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1-31 15:1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31日 01版 | 查看:560次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编者按  

  1月29日,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踏进了安静的武汉。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武汉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武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本报今起推出“武汉闯关”系列报道,带你感知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出发!”

  “去哪里?”

  “进驻新病房!”

  武汉,28日晚,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柳告诉队员们要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时,大家踊跃报名。简短讨论后,他们决定以“党员带头、新老搭配、专业互补”为原则,遴选出第一批12名进驻的医护人员。

  他们,是6000多名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29日晚,29个省市区和部队的52支医疗队,共6129名医疗队员在湖北省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其中41支安排在武汉。

奔赴:虽不是军人,但也是战士

  李红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从春节前到现在,她一直没有休息。谈到最爱的家人,她有些愧疚。除夕夜,原本说好与家人团圆,她却最终在发热门诊中忙碌地度过。“更没想到的是,在初一晚上8点多,我接到电话要增援湖北,第二天出发。当时没有跟家里人商量,我就报名了。责无旁贷。”李红说。

  回到家,孩子问:“妈妈,怎么非要让你去呢?”李红淡定地说:“妈妈就是搞这个专业的,只不过这次不是太原而是湖北。”

  “2003年非典我全程参与下来,那时候是年轻专家,现在已经是‘老专家’了。”作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58岁的王俊平是山西省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援鄂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医生,“虽然不是军人,但我们也是‘战士’,只不过工作形式不一样而已。”他说。

  疫情,就像是集结号。距离太原500多公里的北京,一支被誉为“北京超强阵容医疗队”迅速集结。25日,接到上级通知后短短两三个小时,北大三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就各自迅速选派20名医护人员,与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同仁共赴武汉。

  此时,很多人不知道,另一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志愿者队伍整装待发。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通知后,短短几个小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就有30多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报名,组建了9名学生和2名教师的支援团队。带队老师庞元捷告诉记者,留校教师组成后援团队,随时提供技术支持,并积极组织第二梯队,随时待命。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面前,他们争当“逆行者”。23日下午,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医生孙玉梅和丈夫郑向阳向医院递交“请战书”,自愿要求前往武汉,驰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线。

  请战,源源不断。这两天,河南省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义强不断接到医护人员的“请战书”,攥着这厚厚的一叠纸,他说:“接到临床一线职工递交的‘请战书’非常感动,为大家的豪情壮志点赞。作为胸部疾病治疗专科医院,抗击肺炎疫情,我们责无旁贷。”

抵达:科学细致抗“疫”

  26日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60名队员与其他医院专家共同组成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

  除了勇气之外有什么?科学精神!第二天,早已熟悉流程的医护人员,又进行了多次防护服穿戴演练。正如一位队员所说,“我们绝不懈怠、反复演练,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人”。

  之后,他们分批来到即将开展工作的病房踩点,熟悉病房环境,查看储备物资,对于进入病房流程进行最终确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一再提醒医护人员,在特殊环境下,务必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务必用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做好防护和救治工作。

  在这场战“疫”中,科学与严谨始终闪耀在医护人员之中。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40名医护人员组建的第二批中医国家医疗队,一到武汉就直奔定点救治单位——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过短暂的休息休整,医疗队全员立即开始了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

  在这里,他们最关心的是细节。医疗护理组对排班模式、防护物资管理等细节都进行了周密安排。医疗队进入改造病房,与原病房工作人员就呼叫器、负压设施、抢救设施等工作细节进行详细沟通,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支医疗队的战地党支部书记张耀圣说:“越是危难时刻,越要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疫情,越要注重细节,我们要在临床上体现出诊疗水平,为救治患者做全方位努力。”

  而到了医生那里,以何种状态出击战“疫”甚至具体到了头发的长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单霞,是正在施援武汉市金银潭医疗救治中心的医护人员。为了方便工作,她狠心剪掉长发,理了一个光头。看着缕缕长发飘落,她却很淡然:“没关系,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嘛。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这样可以尽力救更多的人。”

  无独有偶。刚到武汉,南京医科大学附二院的护士高燕和陶连珊也做了一个决定。她们向宾馆借了把剪刀,互相帮忙完成了理发。高燕说,头发留了很长时间了,心里有点舍不得,但洗头费事,穿戴防护装备也不方便。为了确保“零感染”,美美的长发,剪了!

  在一线工作并不容易,多位医生告诉记者,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分不清谁是谁,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在衣服后面写上姓名和自己的单位名称。他们一次工作的极限在4个小时左右,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医护人员身上出汗,工作环境并不舒适。

  “在穿上厚重、严密的防护服,平时熟练的配液、输液、吸氧等工作变得小心翼翼,不过,我们在当天晚上已经收治了60余名患者。”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尹楠正在武汉武钢二院紧张地救治着患者。

  “累吗”?“累,但看到患者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所有的辛苦都一扫而空。”尹楠说。

  情况持续向好。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医务组长周正介绍,这几天队员们的工作情绪都很高,137名队员全部进入到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一期的病房30个病人已经收治,大部分病人的病情比较稳定,我们已经在第二个病区开展工作。”周正说:“这几天队员们接到了很多慰问的信息,我们战斗并不孤单,有信心战胜疫情。”

再出发:初心使命在真刀真枪实干中体现

  在这场战“疫”中,有许多故事让人动容。28日,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护士王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不计较个人报酬,无论生死,逆风而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奋斗!”

  除了她以外,还有其他4名医护人员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次,在武汉支援抗击疫情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医护人员共有26人,其中党员8人。组建医疗队后,他们首先建起了临时党支部。

  王月是一名有着12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这一次,她利用休息时间,根据住处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房间污染区域分区图。这样一来,从病房回到住处,准确地将衣物鞋帽等放到规定处,降低房间的被污染程度。她把这个分区图已上交到河南医院武汉疫区指挥部,以便论证进行推广。

  淮河医院党委副书记傅侃达说:“王月等5名同志关键时候能冲上去,业务能力都很过硬,思想上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果他们在此次抗击疫情战役中表现突出,我们就向学校党组织提交报告,希望批准他们火线入党。”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来自上海奉贤的80后、90后医务工作者在战场上交出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仔细翻阅,便可发现一个共同点,字数并不多,更没有套话,选取几句话就能看到他们对组织的自我表白。

  “人活着总要做一些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护士王海红手写了这份入党申请书。她坦言,病毒虽然可怕,但自己始终相信,事在人为,团结就是力量。

  作为团员的孙旦萍写下入党申请书后说:“秉持着治病救人的职业精神,我自愿加入医疗队,我并不是一时冲动,希望体现一名护士真正的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医疗队员提交入党申请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救援队共有队员20名,其中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赴武汉前,考虑前方任务紧急,医院决定在医疗队内成立临时党支部。这两天,这个临时党支部收到多名队员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他们为什么此时选择入党?队员梁超说:“我看到党员们冲在最前线。作为群众的我,让我对党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一线,我现在庄严地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自觉接受组织的培养和考验。”

  在队员陈琦看来:“这一次我看到了党员身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如何不让魔鬼藏匿?是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是共产党员的初心,是救死扶伤的职责,是消灭疫情的坚强斗志!

  ——“我们愿意在国家危难时刻,冲锋在抗击2019-nCOV肺炎的临床一线,严阵以待,无条件地服从医院安排。”请战人: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党支部。

  ——“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我们特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请战人: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成员。

  他们,已经到达武汉。而他们的担当精神,刚刚出发。战“疫”的力量从何而来?正如一位医护人员所言,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本报武汉1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晋浩天 章正 卢璐 王胜昔 颜维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