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有终时 “情”牵无穷期 驰援武汉的北京“逆行者”“后援团”纪事(图)

发布时间:2020-02-04 14:02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2月04日 4版 | 查看:549次

1月27日,北京安贞医院医疗队队员曹李瑶(中)与爱人王斌在医院告别。当日,由136人组成的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组建集结,驰援武汉。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孔祥鑫、侠克、林苗苗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种陌生危险的病况,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武汉、弥散湖北、蔓延全国。 

  情势严峻,情况紧急!春节期间,首都北京有200多名医护人员迅疾出征,驰援武汉,抗击病魔。勇士出发时誓言铮铮,亲人拥别时深情款款。暖心“后援团”的深深牵挂,是壮美“逆行者”克毒斗魔阻击疫情的最大动力。 

  接到任务主动请战:丈夫的支持给了我很大勇气 

  甫抵武汉即接受战前培训。1月31日9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阮征和战友们第一次踏进病房。“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的刹那我百感交集,以前定格在照片或视频里的情形突然变成现实,不由得紧张了几分。”阮征说。 

  为患者叩背、吸痰,监测生命体征……日常看似简单的操作在狭促密闭的隔离空间下需要消耗更多体能。不一会儿,阮征已经汗流浃背,6个小时下来,阮征的手已经捂得虚胖发胀。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整整6个小时,医护人员们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只要脱下来,防护服就不能用了,需要换新的。”阮征说,“脱穿防护服的过程是很危险的环节,同事们上岗后不吃不喝,既是为免上厕所免换服装节省物资,也是为降低感染几率。” 

  傍晚时分,阮征接通了和家人的视频。丈夫曹杰早已守候在手机那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辛劳一天的妻子。 

  大年初三,阮征作为北京医疗队一员随队出征武汉。临行前,阮征与丈夫曹杰紧紧相拥。 

  “送你出征,的确很难,但我祝你平安!”这句经典解说,加上曹杰为阮征擦拭泪水的直播画面,一时间感动无数网友。令阮征没想到的是,作为警察、自称硬汉的丈夫也有侠骨柔肠,“告别时我忍不住哭了,没想到他也流泪了。大学一年级我们相识,20年来我第一次看他流泪。他的眼泪是对我最暖心的表达,无形中令我更加坚强。” 

  提起送别时的泪水,曹杰脸颊绯红,“我一直努力控制情绪,想远远站着目送她出发。有同事看到阮征哭了,便把我拉到车前安慰她,顿时我的泪水也夺眶而出,大脑一片空白。” 

  在曹杰眼里,阮征是个善良、体贴而又感性的妻子。“她眼窝比较浅,看影视剧很容易被剧情打动掉眼泪。”曹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是个警察,更不能儿女情长、优柔寡断,平时基本没哭过,那天实在是绷不住了。”回忆起送别场景,曹杰再度哽咽,“以前都是她送我出征,这是我第一次送她出征,真的挺难受。” 

  曹杰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石榴庄站派出所所长,因工作繁忙,勤务多,常常一连十多天回不了家。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夫妇俩都积极上进,在工作中比学赶帮超,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相得益彰。“阮征现在还是预备党员,这次出征,是她主动报名请战的。我觉得关键时刻还得党员带头上,所以我理解她支持她。”曹杰说。 

  平时不怎么玩手机的曹杰最近喜欢上了“刷抖音”。曹杰说,“网上的短视频多,我就是想通过各种渠道更多地了解武汉的疫情发展,也想更多地了解身处武汉的她。” 

带着牵挂两赴前线:这是职责所在 

  “17年前,我瞒着年近七旬的父母,吻别不满三岁的儿子,踏上抗击‘非典’的战场;17年后,我再次瞒着年过八十的父母,带着亲人的惦念奔赴湖北。这是职责所在,我们会一起安全返回!”作为北京市属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主任贾明出征时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过一个普通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蜡烛,只为了我的亲人朋友能早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2月3日是贾明50岁的生日,已经投入工作多时的他在“朋友圈”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到达武汉后,贾明跟随北京医疗队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他告诉记者,“我所在的病房里患者情况相对稳定,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贾明说,每天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患者病情稳定趋好。“目前医院很快还要再开一个病区,这意味着工作量需要翻倍。” 

