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3 18:50 | 来源:北晚新视觉 2020-03-23 10:07 | 查看:1854次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撸起袖子,伸出手臂,一管透明“液体”注射进去。
截至3月22日发稿时,已有4667名志愿者通过网络报名,参与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最终将有108人入选,分组进行注射。目前已有数十人接受了疫苗注射。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疫苗只有一剂,志愿者陆续在武汉接种后,在指定酒店观察14天,食宿全免。接下来半年,医学团队会对志愿者进行随访,检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马拉松跑友: 甘当第一批疫苗“探路者”
“总要有人站出来,全国都在帮我们武汉,我也想出份力。”自从成为新冠疫苗首批志愿者,任超每天在微博上“打卡”,一条视频有5000多人点赞。
任超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武汉大学保卫处工作。他是一名跑者,在武大珞珈乐跑团,有“珞珈风神”之称。2019年北京马拉松,任超跑出了全马2小时45分的成绩,堪称“风一样的男子”。
不仅是跑者,任超还是一名民间志愿者,疫情期间开着自己的车往雷神山医院运送物资、接送一线医护人员。
任超说,医护人员上车时,为避免与他近距离接触,总会自觉坐在后排。期间尽量少与他交谈,下车后,医护人员还会摸出酒精,把刚才坐过的座椅消毒。
“这些可是在一线为我们拼命的人,还这么待我,我能做点什么呢?”直到他看到招募疫苗志愿者的通知,毫不犹豫报了名。“做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吧!”
3月18日,任超接受了非常严格的体检,正式成为第一期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20日下午接种前,他心里有一丝紧张,但看着疫苗一点点被注入,他的紧张感消失了。
“今天是我接受隔离观察的第二天,到目前为止我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任超在酒店里通过微博直播自己的近况,收获了2000多粉丝,“加油,真的勇士!”不少人在评论区鼓励点赞。
00后大学生: 90后医护人员那么勇敢,我也可以
“还是感觉与平时有点不一样,做新冠疫苗志愿者,把全家都惊动了!”
3月22日上午11时许,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女生秦媛媛在洪山区某驻地,接受了新冠疫苗接种。她是同组接受疫苗接种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标准的00后。
根据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志愿者招募启事,此次志愿者要求是18~60周岁无新冠肺炎病史的健康人群。市民通过网络主动申请,体检合格后,才能参与临床试验。
秦媛媛家住江汉区,近段时间每天在家上网课。3月19日,老师赵燕春在年级大群转发通知,“大家可以报名参加新冠疫苗志愿者,记住,自愿的。”
秦媛媛报名了。次日上午,接到工作人员通知,3月21日去医院进行体检,如果合格,则参加下一步临床试验。
“这次疫情中,全国那么多90后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他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可以做点事情。”秦媛媛说。
她的父母双双在社区做志愿者,每天忙碌着。20日中午,秦媛媛将自己要去做新冠疫苗志愿者的信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先是一惊,接着在网上查阅资料,又给熟悉的医生打电话询问,最终才放心让女儿去。“女儿长大了,父母为你的勇敢感到骄傲。”
临出发前,奶奶得知孙女要去参与疫苗试验,特意煮了6个鸡蛋,“你带着,好好补补身体”。
3月21日秦媛媛体检当天,还碰见了同班同学罗杨芳菲。并未提前约好的两个人竟然想到一块儿去了,都感觉对方十分勇敢。
医生家属:我和妻子都想报名
53岁的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他妻子是武汉市武昌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疫情期间,武昌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病人定点医院,他妻子日夜奋战在救治病人的临床一线,“非常伟大,也很辛苦!”张先生既心疼,又为妻子骄傲。
“这次,我们夫妻俩本来都想报名做志愿者,但她医院的工作比较忙,抽不开身,所以我就单独来了。我老婆非常支持我。”张先生说,“接种疫苗,对我们个人是一种保护,还可以推动疫苗早日上市,为国家作点贡献,何乐而不为!疫苗由国家权威团队研发,我们不担心。”
3月19日下午,张先生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HIV筛查、血压、心电图检查等多项体检项目后,回酒店等待结果,当晚就被告知体检通过了。
20日上午,张先生等志愿者经过“二次入排”筛查,完全确定身体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后,进行了接种。按照流程,接下来他们要在酒店观察14天。次日,就有医护人员上门来进行医学观察,确保接种后的志愿者没有大的身体反应。
张先生说:“我们志愿者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在里面交流身体情况和生活琐事,热闹得很!可以感觉到,大家身为志愿者,还是有种自豪感,这种感觉真不错!”
