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01 15:1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1日 01版 | 查看:469次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他们,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周严的口罩、密实的防护服包裹下,连他们自己都只能通过背后的标记分清彼此;他们,又是一群辨识度最高的人,不用特意去找到谁,他们每一个,都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要采访到他们,真的不容易。岗位上的他们没有片刻喘息,换班下来,又真的让人不忍心打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内心最朴素的声音,也许平淡,也许细碎,但每一句都是放下小我,成就大家的最真挚的初心。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坚守”
讲述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舒盈盈
1月7日,刚接抢救室的夜班,我就听说病房一床患者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给他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吧,昨天去病房查血气看到他挺好的,后来证实是真的。
夜班一如既往无特殊,直到9点多救护车从汉口医院转来一位呼吸困难患者,王××,男,66岁,发热四天伴呼吸困难两天,住院两天无缓解,患者半卧位,普通鼻导管吸氧Sp02 88%不升,改储氧袋吸氧Sp02 92%,查动脉血气p02 77mmhg,Sa0291.7%,做完CT患者刚返回抢救室,就接到CT室报危急值:高度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彼时,这里还没有成立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隔离病房,只能就地隔离,但我们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真的来了。
1月11日,白班,医院已成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中所有医护都穿上防护服戴了护目镜。
1月12日夜班,餐厅吃饭,一位同事发烧了,我半开玩笑地说:“不会你也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吧。”第二天,这位同事被隔离了。
1月17日夜班,外院转入大量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急诊病房一下子住满。之后,救护车送来了呼吸困难患者,结果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外面诊室也诊断出好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晨会交班时,我们内部专门强调防护的重要性。1月18日,我的一位好友也确诊了。1月20日,病房上主班的同事也被感染了。
1月22日接夜班,发热门诊分到七医院了,护士长被派去开展布置工作。进入抢救室,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感觉自己这才有点像白衣战士。之后,我们都做了胸部CT,听说又有几位同事“中弹”了。
除夕之夜,我待在家,没了往年的喜庆,信息铺天盖地。我开始“反科普”,告诉朋友家人感染了也不要紧,遵医嘱治疗隔离就行,死亡病例都是免疫力低且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1月26日,新年第一个班,同事们相互问候都是“有没有咳嗽发烧”,忘了互道新年好,科室的隔离衣、口罩、护目镜都按计划发放。抢救室夜班,来了一位病危的老太太,大家都穿上了防护服,我在背面写了“百毒不侵”。
1月27日夜班,发热门诊不堪重负,我又回来了。各个区域都能看到主任的身影,仔细一回想,他好像这几天都在科室。隔着抢救室小窗,我看到大厅里几位患者围着他。9点多,还有人跟着他。10点多,换休时才发现我们的田护士长刚走,她说每天都走回家,今天算早的。刚准备问这个点她怕不怕,转念一想,都是上“战场”的人,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我还得知,我们的一位领导在医院连续6天没休息、没回家,妻子怀孕,二胎马上就要出生了。
1月28日,之前被隔离的同事又回来上班了。在最困难的时期,大家又有了些许安慰,我们急诊的每一个人都在坚守。
1月31日,今天阳光灿烂,窗外杨树枝头上已经冒出点点嫩芽,愿春色满园山花烂漫时,我们一起丛中笑。
“你支援武汉,我支持你”
讲述人: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尹楠
两批医疗队,276名队员,我们从天津来到武汉,驻守在武汉市武钢职工第二医院。
起初,交到我们手里的是一座按照收治传染病人修建、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的四层住院楼。我们和当地工作人员一起,仅用了一天时间便完成了设施修缮,第二天开始全面收治病人,一天下来收治相关患者60余名。
修缮医院的那一天,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来看望我们,对我们前来支援武汉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要求我们加强培训、注意防护。随后北京的相关专家也为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为了防护需要,很多女医生、女护士都剪掉了长发。
