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4 17:38 | 来源:中国军网 2017-04-07 08:36 | 查看:1531次
要说第一眼看过去就喜欢这个兵,那是假的。
采访熊宏鑫,仿佛是一种煎熬。和他交谈,听到最多的话是“是”。
怕他太紧张,记者堆出一脸笑容,他却还是一脸木讷的表情。笑得脸上肌肉都有点抽了,才见他嘴角微微抖动了一下,算是给了记者一个回应。
“明明一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七连长高城评价许三多的,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他真是那个一年两次打破军区专业训练纪录、两次荣立二等功的“牛人”吗?
某电子对抗团下士熊宏鑫,你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士兵突击”?
请看今日《解放军报》“军营观察”版的文章——
“好兵”?熊宏鑫
——透视北部战区陆军某电子对抗团下士熊宏鑫的成长之路
■解放军报记者 魏 兵 特约记者 陶连鹏 通讯员 刘 维 敖千桂
一直被否定,却从未曾放弃
如果给熊宏鑫的从军路一个主题词,这个词毫无疑问是:否定!
老军务第一天就认定他是“重点人”——
熊宏鑫的新兵营长张会岩,是军务股长出身,可说是“阅兵无数”。迎接新兵入营那天,他一眼瞅见队伍里的一个兵:垮兮兮、软塌塌、表情呆滞。张会岩转头凑到教导员陈笑农耳边轻声说:“这个兵可得盯紧了!”陈笑农端详两眼,点头称是。
这个兵,正是熊宏鑫。果不其然,很快他就出了名——
新兵连组织队列会操。班长下达“正步走”口令后,反应慢一拍的熊宏鑫在其他战友第一步落地时,才踢出第一步,还是个顺拐,惹得场外官兵哈哈大笑。结果,会操全班倒数第一。
新兵连组织新兵第一次手榴弹训练。熊宏鑫展体引弹时,手榴弹脱手向后面飞去,候场官兵一片哗然,抱头闪开。此次投弹,熊宏鑫成绩是负数。
新兵连共同课目考核,除3000米跑勉强过关,熊宏鑫其余课目全都不及格……
老班长轮番将他拒之门外——
2014年12月,新兵营生活结束,新兵转入训练队开始专业学习。报务、短波、超短波是电子对抗团三大专业,难度依次递减。熊宏鑫主动报名想学最难的报务专业。
听说熊宏鑫要来,报务教练班长坚决不同意:“就他那个样,也能学报务?直接送去炊事班吧。”
队里只好调整他去短波专业,短波教练班长找到队长软磨硬泡:“队长,这个兵打死我也不能要!”
没办法,队长带着熊宏鑫找到超短波教练班长周红强:“来了训练队总得学专业,你也别挑三拣四了,他就放你这!”
眼瞅着熊宏鑫“砸”进自己手里,周红强脸拉得老长……
那么,熊宏鑫的未来之路究竟会怎样?似乎在大家的眼睛里早已能瞧见。
但是,有一个人看到了一些不同——
那一次,新兵连要组织新兵体能考核,新兵班长盛振华带着全班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自己班里有个熊宏鑫,盛振华没少挨批。这一回,熊宏鑫居然连一个单杠也拉不上去,盛振华命令熊宏鑫一个人在器械场继续练吊杠,拉不上一个不准下来。
熊宏鑫二话不说,直挺挺地挂在杠上。时间一长,抓不住杠,脱手掉下来,再自己挂上,然后又掉下来,再挂上……
这时,连里通知盛振华去连部办事,忙活了一下午。到晚饭集合站队时突然发现少了一人,盛振华才猛然想到:熊宏鑫还在器械场。
盛振华跑到器械场,远远看到熊宏鑫从单杠上一遍遍摔下来,又一遍遍挂上去。盛振华一阵心疼,拉着熊宏鑫就往卫生队跑。
卫生员仔细地给熊宏鑫处理手上磨出的血泡,盛振华倚在门框上,禁不住认真打量起自己带的这个熊兵:这小子说不定还有得救!
