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4 22: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9月2日 | 查看:968次
人物故事:
蒋荣猛,男,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
一、逢疫必上,与疫情赛跑的传染病专家
提到传染病,特别是像非典型肺炎(SARS)、埃博拉、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多数人会觉得恐怖。但对于蒋荣猛来说却觉得这些疾病“有趣”。他说:奔赴疫区,直面烈性传染病,是传染病医生的责任,而能够平安归来是一种能力!
2003年SARS疫情期间,蒋荣猛是北京地坛医院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的医生。因为他在SARS防治一线工作表现突出,于2003年5月被抽调到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成为甄别专家组中最年轻的成员。SARS快结束时,突然有一天接报有六七个疑似病例。被大家称为“小蒋”的他赶去会诊,他敢于挑战权威,据理力争,所有病例全部排除SARS。两个月他和同事们跑遍北京18个区县甄别1600多个疑似病例,无一错诊、误诊。为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双解除”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
SARS之后,蒋荣猛追着疫情走,到达非洲、亚洲和国内210个疫情地,他说:“直面传染病是责任,更觉得可以平安归来是能力!”
2010年他正在卫生部开会,领导接到电话,西藏一家四口感染了鼠疫,一人已经死亡。领导说谁去?小蒋平静地说,“我去吧。”有人提醒他,疫区形势严峻,有的人都写了遗书。小蒋说:“不怕。”因为走得急,他上身只穿了件衬衣。七天七夜,他和当地医护人员坚守海拔4000米的病家屋外帐篷里,直到患者全部得救。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间,蒋荣猛作为第一批中国公共卫生培训队队员在埃博拉肆虐的塞纳利昂工作2个月,和队友一道制定了培训计划、探索出适宜的培训模式、撰写了培训教材,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为当地培训了2800多名社区人员,不但传播了埃博拉防控知识,改变了当地社区人员的防控观念和行为,而且为确保中国在整个西非埃博拉培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017年4月,蒋荣猛奔赴西藏指导西藏第一例禽流感救治;奔赴甘肃平凉指导乙脑疫情临床救治;同年底,流感期间奔赴长春、沈阳、广东、湖南等地进行督导和培训……
淡定、从容,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传染病专家蒋荣猛在面对历次疫情时的一贯做派。可能别人以为他会做更多的心理状态的分享,可惜没有。因为对他而言,“追疫”早已习以为常,“去会会”这就是一个传染病专家见了太多传染病而应有的镇定、从容的本事。蒋荣猛曾先后参与了北京市和国家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传染病会诊、危重病救治等工作;并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鼠疫、中东呼吸综合征诊疗方案(2014版)、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版)、登革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版)诊断标准和防治方案的制定。将自己丰富的诊疗经验形成标准,指导更多的医生共同防治传染病。
二、抗击鼠疫,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担当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2017年11月9日,与三年前赴塞拉利昂正好是同一天,受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派,蒋荣猛再次踏上非洲大地,与北京地坛医院其他两名专家(护理部副主任张海霞、医院感染管理处医生郭嘉祯)组成鼠疫护理临床专家组奔赴马达加斯加,协助援马医疗队及鼠疫防疫专家组护理华人鼠疫病患。
马国人口大约2200万人,其中,医生仅有3000余人,5500多名护士,从医院床位来看,每一万居民只有3张病床,全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公共卫生体系薄弱,传染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大约相当于我国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医疗水平。他们防控鼠疫最有效的策略是只要怀疑鼠疫就给药,接触者也服药,扩大治疗范围在这样资源有限地区或许是最有效的措施。截至2017年11月2日统计数字显示,鼠疫报告病例1800多例,其中,死亡120余人。
飞机上的小插曲,奔赴马达加斯加途中救人。北京时间7:00,刚搭乘飞往马达加斯加的航班不久,就听到机组广播:“有位病人,有谁是医务人员,请速与机组人员联系!”蒋荣猛从睡梦中猛的醒来,迅速找到乘务人员,当时飞机上有一位埃塞俄比亚女士上厕所时晕倒在地,她表情淡漠,懒言,四肢湿冷,脉搏细弱几乎测不到。在机组人员核实身份后,蒋荣猛与医院的其他2名专家随即打开飞机上的急救箱,为病人测血糖、血压、查看眼球运动和瞳孔等,经过查看病情后为病人给予口服巧克力和含糖果汁的措施,大约10分钟后,病人精神好转,露出了笑容,一再说着“谢谢”。
经过17个小时的长途辗转飞行,蒋荣猛等三位专家终于到达目的地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虽然飞行疲惫,也来不及倒时差,蒋荣猛便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当地气温30多摄氏度,十分闷热,那里所谓的医院无非是几间小平房,几顶白色的帐篷就是病房,每顶帐篷里,大约10名鼠疫感染者,在这样的“病房”里,作为临床专家要与感染者近距离脸对脸工作。蒋荣猛穿好隔离衣,戴好事先从国内准备的 N95口罩,便开始查看病人病情。这和国内的传染病医院相比,特别是经过非典后,与北京几次应对传染病疫情做比较,2009年H1N1、2012年的H7N9禽流感以及2014年埃博拉筛查,无论从政府的重视程度、各层级群防群治的布控、医护人员的防护理念,还是到硬件设施的医院建筑、医疗设备、防护用品都没法相提并论。
中国一名旅客在马国旅游时疑似感染鼠疫,蒋荣猛见到她时,感觉到了她的恐惧。“别担心,我们就是为你来的!”蒋荣猛上前告诉她,姑娘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听到汉语,见到黄皮肤的蒋荣猛,她感到来自祖国的温暖。连着几天,蒋荣猛和同事们一边积极为姑娘诊疗,一边反复告诉她,鼠疫并不可怕,可以治疗。从患病到痊愈回家,大约十几天,小姑娘健康的回国了。
“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去一个非洲国家救治鼠疫患者?”蒋荣猛告诉我们:“我们的到来,让在马国的十万华人心安。大使说,你们来的太及时了。”正是因为先期到达的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对当地华人医生的及时培训,才让中国在华旅游的那位华人鼠疫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治疗。这就是预防关口前移。可以想象如果她带病而归,后果将难以估量。
回国后,蒋荣猛讲到:“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参加工作20多年,亲历了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亲身感受、参与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化,两次非洲之行更让我感到祖国今天的强大,作为一个中国医生感到骄傲与自豪!”“作为传染病战线的一名医务人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和各项卫生援外工作将是我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2019年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蒋荣猛驰援南苏丹等地应对埃博拉等疫情,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追着疫情走的“抗疫人”。传染病防控没有国界,新发突发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深入疫情一线救治患者是传染病医生的责任;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援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蒋荣猛曾荣获“北京防治SARS先进个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援和专业技术干部”“国家防治埃博拉先进个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他先后参与的北京SARS临床救治研究、甲型H1N1流感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分别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