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远见的执政党,是这样关注青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25 20:4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3月24日 01版 | 查看:1166次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肯定青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交出了合格答卷”,赞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并再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热情的勉励,深刻的论述,让人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殷切期望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在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青年工作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

“未来是属于青年的”

在历史上,“青年”更多地是作为人生自然阶段的概念。18世纪后,近代大工业的产生,社会结构的变动,使得现代社会意义上的青年群体开始形成。无产阶级政党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并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进步的维度、从时代性和革命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青年。马克思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恩格斯则明确指出,“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在他们看来,青年不仅是“下一代”,更是“下一个时代”。

中国共产党始终充分认识青年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生动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是一个青春的政党,出席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

回望这段历史,中国青年作为一支社会力量的崛起,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千百年来,中国社会讲求长幼有序,青年从来是社会秩序中的被动者、顺从者。五四运动让中国青年正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像灯塔,像磁石,像号角,前所未有地把青年动员和团结起来,奔赴崇高信念和价值实现。正如列宁对革命政党的论述:“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风云际会,英才辈出,成为最有觉悟、最富行动力、冲在最前线的力量,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激情燃烧的建设、万象更新的改革,一步一步地将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改造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党改变了一个民族对青年的态度,为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注入了巨大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还多次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语,“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有的研究者认为,重视和关注青年是个通理,全球化时代,各国青年政策将不断趋同。然而更多研究表明,执政党是否有“立志千秋伟业”的视野,是否有“事业薪火相传”的担当,决定了他们对待青年的思维方式有着根本不同。

第一种思维分歧,是将青年看作“社会问题”还是“战略资源”。2015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下,我国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10个领域提出青年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了51个部委齐抓共管青年事务的工作机制。对比这一规划与英国政府的《青年政策白皮书》(Positive for Youth)、美国政府的《青年道路——联邦青年发展战略草案》(Pathways for Youth: Draft Strategic Plan for Federal Collaboration)等其他一些国家的同类文件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青年政策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但他们普遍将青年政策列入“社会保障”范畴。很多参与国际青年交流的人感受到,在国外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谈到青年问题,就是青年失业、青年犯罪、青年亚文化,其青年政策的重心,是控制和防止消极问题的发生。而中国青年政策总体是从“育新人”的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出发,着眼于推动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种思维分歧,是执政党想要与青年“结构性对话”,还是“代表青年、依靠青年、为了青年”。国外许多青年研究者指出,在欧美、在中东,青年通常成为社会中被忽视的边缘者,政治上被排除在主要政治决策过程之外,经济上被全球和地方经济边缘化。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分析中东地区参加的抗议的青年时指出,“政治机会和经济机会的缺乏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从而催生政治参与的需求,但现存制度所提供的机会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人用“青年危机”来描述很多国家青年面临的发展困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财经频道(CNN Money)调查,欧元区几个弱国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9%到25%之间,几乎是社会平均水平的两倍,西班牙和希腊等国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在40%以上;在日本,据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嘉治佐保子的文章,2015年全社会80%的财富掌握在50岁以上的人手中,20-30岁的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0.3%。此外,在很多国家,青年禀赋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造热情无法在政策框架下释放,青年投身创新创业、消除贫困、生态环保、全球治理等行动由各种背景的社会团体组织起来,往往变成了对抗和消解的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从来都把青年当作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作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当作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最好时期。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的基本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成长环境日益优化,身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就业选择、水平流动机会更加充分,青年成长发展、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从去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此次坚强有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更让中国青年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一代将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同生共长、命脉相连。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从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到这次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这一代青年人坚定地接下了历史的接力棒,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作为最高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尾的段落强调了青年。青年是未来,青年是现在,青年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建功立业,创造出彩人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