熊宏鑫真的有救吗?
为什么总想领先的人落在了身后,为什么只想跟上的人跑到了前面
一年立了两个二等功,“牛人”熊宏鑫似乎也没在官兵中得到应有的追捧。
“连熊宏鑫那样的兵都能练好,你还有什么理由练不好!”这句话居然成了全团的班长们教育人的口头禅。
大学生新兵赵栋辉亲眼见到熊宏鑫的那一刻,自己的钦佩之情很快就消散了,他说:“熊班长压根没有‘牛人’的气场。”
赵栋辉学历高、脑子活,在训练队学习超短波专业不久就取得了好成绩。教练班长周红强感觉这一茬新兵素质不错,特意请来已经分配下连的熊宏鑫和大家交流经验。
然而,看着这个木头疙瘩一般的“传奇人物”,新兵们脸上个个打着问号:这人真那么牛吗?
周红强看穿了大家的心事,笑着说:你们跟熊班长比试比试!
赵栋辉应声上阵,点开训练软件,手指轻飞,同步率达到了80%以上,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待到熊宏鑫出手时,所有新兵都惊呆了:超短波练到一定程度,每提高0.1秒都难如登山,熊宏鑫上机竟然能“归零”,速率、准确率和电脑100%同步!训练教室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新兵们重新认识了熊宏鑫:这个典型离自己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近是因为他就在身边,平凡而普通;远是因为他的水平高得像在云端,难以企及……
而眼前的这个熊宏鑫,让周红强感慨万千——他太熟悉这个曾经的徒弟了。
熊宏鑫哪有什么天赋?开始学超短波专业时,最简单的信号截获,别的兵基本上一讲就能掌握,熊宏鑫一周都学不会!跟上大家,是他唯一的目标。
但是,熊宏鑫从来不偷懒、不取巧、不懈怠——
练抄码,要求每名学兵早晨5点半起床,除了吃饭、上厕所,一直要戴着耳机坐在电台前,一动不动抄到晚上熄灯号前。满脑子的电波刺啦声,头简直都要炸了,别的兵会趁教练班长不在时,拿下耳机休息一会,但熊宏鑫连睡觉都戴着耳机练听力。
练速率,“负重抄”是苦办法也是好办法,在笔帽一端同时捆上6支笔,“重笔”写久了手指麻疼,吃饭都捏不住筷子,很多战士时常偷懒,悄悄把负重取下,但熊宏鑫一次也没取下来过……
“他1天用的抄报纸比我们3天用的还多!春节7天假,有人打牌、有人踢球、有人唱歌、有人打游戏,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在训练室内抄报7天。”同年入伍的下士方维江说。
笨鸟先飞,几历风霜。这个训练最刻苦的兵不断在超越:最后一名、倒数第10名、全队第10名、全队第2名……专业学习结业时,熊宏鑫居然作为替补队员,代表全团新兵参加原济南军区组织的电子对抗专业新兵结业大比武——
50人,40人,30人……每一轮上机抄报直接刷下后10名选手,比武的残酷让选手们喘不过气来。
出人意料的是,团里平时训练最拔尖的种子选手在冲击决赛时意外落马,而替补队员熊宏鑫却闯进了最后决赛。
此时,熊宏鑫已经超越了自己平时训练的最高水平,成绩暂时排在第3位。兄弟单位的一名选手在上一轮就平了原济南军区纪录,熊宏鑫还能超越吗?
