心培育,培养出更多的新生力量,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薪火不息,代代相传。近年来,潘从明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编写教材,积极主动承担了技艺传承工作,为打造技能精湛、作风过硬、职业操守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他的指导培育下,有50余名员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国家级技工资质证书。 

  人才是企业的维生素,人才培养更是贵金属产业得以常青的根本。潘从明充分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将自己“绝技、绝活”的精髓毫无保留地向岗位员工和徒弟们分享,并结合自己实际操作积累的经验编纂成30余万字的资料,作为贵金属精炼工培训教材广为流传,为公司贵金属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他先后为企业和国家培养了165名贵金属冶炼高级人才,指导博士4人,硕士16人,其中36位已经成为公司科级以上主要技术负责人。  

  潘从明是公认的集贵金属冶炼技术与装备研发、产业化建设、生产操作、员工管理与塑培等才能于一身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潘从明坚持产业报国,怀揣梦想,努力追求完美和极致,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精炼出璀璨的“稀贵”人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