除了领队、副领队和联络员,我们医疗队共有护士75人、医生60人。因为隔离衣的有效期就是4个小时,所以我们一天分成6班,一班4个小时。
戴上口罩、帽子、护目镜、隔离衣和防护靴,才能开始交班,执行医生下达的指示,包括配药、输液、发药、吸氧、吸痰到测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对重症患者还要进行不间断的护理和监测。同时还要努力疏解出现恐慌情绪的病人,引导他们积极治疗。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现在就是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在第一线,做人民群众需要的事情。来武汉以前,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但爱人鼓励我:“去年我援非你支持我,现在你支援武汉,我支持你!我一定照顾好家里,你不要有后顾之忧。”
今天,当我看到一名患者病痛缓解后露出的笑容,深感再艰难,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为了岁月静好,都愿负重前行”
讲述人:华润武钢总医院护士长黄萍
1月23日,华润武钢总医院领导将我们交托给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护理部,并给我们加油鼓励。第一时间,我们进行了穿脱隔离衣的简单培训,我们三人去ICU病房,另外五人去两个病区。第一天,我们充满了未知和忐忑。
1月24日,大年三十,我们的工作如往常一样。大家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我是“新手”,花了近15分钟才穿戴整齐,进去已是汗流浃背。我所在病区的病人病情稍轻,但比普通病房重。我们的战友谢老师,把我们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眼镜片总是起雾,口罩压着鼻梁生疼,呼吸也越发急促,我觉得自己像在桑拿房里一样,总是想拉下口罩,大口呼吸。不知过了多久,我们被叫出去休息,一看时间,过去五个小时了。
这一天,没有年夜饭,大家开了碰头会,总结医护的经验,汇总好信息发到单位。这一天,大家很疲惫,但很有信心。医院给我们送来物资,我们突然有了过年的感觉。遇到别的医院的同行,问起物资是谁送过来的,我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华润武钢总医院送过来的。”
1月26日,晚上下班时,战友舒明科摔了一跤,从额头到鼻子再到嘴唇,蹭破了一大块皮,大家都很心疼。我和同事王璇带她去门诊处理伤口,好在伤口不深,但有了伤口就更不能在隔离病房工作了,护士长决定让她休息。
1月27日,医院的张主任又给我们送来了物资,还有一些预防的药品,生活用品带了一大堆。站在酒店门口,她就像妈妈一样“噼里啪啦”地嘱咐一大堆,说了不许生病、吃饱穿暖等注意事项。我催她赶紧走,因为我俩都要哭了。这一天,我充满了感动。
1月28日,我们抢救了一名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求生欲,我心里突然涌上了一阵无力感,没有更好的办法减轻他的痛苦,能用的药物都用上了。这一天,我感受到疲惫与难过。
回到酒店时,我看到同事王璇正在给支援其他地方的同事冉水平打电话。来之前,她们还在和我争取来金银潭医院的名额,有了别的支援名额才作罢。听着俩人的调侃,我突然有些恍惚,这对好姐妹为了彼此的岁月静好,都甘愿负重前行,这就是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这一天,我们的友谊万岁!
“一个拥抱就能抚慰病人的悲伤”
讲述人:北医三院呼吸内科护士李娜
要进病房了,心里很是忐忑。1月31日下午1:50,坐上开往医院的大巴,我终于来到了病房。帮着前组的队友穿防护服,给她们写上名字,写上“加油”。可以说,这两个字不光是为我的队友,更为里面的病人,他们更需要鼓励!一位同济医院的护士老师让我帮她戴手套,终于能和同济医院的战友并肩作战了,我非常高兴。
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在病房巡视时看到一位女患者。她还在哺乳期,一见到我就激动地哭了,我马上上前安抚了她。在那种情况下,又是这么近的距离,然而,我根本想不了那么多,因为我深知,自己的一个拥抱就能抚慰她所有悲伤。那个时刻,我和她就面对面坐着,像是面对我病房的一位普通患者那样。她告诉我,她每天自己监测体温,记录自己的临床症状,发现体温的最高值都在渐渐下降。我告诉她这是一个好事情,要坚持多休息,多喝水,一定会早日出院。
穿上防护服,有时我听不太清病人说的话,但我遇到的每一位病人都非常理解我们。我知道,对他们而言,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信心与勇气。隔着防护服和护目镜,我总能听到他们对我说,“国家医疗队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踏实了。”随着与病人接触越来越多,我发现,只要能够为他们提供及时救治、贴心服务,他们的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
在这里,我还想说,疫情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做好隔离,做好防护,增强抵抗力,不要随便外出等,就能很好地控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障下,随着时间推移,抗病毒感染的防护救治技术逐步提升,疫情自然就会好转。
同济医院的护士们随后也下班了,我们在更衣室聊了一会儿。她们在病房工作了很长时间,全身湿透,滴水未进。我相信下一次的治疗,我们一定会配合得更加默契,为病人祛除痛苦,战胜病魔!
(本报记者 晋浩天 章正 卢璐 王斯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