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武汉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组图)

发布时间:2020-09-14 19:11 | 来源:长江日报 2020-09-14 第4版 | 查看:1115次

3月16日,新冠肺炎患者104岁的王达全奶奶从三医院光谷院区出院,重症监护室主任付守芝送上了一束玫瑰花。记者伍伟 摄

  长江网讯 艰苦卓绝的中国抗疫之路将载入人类历史。英雄之城武汉因其非同寻常的战疫经历,因为亿万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所凝结成的民族精魂,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

  “生命至上”是20字“伟大抗疫精神”的首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生动阐述了这4个字的深刻意义:“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生命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人敬仰生命、珍惜生命的仁爱传统。

  在党中央指挥的武汉抗疫战场上,4名奋战在武汉战疫第一线,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抗疫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讲述武汉战疫的过程中,“生命至上”四个字是如何被生动诠释。 (记者史强 黎清 黄琪 张剑 通讯员李菡 杜巍巍)

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云

不惜代价保障市民居家隔离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现在再回首看当初国家下定决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在武汉实施最严厉的防疫管控的举措,是救了更多人的命。”

13日,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只要谈起武汉抗疫,居民们都蛮自豪,因为他们是英雄之城的一员,正因为他们坚持宅在家中不外出,阻断了疫情传播,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 武汉人“封城”自我隔离,3846户居民社区只有3个人确诊

“国家付出巨大代价,不计成本‘封城’,让居民们留在家中,就是为了把安全留给群众。”杜云说,正是国家在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举,让武汉人“自我隔离”在家中,让居民们减少了交叉感染,成功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

芳草社区由两个小区组成,疫情刚刚暴发时,不少居民感到不安。从1月20日开始,杜云和同事们就开始给居民们免费发放口罩,并挨家挨户劝说居民不要外出。

1月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主动关闭离汉通道。2月10日,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杜云回忆,非小区居民不得入内,小区居民不是必须不要外出。

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引起了一些居民的不满,杜云和同事就耐心做工作,“我自己偷偷哭了三次,哭完了继续解释”。现在,当初惹哭杜云的居民看见她特别不好意思地说:“你管我们是为了大家好,是在保护我们。”

随着疫情的发展,封闭管理的作用逐渐显示出来。社区3846户居民整个疫情期间只有3人确诊、2个疑似病例。

在转运走了确诊及疑似患者后,整个社区成功截断了传染链条,杜云说:“大家的心稳定了,居民感觉留在家里更安全。”

事实证明,武汉人“封城”自我隔离,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杜云说,钟南山院士在《开学第一课》上介绍,“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76天,换来的是让中国至少减少感染70万人”。听到这里,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封一座城,救一国人,我们国家做到了。”

■ 不惜代价保障,让居民安心宅家自觉阻断传染链

民以食为天,要想让居民安心待在家中,必须保障生活物资。

杜云回忆,在国家的调度下,建立了从跨省联动协调货源,到协调落实生活必需品的“绿色通道”,居民家中米面油肉等基本生活物资充足,爱吃的鱼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政府还广泛动员运力,扩大物资配送范围,提升配送时效,扩容增投“特价蔬菜包”,增量供应储备冻猪肉,多措并举落实惠民政策,全力稳定了物价。

在国家动员下,各大型商超在岗员工、网格员、志愿者、下沉干部来到社区,和杜云等社区工作者一起负责代购代送,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如何减少人际传播,源头就在社区。”杜云说,正是依靠国家不计代价、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让老百姓安心、自觉宅在家中,阻断了疫情的传播链条,为武汉疫情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奠定了基础。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

紧急采购免疫球蛋白

医院豁出全部身家救人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作为人民的医院,我们必须不计成本,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挽救生命。”1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在回想起和同事们一起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那些日日夜夜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有的全部用上,没有的立刻采购,医院豁出全部身家救人 

20191230日,我院陆续收治了9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当时院长张定宇判断这种疾病不同寻常。”黄朝林说,后来,该院收治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原有的病房不够用了。 

“我们是武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这个时刻必须豁出全部身家救人。”黄朝林回忆,党员干部带头下病房,一一劝说普通传染病患者转院或回家休养,成功腾退了1000多名普通患者,让从全市各大医院转运过来的新冠肺炎患者得以收治。 

救治早期,张定宇发现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该院立刻将普通的病号餐升级到每位每日120元的标准,免费为患者提供。患者营养跟上了,恢复得更快了。 

1月初,金银潭医院就规定:医院已有的治疗药物,根据患者需要全部用上;医院没有的药物,像价格昂贵的免疫球蛋白,紧急采购,绝不让患者在院外自行购买,花一分钱。 

1月22日,中国财政部、国家医保局联合下发文件,为新冠肺炎患者兜底治疗。 

只有把人民性命当做天大的事,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金银潭医院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为了救活一名危重症患者,医院从来都是毫不保留,全力以赴。 

