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英国价值观教育从未放松

发布时间:2020-10-09 16:16 | 来源:环球时报 2020-09-30 03:05 | 查看:867次

作者:杨芳

日前,英国政府官网公布的一则教学大纲中提到,教学活动不能采用“反资本主义”、论证“推翻资本主义”的内容,并将“反资本主义”归为“极端政治立场”,等同于反民主、反对言论自由、反犹太主义等。英国教育部为何突然出此规定?这是否意味着其将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应该说,强化价值观教育对英国教育部来说,不乏先例。2005年伦敦“七·七”大爆炸之后,英国政府就通过专门评审小组对整个英国中学课程中的宗教和种族差异性展开评审,并提出需在中学课程中强化国家认同感和英国核心价值观。2014年,英国伯明翰等地发生极端思想渗透到校园事件后,时任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就发表声明称,学龄儿童都要在每年9月份接受英国价值观的教育。

由此可见,强化价值观教育是英国政府应对现实危机的一种直接反应。其针对的“敌人”、反对的对象,与英国政府对英国价值观所面临挑战的认知与判断密切相关。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反资本主义在英国一些知识分子中再次流行起来,而新崛起的保守派政治精英对“反资本主义”思潮非常警惕,他们不希望社会上一些人把出现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动辄归咎于市场和资本主义的问题,希望重振资本主义。这种警惕不仅停留在意识上,也被他们积极付诸现实政治辩论与政策落实之中。

2010年英国议会中新成立了保守党议员团体——“自由企业小组”,该组织的成立目的就是在金融危机后重建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信心。该组织的联合创始人、现任国际贸易大臣特拉斯曾宣称,英国的保守派需要抵御“反市场的社会化浪潮”。而在约翰逊政府中,外交大臣拉布、内政大臣帕特尔、教育大臣威廉姆森等新保守党精英都来自这个小组。现在英国教育部的禁令是保守派政治精英这种警惕和实践的一个新发展。

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在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像英国这样的欧美国家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出于移民政策、经济利益和文化优越性等因素,强调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但现在他们越来越强调在教育中体现主流价值观和国家认同。(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