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5 11:3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8月04日 3版 | 查看:558次
医者仁心,兵者勇武,党员无畏。
在抗击非典、禽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最前线,有一个被患者、同事和战友称为“可以托付生命的人”,他就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
一次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次次直面疫情逆行,毛青一次次闻令而动。
“有多少人出征,我就负责把多少人带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毛青就早早做好了准备,把军装卷进行囊。
大年三十凌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到抽组医疗队命令。毛青随后接到电话,“任务来了,马上就要走,你看谁去好?”没等电话那头说完话,毛青就说,“那肯定我去!”
“我请战”“让我来”……队伍中,党员、军人都站了出来。人群中,也有人担心、紧张、焦虑……
“有多少人出征,我就负责把多少人带回!”毛青铿锵有力的话语,似重锤敲响战鼓,撞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增强了队伍迎战的决心信心。
与高危污染物、烈性传染病打交道30多年,毛青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
2003年非典肆虐,毛青所在感染科收治5名非典病人,他一面指挥诊治,一面指导全校防控工作,直到疫情结束;
2014年,毛青主动请缨,带队赴非洲执行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任务。利比里亚当地医疗条件差、缺少辅助检查工具,感染风险高。毛青和其他感控专家一起,不断优化设计防护流程,为在异国抗疫“打胜仗、零感染”上了“保险”;
……
这次抗击疫情,他与战友们又一次义无反顾地登上飞机,奔向武汉抗疫一线。
“打胜仗,永远是解放军的标准”
“打胜仗,永远是解放军的标准。”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毛青经常用这句话激励战友。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为实现“零感染”目标,毛青和战友们实地了解诊疗环境后,进行科学设计与防护、制定工作规范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分组,带领战友争分夺秒,终于在48小时内整体接手两个病区,当天收治确诊患者72人。
转战火神山医院,在做好全院感控工作的同时,毛青主动请缨担任综合科主任。他带领来自30多个单位、彼此陌生的科室成员“开荒”病房、组装病床、搬运物资、调试设备,马不停蹄安排值班、熟悉方案,逐个流程、逐个环节演练把关。不到半天,他们就开科接诊。
一次,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入院时,行走不便。毛青径直走上前去,从救护车上将老奶奶抱了下来。此时此刻,如此近距离地拥抱患者,就是在拥抱危险。
其实,同样一幕在抗击埃博拉时也曾出现过。在一次接收昏迷患者时,毛青毫不迟疑抱起患者头部位置,与战友一起将病人抬进“红区”。
时隔6年,再赴“疫”线,变化的是毛青制定了加强版防控标准和流程标准,不变的是,他仍然带领医疗队员第一个进入“红区”,第一个接诊观察,第一个救治病人,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
“医者的目标,就是天下无疫”
“抗疫不获全胜就要战斗到最后一秒。医者的目标,就是天下无疫。”毛青说。
在抗疫那段日子里,大家遇到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他,经常电话接通就是:“毛教授,您能过来一下吗?”前线的同事们说:“他像一个永不疲倦的人。”
一次,毛青凌晨一点刚从火神山医院回到驻地,随后又赶往拟新建的方舱医院,与同事们一起讨论建设方案,凌晨4点回驻地休息2小时后,再去火神山医院。
有一次在通勤车上,同事给毛青让座,他一反常态地接受了。“谢谢你!昨晚没合眼,确实想要眯一会儿。”原来,前一晚,他和卞修武院士团队一起忙了一整夜。
抗击疫情的脚步不能减慢,对疫情防控的思考,毛青也从未停止。每天早班车上,毛青结合实战经验和研究成果,开设“巴士微课”给战友们支招解惑。
从抗疫一线返回工作岗位后,毛青很快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病患闻讯后,纷纷前来复诊。
“阻断成功了,孩子上幼儿园时再检查一下就行,你放心。”再三确认得到毛青的肯定答复后,患者家属终于放下心来。原来孩子妈妈患有乙肝,毛青为她成功实施了乙肝母婴阻断。现在孩子已经7个多月了。
无论在战友眼中,还是在病人心里,毛青都被他们视为“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新华社重庆8月3日电)
李清华 罗 晓 左胜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