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山火中的“专业扑火队”: “听到着火了还是想往山里跑”(2图)

发布时间:2020-04-11 10:3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10日 07 版 | 查看:1218次

  4月1日下午,一名地方专业扑火队的队员在连续奋战之后靠着大树休息。汪龙华/摄

  4月4日,四川省宁南县森林草原防火专业扑火队营房,牺牲的18名扑火队员的行李被送回营房。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海月/摄

  21个背包静静放置在凳子上,其中的18个再也等不到主人归来。

  4月4日傍晚,在四川省宁南县森林草原防火专业扑火队营房二楼大厅,值班队员安静地坐在圆桌旁,看向窗外。他们刚刚将牺牲队员的骨灰从西昌接回,营房内空荡而冷清。

  3月31日凌晨,在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中,宁南县18名扑火队员及1名向导牺牲,另有3名队员受伤。共有超过3800名救援人员参与了这次山火的扑救,其中包括西昌市、宁南县、会理县等多地林草管理部门下辖的专业扑火队。

  这些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但专业化程度还不够。扑火队并不是他们的全职工作,许多人由当地民兵“转化”而来,每年的防火期他们才全职备勤。因为政策不同,各县市扑火队的薪资差别也很大,相应的保障措施更是缺乏。扑火队的平均年龄都偏大,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加入钱少、辛苦又危险的扑火队。

  扑火队员来自各行各业

  宁南县城平安路47号,是宁南县扑火队18名牺牲队员的“家”。营房里贴着这支队伍81名队员身穿迷彩服的照片,长方形的小黑板上记录着队员们的训练生活,他们被分成8个班,每班10人,每次两班轮训15天。

  3月30日19时30分,这支专业扑火队接到县林草局的命令,20时20分正在值守备勤的一班、五班共计21人,从宁南县出发,驰援西昌泸山火场。

  41岁的何贵银是这支前往支援的扑火队的队长和训练员。他曾在原武警森林部队当过10多年兵,2016年退役后加入宁南县专业扑火队。“他有指挥经验,在部队里带过一个排。”宁南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龙斌说。

  牺牲的18名人里只有“何队”(何贵银)有过专业经验,其他人有的是餐馆老板,有的是建筑工地的泥瓦匠,有的是电焊工。队员们大多是从当地民兵“转化”而来,也有少部分队员曾参加本县和其他县市的山火扑救。每年1-6月森林防火期,队员们集中驻训,其余时间各谋职业。

  2010年,四川省要求各县市根据国家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组建人数对应的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火灾应急扑救队伍。2019年12月,宁南县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扑火队才成立,队员们使用的装备统一由政府采购,包括风力灭火机、打火服等。

  虽然成立时间短,但牺牲的扑火队员多数都有打火经验。据媒体报道,一个多月前,他们刚完成本县大同镇的扑火任务,晚上过去,第二天就返回。同样是经验老到的“何队”带领。

  田龙斌也表示,这支队伍并不是“草台班子”。他提到,队员们牺牲的遗体都是趴着的,这说明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队员刘宇(化名)来自宁南县宁远镇黑泥沟村,据他介绍,在加入这支专业扑火队之前,队员们以前在民兵连也有过打火经验,拿着镰刀、喷雾器上山灭火,“哪里烧着我们(就往)哪里上”。扑火队成立之后,队员们接受更专业的训练,也有了专业的灭火器材。

  刘宇说,这次牺牲的扑火队员们之前去过泸山、攀枝花等地支援扑火。带队的“何队”平时负责训练他们,他有10多年的打火经验,“很专业,但他自己都出事了”。

  “半专业”的专业扑火队

  在四川凉山,地方专业扑火队还有很多支。凉山州17个县市中,有12个为Ⅰ级火险县,5个为Ⅱ级火险县。按照规定,各县市成立的专业扑火队统一食宿,实行集中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做好临战准备,一旦发生火灾,确保能快速出动。

  与森林消防队伍相比,他们普遍年纪偏大,“30多岁都算很年轻了”。虽然也穿着橘黄色的防火服,但他们没有专业的水泵和管带,灭火工具主要是“老三样”: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灭火拖把)和“耙子”(上面是钉耙,下面是锄头)。