患者彭先生2月6日转入金银潭医院不久后,病情迅速恶化一度病危,在气管插管后陷入深度昏迷。213日,专家紧急会诊决定,给他上ECMO人工膜肺,对他进行体外心肺的生命支持。在这期间,彭先生历经肾衰竭、消化道出血两道关,通过使用CRRT肾脏替代治疗、可视胃镜钛夹止血闯过这两关。使用ECMO40多天后,医护人员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彭先生总计输注的血浆量超过5000毫升,相当于2名常规成人的血浆量。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说人命关天。只有把人民性命当做天大的事,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黄朝林告诉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65岁的崔志强是湖北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者终末期肺移植手术的患者。从123日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到使用ECMO+呼吸机维持生命62天,再到成功接受双肺移植手术,重获新生。 

黄朝林说:“这个病人康复的消息传来,我非常高兴和自豪。只有我们国家才对人民如此舍得,才对生命如此敬畏。”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

104岁患者出院

珍藏医生送的玫瑰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我们是人民的医院,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说,在疫情期间,只要是送至医院的病人,就会被全力救治。

抗疫期间,付守芝一直在一线奋战。在她救治的人中,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贫富,都只有一个身份:病人;面对每一位病人,她都只有一个目标:救活!

■ 决不放弃一个病人,这是党交给人民医生的使命

在重症病房里,付守芝决不放弃的病人有很多。她说:“这是党交给人民医生的使命,我要做得更好!”

身患多种疾病的高龄老人,绝不放弃;新冠肺炎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全力抢救;中风偏瘫,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精心呵护;孕产妇是生的希望,母子都要平安。付守芝告诉记者,送来的病人,不会被贴上任何标签,我们是医生,理应救治所有的病人。

“有20多位肾透析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他们平时都是一周两至三次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感染新冠肺炎后,特别容易导致心衰、肝衰,甚至引发呼吸衰竭,救治难度极大。但我们没有放弃,相反更加重视对他们身体的评估,从评估到治疗,都是全方位精准化个性化的救治,亲情化地服务。”付守芝说。

“还有两位中风导致偏瘫的患者,我们也救过来了。”付守芝告诉记者,他们在家生活无法自理,送来的时候都是半身不遂,甚至连说话都困难,他们的需求既不能用言语表达,更无法用肢体语言,全靠我们医护人员猜,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偏瘫的新冠肺炎患者都顺利出院。

■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百分之百努力

“我们国家真的不遗漏一名感染者,不放弃每一名患者,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都全力救治。”付守芝告诉记者,仅自己所在医院急诊团队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接诊急诊病人3000余人,住院1700余人,抢救危重病人300余人,ICU团队救治新冠危重病人100多人,其中90岁以上的危重患者8人(超百岁的老人就有两位),70岁以上的危重患者30余人。

“我收治的年龄最大的病人是104岁的王达全婆婆,她除了被感染新冠肺炎外,还有十种基础疾病。面对这位高龄多基础疾病患者,我们没有放弃。后来她康复出院,把我送给她的玫瑰花一直珍藏着。”说起这位老人,付守芝充满欣慰。

“重症、危重症患者中的高龄老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救治难度很大。”付守芝回忆,当时安排王奶奶入住重症病区接受治疗和特级护理,并要求医护人员:“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实行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治疗。”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付守芝在疫情期间和同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克

国家把最顶尖的医生

都派到了武汉救人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每一位被治愈的新冠重症患者背后,都有全国最顶尖医生的努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呼吸内Ⅱ科主任胡克认为,正是国家及时调动全国顶级医疗团队,携带顶尖医疗设备驰援武汉,才让当时的武汉人民看到战疫决胜的曙光。

■ 最好的医院和最牛的医生都来到武汉

疫情初期,作为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胡克每天24小时待命,打接100多个电话,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虽然很累,但是胡克坚信:“国家会派救兵来。”

胡克记得,1月24日那天,曙光到来。

国家陆续将以“四大天团”(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为代表的顶尖医院医护人员派来武汉支援战疫。与此同时,一批曾经参加过非典、汶川地震、禽流感等重大救治“战役”的顶尖医务工作者也被派来武汉。

作为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胡克与全国14省市自治区的21支援鄂医疗队2801名医疗队员并肩作战。

“可以说当时国内呼吸、重症、急诊等专业的最优秀医务人员都被派到湖北。很多医院来的时候,还携带了ECMO、呼吸机、氧疗仪等设备,这些在当时的武汉极其匮乏,是救命的东西。”胡克说。

■ 最新的医学成果和医疗技术都用在武汉

“很多人都问过我怎么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实我都不太谈,因为这背后有太多全国医务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在支撑。”胡克告诉记者。

在所有支援武汉战疫的专家中,胡克接触最多、了解最深的是李兰娟院士团队。2月4日,李兰娟院士10人团队,正式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

胡克说:“他们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人工肝、干细胞、肠道微生态等先进医疗技术,并在武汉抗疫最艰难时刻,公布了治疗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医患人员的勇气。”尤其是经过人工肝治疗后,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的重症患者存活率达100%。

此外,综合运用ECMO、干细胞、康复者血浆、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等适宜尖端技术,加上危急时刻实施紧急盲穿大血管、徒手上临时起搏器等极限操作,也为全力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做出贡献。

“武汉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这些都是战疫决胜的重要原因。”胡克说,“但国家第一时间调动顶级医疗力量支援武汉,这是战疫从胶着状态走向决定性胜利的重要转折。”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黎清 黄琪 张剑 通讯员李菡 杜巍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