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7 19: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9月2日 | 查看:1079次
人物故事:
和无数援鄂的逆行者一样,她满怀着奔涌的热血,和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但又和一批批浩浩荡荡的援鄂医疗队不同,作为一名个体医护志愿者的叶海兰,既没有出发时的壮行,也没有离汉时的礼遇,她一个人去也一个人回,独自完成了这场历时近2个月的千里驰援之路。
叶海兰是肇庆市高要城区一名90后青年志愿者。在湖北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听闻同胞有难,2月18日,她自发从肇庆出发赶赴湖北武汉,深入战疫核心,千里驰援、大义相助,为新冠疫情防控救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如同一个独行侠客,完成了一个人的远征,成为了最特别的“逆行军”。善念善举,令萤火汇聚,令星火长明,而正是一位又一位如她这般的平凡而勇敢之士,构筑起抗击疫魔的坚固屏障。
孤身赴汉,一个人成“逆行军”
2月18日下午,叶海兰乘坐高铁抵达武汉,北上赴汉,是这个南方姑娘30年来的首次出省行,而踏上这趟征途并不容易。
作为一个母亲,叶海兰有两个孩子,大儿子8岁,小儿子3岁。自2011年护理专业毕业获得护师证后,她先后在肇庆高要的医院和私人诊所担任护士,有着近9年的护理工作经验。
2月2日,叶海兰一家搬进了位于高要城区的新家,在春节团圆欢乐之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大家的心情蒙上了阴霾。叶海兰和家人每天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滚动播放的疫情新闻,一颗心也跟着揪了起来,恨不得生出羽翼飞过去,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然而那时的她,没有工作单位、无法随医疗队出发,这一萌生的念头被搁浅。
恰在这时,叶海兰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由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委托苏州一家公司发起的“慈善中医之家”志愿组织“召集令”,招募具有医疗资质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特设病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月15日,在得知该消息当日,叶海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太危险了!刚搬进新家,日子刚过得好一点,两个孩子那么小,你要是去武汉遇到了危险,要我们怎么办?”把消息告诉丈夫后,丈夫何绍彬第一时间表示不同意,并藏起了她的身份证。而彼时的武汉,确诊病例数据不断增多,正是抗击疫情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对症治疗方案却迟迟未确定,面对未知的疫情,要说完全没有恐惧,那是假话。更何况,以个体身份赴汉,万一不幸真遇险境生死未卜,自己的安危又该如何保障?
一个个问题摆在面前,叶海兰开始犹豫了。那几天,一躺在床上,她就辗转反侧,无数个念头萦绕,久久无法入睡。于是,她干脆起床不断刷着新闻,并与志愿组织联系,得知了武汉当地防控形势确实非常紧张,“我们真的很缺人,30多个病人2个护士,忙不过来,就算你过来什么都不做,跟他们聊聊天安慰一下,都是帮了我们大忙!”
听了志愿者的回复,这时,她想到了学医时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而在千里之外的武汉,有人正需要她,她还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呢?“也许要吃很多苦,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最终,她下定决心要跟随自己的内心走。丈夫见了,知道无法改变她的态度,沉默了一会儿,就主动归还了身份证,她便买了高铁票,孤身北上。
当时的武汉高铁站已经停止服务,当她坐上了从广州开往湖北方向的高铁列车后,立刻向乘车长说明情况,请求列车经停武汉站时让她下车。最终,她成了那趟列车唯一在武汉站下车的人。
她走出车厢,气温骤降,凛冽的寒风刮过脸庞,冰冷生疼。放眼望去,明明该热闹的中午时分,四周却见不到几个身影。然而,所见萧条清冷,内心更多的是热血翻腾。“武汉,我来了!”
