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再将欧洲一体化推到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2020-03-19 11: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3月19日 09 版 | 查看:557次

官宣边境“关闸”30天,对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实施出口限制,一直高喊团结口号的欧盟终于决心正视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成员国公民间岌岌可危的共同命运。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7日透露,当晚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封盟”30天提议达成一致,自3月18日起,欧盟和申根地区的边界将关闭30天,所有非欧盟、非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公民将被限制入境,英国公民也在限制之列。回到欧盟境内的欧盟公民、医护人员以及处理卫生危机的科学家进入欧盟将可获得豁免。

  此时距冯德莱恩3月2日宣布成立在医疗、交通和经济三方面协调抗疫工作的欧盟“新冠疫情应对小组”已过去两周有余。这段时间疫情在欧洲快速蔓延,意西德法等主要国家确诊病例持续大幅增加,欧盟27国全部出现了确诊患者,欧洲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和死亡病例均已超过中国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3日说,欧洲已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疫情全线告急,迫使欧洲多国“加码”强化防控措施,意、西、法等国相继宣布“封国”,更多国家采取“封城”措施,18个欧洲国家和地区宣告进人“紧急状态”,限制公众活动规模及交通出行,暂时关闭学校和非必需商业场所,并各自加大边境管控力度,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包括德国在内多个欧盟成员国单方面关闭边境的举措,遭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批评,称该行为“不恰当”,将使欧盟内无国界自由流动的原则遭受重创。

  多国各自行动,德法两国先后单方面宣布禁止医疗设备出口,意大利为医院和民政部门采购的口罩在途经法国和德国时被扣押,一系列“离心”事件和倾向,让欧盟在疫情初期所进行的协调和沟通实际效用大受怀疑。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批评说,冯德莱恩忙于应付叙利亚冲突引发的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难民摩擦,整个欧盟对疫情严峻形势估计不足,甚至导致非洲多国屡屡出现来自欧洲的输入型病例。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13日坦言,正是由于一些欧洲国家采取行动晚了1至3周,才导致了欧洲疫情近乎失控。

  对于“封盟”决定,冯德莱恩3月16日通过社交媒体解释说,欧盟此时采取限制非欧盟公民进入欧盟区的措施,既是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加剧,也是为了避免加重欧盟医疗体系的负担。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1日宣布,从13日起的30天内暂停除英国外所有欧洲国家公民前往美国旅行,欧洲方面曾对美国的限制措施表示强烈不满,称美国作为北约盟友在关键时刻单方面对欧洲关上大门将影响美欧关系。

  与欧盟当时心态相似,欧盟单方面对非欧盟国家实行旅行限制,也换来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指责。武契奇15日表示,欧洲缺乏团结,他对欧盟限制向非欧盟国家出口医疗设备和材料的决定非常失望。

  英国自由记者戈尔比17日在《卫报》发文甚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新一轮“脱欧”。言外之意是,欧盟在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反应迟缓,对“法德轴心”的单边行为缺乏机制设计层面上的有效制约,再次暴露出欧盟内部的矛盾和整体欧洲一体化的脆弱。

  欧盟方面在呼吁欧盟加强团结、倡导医疗资源共享时曾明确指出,欧洲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自己生产所需的全部商品。疫情暴发后几个月的生产和消费停滞,放大了生产能力有限的欧洲各国对外部的依赖。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因意大利电子产品供应商MTA旗下制造商无法交付重要的电子零件,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菲亚特在意大利的3个汽车工厂面临停产。作为欧洲制造业、时尚行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支柱产业的聚集地,意大利经济活动停滞的外溢效应也将继续向整个欧洲扩散。在意大利经济政策学者马里奥·皮安塔看来,包括制造、航空、旅游和服务业等在内的实体经济停摆,只是英国脱欧后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的一个预兆和缩影。“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我们预计2020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也仅为0.7%,但现在我们已经将其下调至0.5%。”知名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肯尼·汉姆表示。

  经济下行压力下,欧洲央行主席拉加德11日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欧盟不携手处理好新冠病毒扩散问题,极有可能面临类似2008年那样的危机。然而,在疫情“急症”之下,欧洲央行仍旧延续其长期以来的“慢”风格,针对美联储、英国两大头部央行宣布的紧急降息举措意外地给出了不降息决定,同时宣布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不变,采取一揽子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在欧洲央行的声明发布后,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纷纷下调了自己的经济增长预期,并各自出台扶持政策。此次意大利等国与欧洲央行之间的“冲突”,至少反映了“法德轴心”与南欧利益相去甚远。

  这样的内部矛盾同样表现在抗疫行动中。意大利在危急时刻在欧盟内四处求援,等来的却是几个欧洲国家发布的口罩等医疗物资出口禁令,还限制意大利人入境。

  经济市场以及社会生活被打乱之外,本应在2020年进行的欧洲多场选举等政治活动也受到影响。法国政府虽未取消3月16日的法国市政选举第一轮投票,但弃投人数超过登记选民的半数。马克龙已宣布将延期举行市政选举第二轮投票。在刚脱离欧盟却始终被视为欧洲一体化“风向标”的英国,首相府13日确认将原定于5月举行的英格兰地方选举延期一年。

  政治活动的延迟或取消,使得欧洲多国右翼民粹势力趁机再掀“疑欧”浪潮。他们借疫情蔓延和难民问题升级打击民众对欧盟以及欧洲一体化的信心,通过号召反对移民以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在奥地利出现首例感染病例时,该国极右翼政党自由党便开始呼吁关闭边界。德国和西班牙的极右翼团体也有类似反应。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联盟党主席萨尔维尼曾公开表示,希望将“封盟”扩大至整个欧洲。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全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凯瑟琳·菲斯基分析指出,民粹主义的崛起考验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和多元化主义者面对公共危机时的作为,他们应该用能够为民众所信任的方式来“补损止损”。但现实是,欧洲各国领导人在危机下并没有达成有效的战略沟通。各国领导人一致达成的“封盟”禁令,则可能使本就“碎片化”的欧盟区域供给结构受到新的冲击,欧洲一体化最终难逃“流于形式”的命运。

  分析人士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笼罩下的欧洲,再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经济、政治、难民、社会治理等诸多问题甚至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别,都在考验决策者的能力。单就应对疫情而言,并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国家的防疫模式,每个国家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只能是寻找并采取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措施。但对一直视“一体化”发展为规范力量的欧盟而言,受各成员国主权制约的欧委会协同能力,需要立足当下的疫情形势谨慎思考。“封盟”禁令达成一致后,如何在协同机制内部建立起冯德莱恩所说的“信任之上的团结”,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欧洲抗疫“拐点”何时到来。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