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精准施策 确保战疫指挥有方向、行动有力量(图)

发布时间:2020-10-25 21: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9月2日 | 查看:584次


人物故事:

  刘建华,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委党校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1月25日,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到5公里的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被定为定点收治医院。作为一家主打“老年病”救治的三级医院,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无异于难上加难。然而在院长刘建华带领下,1000多名员工坚持抗疫100多天,在没外援的情况下,发热门诊接诊19984人次,收治新冠患者1325名,治愈1248人,重症救治成功率高于武汉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死亡率低于平均水平。

  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早期预警迅速应对

  2019年12月31日晚,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武汉市卫健委召开紧急会议提出:提高警惕,加强防控应对。会后第二天,刘建华亲自下院区踩点,用一天时间开辟单间隔离发热病区,完成两区三通道的改造,将全院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统一集中转至隔离病区治疗。

  因为快速识别、早期预警、迅速应对,六院的医护人员没有出现大面积感染,避免了战斗性减员,也为上级部门最后确定“人传人”提供了早期依据。医院得力的应对措施也得到了各级卫生部门、传染病学专家的高度肯定。这一切有利的防控举措,全有赖于刘建华准确的“早期预判”。

  在最初的时候,不管是机动性质的病区改造、发热病人临时转科室,还是大量购进无创呼吸机、血氧监护仪、床旁血气等设备,刘建华的这些做法曾受到外界和下属的不理解。

  “在任何时候,院长都必须靠前指挥,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刘建华说,身为一名医院管理者,自身的决策行动不仅要科学精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还要考虑医务人员的安全。

  制定科学防控体系,确保指挥有方向、行动有力量

  第一时间成立以刘建华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疫情数据报送、后勤物质保障、应急等十几个小组。在没有一个外援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的合理运用全院力量,指挥部统一调度呼吸科专家,对非呼吸专业转岗的隔离病区,派遣一名专家进驻指导,确保医疗救治同质化。

  疫情期间他签署下发各类文件及管理办法200余份,召开各类会议100余次,做到指挥有方向,行动有力量,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奠定基础。

  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严谨缜密洞悉无遗

  1月25日,武汉六医院被征用为第三批定点医院之一,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刘建华精准施策,在72小时内完成从综合医院到定点医院的全面转型。他亲自下病区实地勘察、草拟施工图,在当时武汉封城,人员物资急缺的情况下,利用医院现有材料,带领干部职工连夜加班,72小时完成全院18个病区三区两通道的改造。开设发热病人就诊专区,实现一患一诊室;新增医护更衣缓冲区、重新规划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和路线;医患通道分设、隔离。精准施策后即便在高峰期,发热门诊日接诊量接近600人的情况下,就诊依然安全有序,有效避免了院内感染。

  在这期间,如何调配人员和物资也成了加强“防控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刘建华认为,抓培训、立规矩、严管理、重过程等等都是重要的手段。

  他成立了以呼吸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专家组成的新冠肺炎专家指导组。并组织编写了《六医院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共识》,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治疗。

  他建立“每日集中研判制度”。每天下午4点组织专家组成员及所有病区负责人开展危重及疑难病例讨论会,他亲自主持参加;他注重多学科团队合作,成立新冠肺炎MDT治疗组,湖北省最高年龄母子106岁的母亲、86岁儿子同时确诊为新冠肺炎,经过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痊愈出院。经典案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

  他注重院感知识培训、转岗培训。他说“必须做到防护服精准穿脱”。他甚至建议使用“笨”方法,医务人员穿脱20次才进入隔离病区;集中培训非呼吸专业转岗人员,并针对轻、中、重患者组织专家制定不同的治疗模块,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转岗医生在救治病人的实际工作中易于学习与执行,确保了医疗质量同质化。

  他要求防护物资必须精准发放,并利用SPD物资管理系统,实行按人、按天、按不同岗位、按不同防护级别精准发放,配送至科室,保证了每个医护人员防护到位,确保一线战士的安全,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的救治和看护。

  他重视后勤保障工作,要求隔离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后勤人员一日三餐准时配送到病房,避免交叉感染。整个疫情期间后勤人员为接近2500名的患者与职工配送盒饭,最高峰每天配送5200份。关闭中央空调后,为保障患者取暖,刘建华院长在封城期间,想办法为患者购置500台取暖设备及500床毛毯。他说只有做好了人、事、物的有效调配,才能保证患者救治的安全顺利进行。

  抗疫同时兼顾日常救治,复工复产安全有序

  “不让我们透析,你就是要我的命!”一个长期透析的病人闯进刘建华的办公室说。

  作为发热定点医院,一方面接收疑似或者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如果还要接收非新冠透析病人,一旦引发交叉感染,后果不堪设想,稍有不慎院长的“帽子”有可能就没了。

  “只要病人有需求,医务工作者任何时候必须想办法去研究和解决。”思虑再三,刘建华决定建立非新冠患者透析区。但是“隔离工作”必须做好,他要求固定一部电梯,并由专人把守,专供透析病人专用;所有病人必须保证核酸检测和CT筛查结果正常;取药、缴费等流程由专人负责,避免交叉感染。在这一系列防控措施下,100多名透析患者在疫情期间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没有一例感染。”

  同时,为了保障5000多名重症患者日常救治,他开辟专区做为重症门诊,采用设置屏障与隔离病区物理隔离。3月8日,随着疫情救治的不断推进,武汉六院成为首个恢复非新冠门诊的武汉市级医院。为了实现普通门诊诊室“一患一医一间”,刘建华院长首创200平方米的“康之屋”缓冲区用于医务人员更衣,改门诊每层楼建缓冲区为集中缓冲更衣,经专属电梯再到各楼层接诊,最大效能的利用了医疗空间。

  为响应习主席“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号召,他提出“早提前、中午连、下午延”门诊12小时延时服务,截止到5月1日份,医院恢复日常医疗以来,门诊量累计54384人次,住院累计2128人次,手术近500台,急诊5678人次。医院敢闯“红区”,开设口腔及取鱼刺专项门诊,一个月仅取鱼刺这一项接诊就高达200人,解除了患者的疾苦。

  转为非定点医院,进入后疫情时代,刘建华院长把复工复诊和康复随访纳入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武汉市江岸区复工体检定点单位,4月8日解封以来,医院圆满地完成14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量;

  他注重随访,关心新冠康复患者,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医院的随访系统,目前已全部完成所有新冠肺炎1248例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

  抗疫一百余天,他连续三个月没有回家,虽然妻子同为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多名至亲染病,但是他仍然没有时间去看望一眼。他以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践行着作为一位医院管理者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