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7 12:2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7日 03版 | 查看:299次
【权威发布】
3月6日,就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疫苗进展、国际合作等情况,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等作出了回应。
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
吴远彬表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
据介绍,目前已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能满足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经过科技攻关,磷酸氯喹、中医药的有关方剂等药物,以及康复者血浆、血液净化等治疗方法也纳入了诊疗方案;正在积极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
“恢复期血浆治疗,这是带有生命温度的科技成果,目前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而对于社会关注的磷酸氯喹等药物的科研攻关情况,孙燕荣介绍,目前磷酸氯喹已经成为临床救治用药。在收治危重型患者和重型患者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区,现有住院病人760位,其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治疗药物,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努力使疫苗早日惠及百姓
郑忠伟介绍,疫情发生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疫苗机构,第一批选择了8家机构确立了9项任务,围绕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
目前,5条技术路线都在按预期稳步推进,郑忠伟预测,到4月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疫苗有望能够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我们也正在积极地观测病毒变异程度,积极地布局科研项目。”周琪介绍,判断病毒是否变异,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病毒是否变异并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抗体制备和疫苗制备。
我国的疫苗研究,从毒株的优选到产品注册,大约要经历10个流程,所有研究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郑忠伟表示:“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们所有研发流程都是在法律框架下,科学、规范、按技术要求推进的。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我们努力使新冠肺炎疫苗早日惠及百姓。”
(本报记者 张亚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