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0 16:4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8月20日 第03版 | 查看:1193次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付 凯 林 铎
“能够圆满完成战斗任务,我觉得特别光荣!”8月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黄文杰满脸自豪。
黄文杰今年58岁,面容和蔼,头发花白,眼镜后面一双眼睛睿智明亮,看上去文质彬彬。若不是那身军装,恐怕少有人会想到,他竟是祖国的一等功臣。
17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治愈并报告了全国第一例非典患者;17年后,这位老兵再次披挂上阵。八一前夕,黄文杰被联合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
军人就要上战场
“黄文杰的血管里永远奔腾着军人的血液!”熟悉他的人说。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人谈疫色变。得知单位要抽组医疗队支援武汉抗疫,黄文杰写下请战书,“本人虽年近花甲,但精神体力没有问题,国家遇此大难,作为军人,没有理由不上战场”。
对于出征武汉,黄文杰有底气。17年前,正是他率领科室打赢了与非典病魔的第一场接触战。
国家危难之际,不仅考验直面生死的勇气,更加彰显胸怀天下的担当。
2003年,非典肆虐,社会笼罩在一片恐慌情绪中。危急时刻,刚刚治愈并报告了全国第一例非典患者的黄文杰主动请缨。2月10日,经上级批准,他接受媒体采访,告诉群众非典的防治方法,稳定公众情绪,成为第一个站出来辟谣的军队医疗专家。朋友劝他:“非典疫情国内外专家都说不清楚,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强出头,万一说错,可能会毁了自己一辈子。”他却说:“我是军医,危难时刻,我不出头谁出头。”
2003年3月21日,黄文杰又作为我国临床专家的唯一代表,在北京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汇报我国防治非典的临床诊治情况,并提出国际合作的构想,受到高度评价。
就在那一年,他所在科室被原广州军区表彰为“抗击非典模范科室”,他个人也荣立一等功!
对医学始终追求极致
进入火神山医院以后,黄文杰一直铆在“红区”。一次治疗过程中,患者忍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飞沫溅到他的防护面屏上。旁人大惊失色,他却只是淡定地抽出一张纸,顺势一擦,继续作业。看到别人担忧的表情,他淡淡一笑,“放心吧,我就是冲着病毒来的!”
战场上的胸有成竹源自平时对医学的极致追求。
黄文杰办公桌上摆放着两个剪贴本,里面贴满了各种病例。把杂志上最新的病例要点以及诊断标准及时摘抄记录,他已经坚持了23年。
剪贴本上,记录着这么一个病例。
多年前,黄文杰接诊了一名小女孩,发病时肺部CT片莫名变白,血红蛋白骤降,呼吸困难。由于外在表现正常,找不出病因,只能根据发病表现用药。女孩治愈出院,他却仍未搞清发病原因,这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结。直到4年后,黄文杰才偶然间在一本最新的国际学术刊物上看到类似病例。他如获至宝地将资料抄下,并同女孩的CT影像一起做成典型案例珍藏起来。
对医学的执著,增强了能打胜仗的底气。
抗击非典时,在没有任何有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黄文杰大胆提出采用无创通气法、营养支持等措施对症治疗,并结合临床经验,写出《非典型肺炎防治宝典》,让治疗有章可循。
新冠疫情期间,黄文杰依据自己长期从事重症肺炎诊治及炎症免疫机制研究的经验率先提出,在没有现成方案可遵循时,要坚持病毒性肺炎处理的根本治疗原则。特效药出现前,医生首要之责就是对症处理,保持患者脏器官正常运转,让免疫力来清除病毒。
用最短治疗路径瓦解病毒
火神山医院刚开始接收病人时,黄文杰遇到了一名要求做雾化治疗的患者。这位患者听说雾化治疗可以大剂量用药,就着急尝试。无论医生护士如何劝说,他都坚持自己的想法。
黄文杰深知这个时候,大部分病人都对自己体内的病毒有种未知的恐惧。他耐心解释道,雾化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刺激作用,搞不好肺炎还会加重。看着这温和而坚定的眼神,病人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病区每个病人的情况,黄文杰都了如指掌,也因此总能提前一步预判病势,总能让部分患者提前上呼吸机或者提前转入重症监护,用最短治疗路径,使病毒“土崩瓦解”。他说:“离患者更近一些,掌握病情就更详细一些,治疗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看到黄文杰如此举重若轻,很多来自不同单位的医生都想讨教一二。对此,他总是倾囊相授。他说:“医者也是师者,传道也是救人。”
那些天里,黄文杰除了睡觉、救人,就是把自己在救治中的思考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完成任务进行隔离休养时,他又接着整理好教学材料及病患资料,通过邮件发给战友们。
年近花甲,荣誉等身,但这位老兵依然奋战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因为,对他来说,人民军医为人民,军人就要上战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