赴汤蹈火,隔离病房即战场
“您辛苦了!”2月18日,出站不久叶海兰坐上了志愿者开往武汉市第七医院六病区的车辆,她就收到了另一名护士发来的信息:“您可能要马上投入工作了,请做好准备!”。
她这次参加的“慈善中医之家”志愿者医疗团队,是由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授权苏州天熠新瑞中医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的志愿者医疗队,全体队员来自全国各地,自筹资金物资,具体工作地点在武昌区七院六病区。该病区是一栋建于1955年的老楼,由医院临时改为了中医病区,环境较为简陋,使用的物资基本来自捐赠。当时该病区收治第一批共36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由于人员不足,病区加上她共3名护士,每人需要连续工作12小时。
顾不上整顿休息,吃过热馒头,叶海兰在接受一小时的穿脱防护服紧急培训后,于当日15时30分许,便踏进了隔离病房,正式开始工作。
初来乍到,这一切未曾有过的尝试让叶海兰有些崩溃。“我不是怕接触病人,是这一病区操作流程还不熟悉,急救仪器在哪里摆放这些我心里都没底,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我担心自己能不能应付得来。”她说,第一班上得自己“两眼放光光”,将近10个小时连续工作下来,她手脚酸软,又饿又累。
尽管此前通过视频她早已琢磨过无数次穿脱防护服流程,但她第一次真正穿上这些严密的装备,长时间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叶海兰仍觉得难以适应。再加上自己戴着近视眼镜,再戴一层护目镜,起雾后视线模糊,打针、用药,每一个过往简单的步骤,都变得艰难重重。
这还不是最难的,护理工作更多的需要配合医嘱来操作。每天上班,她主要负责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给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检测、抽血、发药和心理护理等,而这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仍是穿着防护装备工作。
隔着防护服、戴着手套,灵敏度下降,很多时候为病人抽血时,都会找不到血管位置。每当这时,病人们握着叶海兰的手连声道谢说“没关系,你扎吧!”她却不忍让病人遭罪,屏住呼吸,手摸动脉血管,认真辨别,任凭汗水在防护服内流淌,慎之又慎将针头扎进病人的手,“只要能一针见血,我们就觉得比拿奖还开心。”
抵达武汉的首日马不停蹄地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再加上陌生的环境里水土不服,第二天一早起床,叶海兰就发现自己开始干咳、呼吸困难、手脚出冷汗。发现这些不适症状后,联想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新闻,她有点懵:“不会来的这么迅速吧?”一丝丝恐惧油然而生,她甚至开始后悔了来武汉的决定。
好在等情绪稳定下来,经医生检查后,证实她是连日劳累加水土不服所造成的,对症吃了几天中药后,叶海兰没事了,又迅速调整状态投入战斗。后来,随着另外两名护士的加入,病区开始实行三班轮流上岗,每天工作时长为8小时。
随着一天天变化,叶海兰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环境,从原本一个普通的外科护士,处理着日常护理步骤,到如今面对多名不同病症的患者,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她变得更加成熟。每一天,见证着生死别离,有难过、有温暖、也有感动,她坦言,和全国各地的优秀医护同行一起经历着这个生死战场,让她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和其他病区不同,她所在的六病区,主要采用纯中医救治方式,在一次次与医生搭档中,她见识到了针灸等中医的“神奇”,令患者转危为安,她和患者一样,态度也从开始的迟疑转变为信服。
数据仍在刷新,和此前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数据不同,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批批患者出院“战报”出炉,让大家感到兴奋又欣慰,叶海兰紧绷的神经也逐渐放松。她所隶属的“新瑞慈善中药之家”志愿者团队,最终累计共为68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疗服务,67人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5.6%。
无怨无悔,凡人英雄成亲友骄傲
3月中旬,送别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离开后,志愿工作也宣告结束。3月底,隔离期结束,武昌区相关部门为叶海兰和其他50多名个体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们为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贡献。
来时冰天雪地,走时樱花盛开。4月初,叶海兰再次买了一张车票,踏上归途。在获得当地给予的离汉证明和肇庆当地给予的接收证明后,她辗转从咸宁北出发乘坐高铁回到广州,再回去肇庆,再度开始14天的酒店隔离。
当坐上返程的列车,叶海兰早已坐不住了,一颗心都飞到了家人和孩子身上。她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支撑她走过武汉这段志愿者旅程的强大动力。
从开始的强烈反对,到中间的每日担忧,再到如今的引以为傲,何绍彬也度过了一段不安的日子。“一开始担心她,不想她去,但是如果不让她去,她肯定会后悔。”2月18日出发当天,何绍彬还一早送她去了高铁站。他还表示,妻子去了武汉后,自己也每天悬着一颗心,无论她凌晨几点下班,他都习惯了等候,只有看到妻子的回复,他才能安心去睡觉。两个月来,他瘦了7斤。
年幼的儿子也在这分别的近两个月里,学会了思念。“妈妈,你真棒,今天也要加油哦!”在每天的不定时视频通话中,儿子何宗延总是开心地给叶海兰打气,这成为了她最开心的时刻。4月17日晚,结束了14天的隔离观察期,叶海兰顺利与家人团聚,并于次日和小儿子何宗锐一起庆祝他的生日。
除了是家人心中的骄傲,在朋友眼里,叶海兰同样是一个无比勇敢的英雄。“当她跟我说她想去武汉时,我觉得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又勇敢的姑娘呀。”共事多年的好友王余艳表示,叶海兰一直以来都对工作很负责、很认真,也重承诺,说到就会做到,她很敬佩,也为有一个身边的抗疫英雄而自豪。
慈善中医之家志愿者团队组建负责人戴新瑞说:“当时医疗队有15个护士名额,但是由于武汉情况危急,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叶海兰几经周折,赶到了武汉慈善中医之家病区,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病区紧张的工作。由于当时所有防护用品自筹紧缺,人员也严重紧缺,她经常是超负荷工作的。她总是在繁重危险的工作状态中,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和队员之间互相照应、打气! 顺利圆满完成任务后,慈善中医之家志愿者全体队员受到了武昌区的荣誉认可。我仅向肇庆市培养出这样深明大义、医者仁心的勇敢的护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随着叶海兰的事迹被广为人知,不少媒体先后前来报道。面对突然而至的“鲜花与掌声”,叶海兰却并不愿过多曝光。她认为,自己只是全国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在武汉做着普通的事。“选择去武汉,目的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她表示,这一段在武汉的志愿者经历,将永远珍藏心中,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以后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的动力。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