退伍军人: 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
31岁的张航,有12年部队服役经历。
一直在抗疫一线做志愿者的他,3月19日晚上,在看到共青团洪山区委志愿者群里贴出的招募志愿者消息后,主动报名:“作为一名新武汉人、退伍军人、党员,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必须要站出来,无怨无悔。”
2018年,张航从部队退伍后,在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做区域主管。1月28日,在老家荆门过春节的张航逆行回汉,成为一名志愿者。跟随海军军医大学一起帮助转运病人,后又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做志愿者。
3月20日上午,张航给父母打电话,告知自己要参与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父母说:“你自己决定,我们支持你。”从当兵到现在,父母相信张航,一般都尊重他的决定。女朋友是学中医的,也支持他,“你就是要注意身体,接种前和接种中都不要感冒”。
涉及到要隔离14天,张航提前向公司作了报备,公司领导也支持他,“希望这个疫苗早一点出来。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就提出来”。
“疫苗志愿者,总是需要人来做。”张航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没有什么害怕的。”
延伸阅读:
中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网友:他们是人民和人类的探路者
“我只是觉得自己刚刚好符合条件,没有太多负担,能承受结果,偶尔也想脱离一下低级趣味的一个普通人,真的该感谢的是所有一切站在普通人面前的人。”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小米(化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对大家涌来的关注,她一时不知如何回复。
此前,这位姑娘在微博发了条买家秀,夸赞了店主的裤子,还顺便提了一句,她穿着那条裤子,作为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
一下子,致敬和祝福将姑娘的评论区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说,他们是人民和人类的探路者。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有研发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且已经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
小米正是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她参加的试验,叫做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的公开信息,该试验的主办单位为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试验的目的,就是测试和评价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是这样解释它的原理: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
I期试验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60周岁。
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是的,测试疫苗有效性,不是去让志愿者和病毒硬碰硬,而是检测其体内是否产生了一种抗体。有了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御病毒于细胞之外。
小米记得,19日去注射疫苗时,一起接种的朋友,大部分30岁以上,“四五十岁的蛮多,都有家有口”。
志愿者发出的图片,来自小米微博
海峰(化名)和小米同批。他说,自己是当天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作为一个男人,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家国情怀。“能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微不足道的作用,此生无憾。”
被保护着的普通人,正和科研人员一道,进入到与新冠作战的战场。
很多人在问,怎么报名,什么时候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招募志愿者?
家住武汉武昌区的王芳(化名),之前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现在已经痊愈。在网上看到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启动志愿者招募后,她就一直到处打听报名渠道——她的丈夫李明(化名)想去。
“从我发病到现在,也经历了初期的就医难、检测难,经历过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他一直陪着我,能够比较深切地体会到一个病患的不容易。“王芳说。幸运的是,李明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他就想着,以疫苗测试志愿者的身份再做点什么,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点回馈。李明本科学的是生物工程,平时也爱看医学类文章,对测试的安全性并不担心。找到报名渠道后,他没多想,就立刻填了申请,正在等待反馈。“如果人类必须跟这个病毒长期共存的话,疫苗就是下阶段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了。”李明说。
另一边,科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王军志院士介绍,我国5大技术方向疫苗总体进展顺利,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动物研究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
来源:综合武汉发布、长江日报、科技日报、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