  一份培训安排表显示,宁南县专业扑火队每天7时起床,做30分钟早操,上午下午各训练3个小时,训练内容包括灭火器材、装备的使用,以及理论学习,每15天的轮训周期内还会安排体能考核与越野拉练。

  其他地方的扑火队也有类似的安排。“我们主要是进行体能训练,还有设备训练,要复习灭火机、‘二号工具’的使用以及用锄头怎么打隔离带。”西昌市太和镇专业扑火队中队长王武英坦承,地方扑火队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我们其实是半专业扑火队。”

  薪酬保障差异大,年轻人不愿参与

  从2017年起,西昌市组建了7支共280余人的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分别驻扎在太和镇、安哈镇等地,开展集中驻训。除太和打火队机动外,其他扑火队实行有火打火,无火巡山制度。

  今年57岁的王武英1999年加入太和扑火队。每年11月到次年6月,这支队伍就要全员备勤,根据加入打火队的年限,队员们的工资从2600-3200元不等。6月底防火季结束,普通队员解散回家没了工资,只有中队长、班长还留在营房值班,每月有1400元工资。

  打火21年,王武英感慨这两年地方扑火队逐渐受到重视。2019年他在队内能拿到2800元,今年工资涨到了3200元。今年,太和扑火队又加入了十几个新成员,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有十七八个。

  但每个县市的情况都不一样。前来支援西昌山火的会理县专业扑火队中队长肖强军就告诉记者,他们的队员每个月只能拿到700元工资,而这还是在去年涨了300元的基础上的标准,并且扑火队的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统一结算。

  “我们的工资待遇在州里算是比较低的。”肖强军说,这支扑火队平均年龄4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很少,近两年也没有新成员加入。“现在没有人来,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每年防火季,扑火队都承担着灭火、巡山的责任,队员们经常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在山里巡逻。每年开会,都有队员向他反馈,希望薪酬待遇能提高一些,或者能得到更多保障,比如购买保险、报销油费。但这些愿望大多落空了。

  虽然收入不高,但听说哪里有山火需要扑救和支援,这些做各种营生的扑火队员还是会积极参与。3月31日凌晨,会理县扑火队的40多人驰援西昌。“这次来支援西昌的,都是一个电话就过来了。”肖强军说。

  靠经验堆出来的“扑火队长”

  扑救山火十几年,肖强军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听到着火了还是想往山里跑。”因为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对火场的风险也有了更多判断。

  4月1日下午,记者跟随会理县扑火队前往火场,他们准备扑灭火场南线残存的明火。当时,火线已经蔓延到一个山沟内,并借助风势向两个山头蔓延。此时已经临近下午6时,山顶风力强劲,肖强军闻到空气中草木灰的味道越来越浓,他赶紧和带队的会理县红旗林业站站长等人商议,让所有队员下撤。

  “培养一名厉害的打火队长对安全扑火、有效扑火非常重要。”广东森林防火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振师表示,在火场一线,现场指挥的扑火队长必须充分了解火场环境、队伍战斗力,还要根据风力、风向、时间等因素现场判断指挥如何扑救更安全,而这些都需要常年的经验积累。

  扑救山火时,太和扑火队会根据火场大小,以10人一班为单位进行灭火。这支70多人的扑火队一共有5台对讲机,供几位中队长相互联络。扑火时,在火场外会有现场总指挥通过对讲机指挥各个中队的灭火方向,火场内由中队长指挥具体行动。

  地形地貌和风力风向,是火场指挥的主要依据。“上山火必须从火尾往山头打,下山火根据地形来打。”王武英说,他们在火场内会派人观察风向和地形,尽量从火势较弱的地方突破。因为西昌一般从清晨到中午风力较弱,风向平稳,所以他们都在凌晨三四点出发扑火。

  西昌山火扑救结束后,这些地方扑火队都陆续回到了自己的驻地。看到宁南扑火队的队员们陆续回来,田龙斌对以后的山火扑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选好队长,配齐队伍;第二,加强训练,强化管理。”

  但他也坦言,自己并不是最终的决策者。“我把思路提出来以后,还是靠乡镇政府来做这个事情。”

汪龙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见习记者 尹海月 赵丽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