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建:冲锋在前 中医人在战“疫”中勇担当(图)

发布时间:2020-10-26 10: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9月3日 | 查看:494次


人物故事:

  钟永建,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理学学士,2016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参加工作至今,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武汉救援医疗队138名医护人员之一。2020年1月25日,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参战,作为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加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在除夕前一天,在接到四川要成立第一批援助湖北武汉救援医疗队的消息时,这位90后小伙没有一丝犹豫,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直接向领导递交请战书,直到临近出发前一刻才告知家人,他说:“跟父母谈好了‘条件’,每天必须电话报平安。”2、肩负初心和使命,无畏前行来到武汉以后,他被分配至武汉红十字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医院坐落在离华南海鲜市场距离仅有1.5公里的地方,是武汉市第一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众所周知的是,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专门救治危重症患者,很多人在一提到新冠疫情时就谈“冠”色变,而他一个90后,从最开始的自愿请战到一线,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后悔。刚来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丝害怕,虽然自己平时也在重症医学科上班,但因为从来没有穿过防护服,没有尝试过带几层口罩、手套、鞋套来护理重症病人,对于一个90小伙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他为了缓解心理的压力就在自己防护服写一些比较诙谐的文字来缓解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才来的时候物资短缺,有时候为了多节约一件防护服,为了“解决”生理上的尴尬问题,他们经常在上班前就不喝水,少吃东西。在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因为口罩的原因将耳朵勒出压疮也没有任何的抱怨。

  冲锋在前,看中医人一步步在战“疫”中体现担当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熟悉再到后面的得心应手,其中所经历的困难和艰辛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轻易说明白的。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每天平凡而又充满着挑战,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帮助患者做好每天的基础护理,洗脸、喂饭、清理大小便、翻身、俯卧位,同时也还要承担新冠患者的心理治疗师,为患者减轻焦虑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疫情的决心。除了帮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以外还要协助医生进行床旁的治疗,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无创机械通气、高流量吸氧、核酸样本的采集、纤支镜、床旁的CRRT、人工膜肺ECMO等的护理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结合中医治疗,穴位敷贴、坐式五禽戏、耳穴......想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办法来帮助新冠患者恢复健康,减轻患者的病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他们还主动承担了教学工作,让更多人的医护人员掌握更高端的护理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最危险的地方,大家轮流顶上“要说我们和女护士的区别,体力好是个很大的优势。”钟永建说。在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ICU病房里,很多患者做了插管手术,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这些患者每两个小时就需要在护士的帮助下翻一次身。每次给重症患者翻身,都需要5个人合作,患者头部位置站一人,负责指挥调度,并控制主要管道;患者身体两侧各站两人,大家共同协作。翻身前,要花10多分钟整理好各种管道,翻完后,还要再整理一次防止有管道被压住。每次给插管重症患者翻身,既耗费体力又有危险。在翻身过程中,插入气管的管道与气管发生摩擦,会引发患者咳嗽,进而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因此,站在患者头部的指挥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最大。“处在这个位置,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应对紧急突发情况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他会让其他护理人员一起协助帮忙翻身,但这个最核心也最危险的位置,基本都是他和其他男护士轮流“坐庄”。

  中医介入,吸粉无数虽然在重症的一线很辛苦,暴露和被感染的几率远远比普通病房大的多,但是看到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所承受的困难和艰辛都是值得的。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不仅获得出院患者亲笔写的感谢信,各大媒体包括央视、四川电视台、腾讯等争相报道他们的事迹。

  患者信任,用爱前行国家的公开透明化宣传,使得患者们“久病成医”,每天的查房并不仅仅是治疗的调整,更多的是答疑,面对出口既是“李兰娟院士说……”、“钟南山院士说……”的疑问,只有更专业、更耐心的解答,才能让患者满意。治疗之余,他会专门和有疑问的病人“摆龙门阵”,打消大家的顾虑,还会鼓励、帮助这些老年人通过“老年机”、微信视频和家人取得联系,即增加病人的抗病的信心,也打消患者家属的顾虑,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我最绝望、心理负担最重、压力最大、连续噩梦的时候,是您开导了我,让我镇定了下来,扛过了一天又一天。”这是钟永建的“粉丝”郑女士亲笔写的感谢信中一段。24日也是她治愈出院的日子。30岁的郑女士不幸感染,病情严重,此前还有轻度抑郁症,意志消沉,不利于治疗。钟永建当起了郑女士的“心理医生”,给她讲自己当年在汶川的经历,鼓励她重新振作。多次交流,郑女士的情绪慢慢好转,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慢慢好了起来。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