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7 20:48 | 来源:今晚报 2019年03月11日 8版 | 查看:919次
2017年11月3日,栗岩奇最后一次献血。
栗岩奇的部分献血证。展开的是1986年他29岁第一次献血后获得的证书。
2017年11月3日,栗岩奇在60岁生日之前完成人生最后一次无偿献血。
2019年1月20日,栗岩奇在市血液中心向大学生宣传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
2019年2月20日,栗岩奇为遗体捐献者王娅敬献鲜花。
栗岩奇在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做义工。本报记者曹彤摄
提到栗岩奇,天津人再熟悉不过。在60岁之前,他献血31年,献血160余次;2013年,他一家三口共同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成为一个双签家庭(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通过了解我而信任我,献血和遗体捐献就更加广为人知、更加被人接受,我感觉这比我自己献血还有意义。”栗岩奇说。
60岁之后,栗岩奇不能再献血了,他主动承担起市血液中心献血宣传员和市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大队长的角色。“在咱们天津,每天需要供全市各大医院使用的血小板不下100个单位,50个人献血都保证不了,可目前每天来血液中心献血小板的人能达到80到100人左右。献血小板跟普通献血不一样,从检验到完成捐献,大概需要4个小时,那些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来献血小板的人真的令人敬佩”。说到遗体捐献,他说:“近年本市的遗体捐献者明显增加,可还是不够医学生所需,我和我的志愿者朋友们还要加把劲,我们今年正在努力实现遗体捐献公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还要保证遗体捐献整个服务流程的细化和人性化,让做出这么大贡献的人和他们的家属能够获得全社会的尊重。”
栗岩奇个子不高,黑黑瘦瘦,腰板却总是挺得笔直,忙不完的志愿工作让他精神头儿十足。他出自军人家庭,早年参军,每当献血的时候,都会想起战友们那汩汩流动的热血。“我每一次献血,都会想起我的战友,相比他们为了国家而牺牲,我做的这些又算什么呢!” 本报记者 刘筝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