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25 20:52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5日 02版 | 查看:959次
又到新春佳节。每到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记者都不由得记挂起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和院长李银江。为了那份牵念,记者又一次踏进这个熟悉而温馨的敬老院——
时值中午,还未踏进敬老院的大门,便听到院里传来的阵阵笑声。原来,李银江正和妻子韩素珍一起给老人们送午饭。“今天中午是豆芽肉丸汤,一碗黄豆芽,三颗大肉丸子,好吃的嘞,来一块儿尝尝啊。”88岁的马玉兰奶奶一边吃一边告诉记者,以前在家里饭菜丰富,但是总觉得不如在敬老院吃得香。
马奶奶是去年刚住到敬老院的老人,之前一直在四个儿女家轮住,一家一个月。“来小李这里之前,我每天在家太闷了!”拉着记者的衣袖,马奶奶止不住地掉眼泪,她说不是儿女对自己不好,只是自己独自待在家里实在太寂寞太憋屈,“孩子们都忙,每天家里就我一个人,就跟蹲牢房一样!”来到敬老院以后,李银江安排马奶奶跟另一位老人同住,两人天天有说不完的话,一起看电视一起唠嗑,马奶奶笑容明显多了。“现在咱们老年人也‘时髦’得很!”住在敬老院既减轻了儿女负担,又自得其乐,“我跟儿子、女儿都说了,叫他们放心,我在这里开心啊,有这么多老伙计,还有小李照顾我,我能活到100岁!”
李银江告诉记者,除了马玉兰老人,去年敬老院还新来了16位空巢老人,送走了4位,其中一位,便是与他相伴30多年的“陈妈妈”。
李银江口中的“陈妈妈”是从敬老院建院第一天就进来的五保老人陈广英,她一辈子无儿无女,把李银江当成亲儿子,李银江也视她为亲妈妈。平日里有好吃的,她总是舍不得吃,说要收起来留给儿子。“大夏天中午,她怕我热着,自己跑出去给我买冰淇淋,拿回来时化了一手,献宝似的递到我面前。”而令李银江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陈广英老人却永远地离开了。老人弥留之际,李银江把她移到办公室里,日夜守着。“她这辈子只有我这个儿子,我就要陪她走完最后一分钟。”物是人非,回想起与老人相处的一幕幕,李银江忍不住失声痛哭。
午后,天气转好,老人们在院子里打起了麻将。李银江夫妇则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张罗着今晚的年夜饭。大锅里煮着今晨刚买的猪头肉,桌子上一头整齐地摆放着一盘盘新鲜的鸡鸭鱼蛋,另一头是昨天刚蒸好的包子和馒头。“我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各准备十个菜,象征新的一年事事如意。”李银江说,红包也早早地准备好了,人人有份。
在敬老院的后院,一边是修剪整齐的农疗园,青菜、萝卜等老人们自己种植的农作物青翠碧绿、长势喜人;另一边是宽敞明亮的党性教育馆,馆内陈列着李银江的先进事迹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绿色的农疗园和红色的党性教育馆交相辉映,构成敬老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了解,仅下半年,敬老院累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116场,超过5000人次到此参观学习。敬老院已然成为全国文明的红色教育基地。
夜幕降临,李银江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和8个月大的小孙子回来陪老人们一块儿过年。小朋友手舞足蹈地逗大家开心,大人们忙着挂红灯笼、贴对联,一院子和乐融融。看着满院温馨的景象,李银江摸着花白的双鬓说:“当年,我建敬老院的时候就发誓要让所有老人老有所依,34年转眼而过,我老了,但是初心不改。老人们晚年幸福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责任和使命,陪他们过好每一个年,我才踏实。”
(本报江苏盱眙1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李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