  虽然经历过抗击“非典”的战斗,但时隔17年再次穿上严密的防护装备,贾明觉得还是有点紧张,“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更要保持高度警惕。每次进隔离病房前,大家总是相互鼓励,相互提醒。” 

  年过八旬的父母是贾明最大的牵挂。这次出征前,他再次向父母编了个“善意的谎言”:“疫情特殊,医院要求24小时值班,短时间内不能回家。” 

  刚满50周岁的贾明也是妻子最大的牵挂。“他腰肌劳损,需要持续治疗。睡眠不好,血压也不稳定,基本上是个药罐子。”同样是医生的胡文莉比谁都了解丈夫的身体情况,“他接到出发的通知后不是马上收拾行李,而是先拿出一个大盒子,把每天服用的各种药都装进去。” 

  接到驰援武汉的征召任务,贾明毫不犹豫报了名。这情景妻子胡文莉似曾相识,“17年前抗击‘非典’时,他瞒着我第一个报名,去了在京郊的原北京胸科医院一线去工作;如今又要求去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只不过这次他跟我商量了。他说,我是党员,又是科室负责人,我必须带头上。” 

  年初三贾明出发时,胡文莉由于在医院值班没能去现场送行。对此胡文莉“耿耿于怀”挺自责的,“武汉比较潮湿,我准备的电热毯也没来得及给他。” 

  贾明奔赴抗击非典前线时儿子不满三岁,这次临行前他对已是大学生的儿子下了“封口令”。“贾明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记挂家人,不想老人为他担心。”胡文莉说,只希望贾明在前方注意防护、好好休息,像战胜“非典”那样,早日平安归来。 

  立志学医勇挑重担:要像母亲一样圆满完成任务 

  大年初一晚上8点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住院医师李超在家里接到医院电话,要上报驰援湖北的个人相关信息。这时她才告诉父母,自己已经主动请战,一旦上级批准,可能很快就要去抗击疫情一线。 

  听到女儿主动请战的消息,曾在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疫情、原306医院护理部护士长张丽芬的心情极为复杂。“我们既有担忧,又感欣慰。”张丽芬说,“我们深知前方有未知的风险,但一想到女儿能像自己17年前那样奔赴阻击疫情的前线,便感到光荣和骄傲。” 

  大年初二,李超与战友们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我们首批过去的医护人员轮流上阵,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交流,但我每天还是要给父母报个平安,让他们安心入睡。”李超说。 

  女儿李超奔赴前线抗击疫情也唤起了张丽芬17年前的记忆。2003年,身为全军模范护士的张丽芬作为306医院的7名医务人员之一,全程参与了小汤山医院的救治工作,一待就是两个月。 

  “当年,我在小汤山参与抗击‘非典’疫情时,才13岁的女儿特别支持我,从来不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只是叮嘱我要注意防护。”张丽芬说,“女儿出征时,我对她说,‘非典’的时候你坚决支持妈妈,这回该是妈妈嘱咐你、支持你的时候了!” 

  正是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李超从小立志学医。2007年高考时报考的所有志愿都是医学院。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在医院临床轮转时,李超对重症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距生离死别最近”的白衣天使。 

  “李超几乎每天都和我交流她的工作。”张丽芬说,女儿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超乎自己想象,“我一直担心独生子女这一代能否吃得了苦。看到女儿对工作的热爱、对业务的钻研、对病人的责任,我就放心了。” 

  “我曾经参与抗击‘非典’疫情的经历,给李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前经常对我说,如果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也要像我一样冲在前面。”张丽芬说,这场疫情阻击战,对年轻人而言堪称锻炼机会,希望经过前后方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早日把疫情控制住。 

  最近,张丽芬整理家中旧物,抗击“非典”疫情时的老照片、小汤山隔离区的工作证、荣立二等功的奖章,都勾起了她对那两个月战斗时光的深深回忆。其中张丽芬最为珍视的,是一张被塑封起来的“心形”红纸,那是李超剪制的,上面写着“祝妈妈工作顺利,坚决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这次出征前,女儿李超也向母亲张丽芬做出同样的承诺:“请妈妈放心,我一定坚决完成任务,平安归来!”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