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3 18:27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7日总第592期 | 查看:1106次
作者:记者 毛莉
【核心提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利用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着这一大国“新标配”在中国的发展动态。习近平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少将,围绕如何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等重要问题进行分析。
视国家安全如生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增强忧患意识的原因是什么?
蒋乾麟: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然而,和平往往并不仅因为中华民族的热爱与期盼就降临到中华大地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个多世纪里,在中国大地上相继发生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抗日战争等,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和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曾一度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和平增添了力量,也为中国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环境。
当前,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但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世界急剧变化增加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一些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因此加大实施西化、分化力度,一些分裂势力人还在、心不死,敌对势力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作为攻击渠道,这些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了难度。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必须像个体重视生命一样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可能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可能越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始终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大大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个人生活层面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政治安全,公众的认知可能还不够充分。
蒋乾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强调,政治安全是根本。
政治安全,一般而言,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治安全关系到国家、政府系统和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合法性。政治体系是否存在颠覆性威胁是政治安全的基础性前提。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实现政治安全必须做到国家主权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政治意识形态包容、政治制度合适、执政党执政地位巩固、政治秩序良好。实现政治安全必然要求确保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共举、政治有序与有效并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应如何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
蒋乾麟: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上的确存在淡化甚至忽视政治安全的倾向,把政治安全归为执政党的事、政府的事、领导干部的事。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形势下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就是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三个自信”,为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要在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邓小平曾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等依然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政治安全。这就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包容性增长中保障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物质基础。
要在创新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拓展,中国社会面临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多重转型,亟待通过主流文化创新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供动力。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要在多元、多样、多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引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要不断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制度变革的社会基础,增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
此外,还要在富国与强军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安全的认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梦、强军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坚定强军信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既要把能打胜仗当作军队和军人的根本职责,又要看到和平是对军人的最大奖赏。要切实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在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增强政治安全。
切实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报》: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可以说,每一个普通个体都是国家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您认为应当如何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
蒋乾麟:增强公众安全意识,需要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夯实公众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制度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的实践基础和情感基础。
我认为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把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条件。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对改革进程中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要逐个克服,问题要逐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二是应准确把握和平发展问题。要坚持用“两点论”看待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问题。一方面要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潮流;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两个没有解决的战略问题,坚持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没有和平不可能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基本原则与守住底线的统一,中国不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基础上,但绝不允许别国损害中国利益。中国追求世界和平,但决不允许别国把战争强加到自己身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本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三是要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代中国,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加强我国软实力建设,就是要在思想上、精神上鲜明地亮出并坚持我们自己最核心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必须把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元固本的基础工程抓实抓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始终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激烈斗争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教育,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国际视野看中国的国家安全观
《中国社会科学报》: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压力没有变小,“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社会屡有泛起。中国关于国家安全观的清晰表达,能否打消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如何在国际视野下看待中国的国家安全观?
蒋乾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平安中国与和谐世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当下,一些人把“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和平发展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威胁论”早已有之。晚清时的中国,清廷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积贫积弱,能够去威胁谁?但在西方列强看来,中国人这么多,如果出现大规模移民,必将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在世界上形成“黄祸”。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威胁论”再一次甚嚣尘上,因为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对于西方列强而言,无疑是一种“赤祸”。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增强,世界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事实上正在改变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也正在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强要称霸”是西方大国崛起的逻辑,尽管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的中国都不符合西方大国的利益,只要中国的改变还存在,还在发展中,“中国威胁论”就有市场,就不会消失。
我们党和政府很早就庄严地向世界宣示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新纲领,也是世界安全思想的新成果,表征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期盼,符合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利益。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引导外界客观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但应当承认,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疑虑,不仅来自理论认知的差异,更多的是规则冲突、利益冲突、价值冲突,说到底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矛盾的产物。
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利用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必须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贡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