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武汉医生给青年的信(2图)

发布时间:2020-04-15 10: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15日 05 版 | 查看:618次

  4月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87岁的老人王欣乘车出院。他曾是乐队里的一名小提琴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4月8日,武汉市一家热干面馆旁,一对男女在吃热干面。当日,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我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疫情期间管理了一个新冠病房,刚完成抗疫工作,现在正带领队伍投入“复工复产”。我生于1980年,刚刚40岁,迈过中年的门槛。这场疫情中,我接受到全国各地的帮助和善意,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力量。我给帮助我们的小学生回信,给初中生回信,给高中生也回信,唯独这封给青年的回信,我酝酿了很久。

  对于青年的年龄界定标准不一,因为你们是青年,是成年人了,你们有了辨别善恶的能力,所以,对你们的寄语,不可不慎重。

  说实话,这个时代,对当代的青年,不甚公平。我感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跟着70后、80后走。也许是我处于这个年龄段,有“自我中心”的因素在里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肩负起社会重担的年龄段,比你们要早,而我们灿烂的工作生涯,正在延长。我大学毕业那时候,正赶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很多中年人在45岁下岗,给了刚成为青年的我们更多的就业机会。等到我们人到中年,中国人平均寿命随着生活质量提高显著延长,很多单位退休时间推迟到65岁。所以,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在社会主流力量的表达上,确实比你们更占优势。

  你们挺难的,真的。原来我们高中毕业、技校毕业就可以早早工作,大学毕业找工作更是人中之龙,而你们现在,大学毕业大多只是够上找工作的门槛,找个好的工作还要继续深造,甚至出国镀金,需要再花费几年才能跟当年的我们平起平坐,这是你们这一代的艰辛,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当然了,好在你们有父母,有60后为你们撑腰!

  很多青年人是不是会经常不服气,明明有表达自己想法的驱动,却缺乏实践想法的能力?如何度过青年这段时光,我给你们一点小小的建议吧。

  首先,保持善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争论了千年也没个结果。诚然,自私和利己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不代表人活着就应该只为了自己。英雄人物太遥远,往近看,看你们的父母,大多一辈子省吃俭用,就为儿女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多留一套房子。这就是善良,为他人好而活的最朴实的表达!老外经常贷款过日子,中国人大多攒钱给后人。中外的生活理念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崇尚活在当下,而我们重在子孙后代的延续。中华民族的善良情怀,绝不仅仅停留在父慈子孝的层面上,每当大灾大难,中国人都能自发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一次,我身处疫情的核心,从开始到收尾,我和身边的人都接受到无数的来自全国各地、海内外同胞的捐赠和爱心。我身边也不断涌现出善良而勇敢的年轻人群体,医院里,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尽管很少作为领军人物闪耀在聚光灯下,但无疑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在武汉早期的抗疫医疗前线,“嗷嗷”往上冲的,都是年富力强的青年,年纪大的多在后方做辅助工作。特别是青年护理群体,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最困难的工作!这个病毒对老年人尤其不友好,对年纪大的医生,也一样。对抗未知的病毒,最主要的是“吃”身体,而医疗界一贯推崇的经验、资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在一线的,更多的是青年医生、护士。很多年轻人勇敢地冲上去,病倒了,治疗期间还在帮科室联系救援物资,刚刚恢复,过了隔离期,又马上投入了工作。武汉,还有很多青年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自各行各业,因疫情走在一起,挥洒青春,冒着风险不辞辛苦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这些,都是一个民族情怀的表现,善良的传承!

  其次,提高辨别力,控制情绪过激。疫情中,我发了很多微博,描述一线医生普通的、真实的心路历程,包括从恐慌、畏惧、到勇往直前的心态转变。英雄的个人,是有,但更多靠得是英雄的团体效应。特殊时期,大家肩并肩手拉手一拥而上,恐惧,就不存在了。现在网络发达,信息公路四通八达,想捆住青年的思维,是不现实的。青年思想活跃,血气方刚,嫉恶如仇,所以,被“正能量”带动的同时,也容易被负性情绪影响。怎么办呢?那就多思考,多学习,学着多角度、用更专业、客观的眼光去解读新的事物,而不是盲目地发表意见、表达情绪。青年走向成熟的跨度,不仅仅在于年龄和阅历,更在于更多地听,更少地说。容易被鼓舞积极向上的是青年,容易被负面情绪煽动的,也是青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年轻人,提高辨识力,控制情绪就是必经之路,千万不要等发泄完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仅仅看到了事物的冰山一角。

  当然了,人不冲动枉少年,我们这批中年人一天到晚就在想“如果岁月可回首”,很多事情,回头看,做就做了,也别后悔。如果给我机会,我可能还想重复一次我年轻时的冲动莽撞!唉,年轻的感觉,真好,瞻前顾后的,真累!所以啊,我也没啥好劝你们的,因为我自己面对具体问题时也很矛盾!但我相信,更多的情绪和能量,还是正面的,不是吗?

  我还想跟大家谈谈爱情。很遗憾,据各方面统计,80后这个年龄段,离婚率最高,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吧,目前发现90后有“迎头赶上”的架势。婚姻经营这一块,老年人还好,青年也还好,中年人反而夹在中间最差,为啥?有热心网友总结了五大原因:缺乏宽容、经济依赖、“家务低能”、草率闪婚、简单方便(结婚离婚都方便,吵架去趟民政局就完事)。我觉得还有一点,是经济独立。因为现在我们这批中年人,都养得活自己了,所以在感情上作决定,比我们的父辈更随意。经历了这场疫情,大家都关在家里很久,相信很多青年找到了做饭的乐趣,以后可能还要在家里吃很久,“家务低能”也应该没了。如何培养更好的感情,维系更好的婚姻,我只能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你们,早点接触,晚点下手,少点冲动,多点担当!开始一段感情之后,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思想各个纬度,三观、生活圈是否契合,再去谈婚论嫁。一旦开始了,就要多点担当和责任,甚至为了对方,为了家庭,要勇于磨一下自己的棱角。

  从被动地选择医学专业,到上班很久,我都不想当医生,学习枯燥,成长期慢,学着累上班更累,学医一般很难在同龄人中找到优越感。我也是“转行”做了我比较喜欢的疼痛专业之后,才逐渐喜欢上这个行业。因为通过各种治疗,微创介入手术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让我很有成就感。所以,对于希望很快得到工作满足感的年轻人,学医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次疫情,我有幸经历,并站到保卫武汉市民的第一线,做的很多工作得到大家认可、自己认可,让我对这个职业,更加热爱!医生,真是一个很富有挑战性、很有成长曲线、很受人尊重的职业,但就是太累,而且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任何产品都可以“回炉”,但病人不行!

  所以,当医生,要有大爱,也要有大智慧,还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更需要建立在为帮助更多人而活的价值观上。当时最艰难的时刻,武汉市病人不断涌入,医护人员陆续倒下,工作严重超负荷,只有医者仁心才是驱动我们继续下去的原动力。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拼我们的命,再多救一条命。也只有这个时刻,才能更深地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被需要,这个职业群体的伟大。我现在很自豪是“白衣执甲”者中的一员,也很希望,更多有大爱的年轻人能加入我们。

  还是那句话,如果岁月可回首!跟你们讲话,就像对话昨天的自己,那么亲切,那么自然!虽处于不同的年龄层,但我们承担的,是一份共同的社会责任!这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也不是你们的,而是我们一起的!你们在长大,可我们,也不想老去。一起加油吧,年轻人!

蔡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