能!梅花香自苦寒来,熊宏鑫顶住压力,不仅夺得比武第一名,还打破了尘封4年的军区纪录,荣立二等功。
“其实,当时还是有一些非议,不少人觉得他实属侥幸。”周红强回忆说。半年以后,原济南军区组织全区军事训练“创纪录”大比武。这次参赛的不仅有新兵,还有士官,高手如云,但熊宏鑫已是“破茧成蝶”,凭借绝对实力赢得了含金量更高的第二枚金牌,打破自己保持的军区纪录,再度荣立二等功。
“熊宏鑫保持的训练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因为他至今都比新兵训练得还刻苦。”团长高飞如是说。
这个“非传统型”好兵,冲击着我们衡量士兵的传统思维
列兵一年两次打破军区专业训练纪录、两次荣立二等功,是这个团建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近年来的中国军队也属罕见。
然而此刻,创造了这一辉煌的“牛人”却可能连初级士官都选不上——
2016年9月,团里组织预选士官共同课目考核。考核前一小时,教导员张继承专门带着熊宏鑫到操场练投弹,结果3枚手榴弹只有1枚勉强投到了30米及格线外。张继承看得眼前发黑,赶紧拉住他:“别练了,给正式考核攒点劲儿。”
终于轮到熊宏鑫上场了,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全团官兵的眼球都被吸引在他身上。
“30.5米!”监考员持尺丈量大声报出熊宏鑫手榴弹投掷成绩,至此,熊宏鑫共同课目考核全部勉强合格,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
共同课目必须全部合格是士官选取的首要条件。然而作为超短波专业全团第一的熊宏鑫,共同课目一直“瘸腿”,无论是400米障碍、手榴弹投掷还是别的,个个是“短板”。倘若1项没及格,就拿不到预选士官资格,那将成为团里选取士官保留人才的一个尴尬笑话。
虽然现在他过关了,依然有人觉得他不够格:练了两年,手榴弹才刚过及格线0.5米,算什么好兵?
熊宏鑫确实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那种“好兵”——
2015年10月,熊宏鑫被推荐参评原济南军区第三届“强军精武标兵”。预选摸底考核时,他恰好和某特战旅的一位士官分在一组,最简单的4×10米折返跑时,竟被人家远远甩下。监考的上级机关参谋冲着团里的带队干部喊:你们团选送的什么人啊!
2015年7月,电子对抗团举办“军人样子我的样子”嘉宾访谈活动,熊宏鑫和其他7名官兵被请上台。主持人看受访官兵比较拘谨,就说:大家放松一下。结果别人只是稍微调整坐姿,熊宏鑫却完全放松下来,一下子躺进沙发里,引来台下哄然大笑。指导员何龙翔刚回到连部就接到上级的电话批评:你们是怎么教的兵?全团上千人在台下看着,真丢人!
因为这样那样的“缺陷”,熊宏鑫一直备受争议。
2015年7月,熊宏鑫第一次打破军区纪录夺冠,团党委在研究给熊宏鑫立二等功时,常委“一班人”很难统一意见:一是连体能考核都不及格的兵,凭借一次比武就立二等功难服众;二是列兵立二等功在全团历史上没有过,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的老兵会怎么想?
“硬币两面看,人才不求全,有打胜仗本事的人就该立功。”团政委田明宇力排众议:新型作战人才就要有新的评价体系。他就像航天飞船的一个特殊零件,放在汽车、轮船上是一个废件,但在这里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给熊宏鑫这样把本职专业练到极致的官兵立功,在全团就树起了新型作战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
回忆当初,田明宇依然感慨良多: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体系中分工越来越细,我军兵种专业也越来越繁杂,衡量高低不能“一刀切”。电子对抗部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更不能再用“老步兵”的思维来看问题、搞建设、育人才,400米障碍跑得最快,手榴弹投得最远,就是我们团上了战场最管用的兵吗?我看不一定。
那么熊宏鑫上了战场究竟咋样?且看一场联合实兵演练——
上级调集各方力量,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各种电波相互交集,不同信号铺天盖地。从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背景信号中“揪”出蓝方通信信号,绝非易事。
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红方总共成功截获蓝方通信信号80个,仅熊宏鑫一个人就捕获了62个,为红方演习取胜立下大功。
熊宏鑫究竟是个好兵吗?
★锐观点
愈欣赏愈懂得欣赏
■北部战区陆军某电子对抗团政治委员 田明宇
是阿甘的传奇,还是许三多的翻版?熊宏鑫,一个“踢正步能踢顺拐,投手榴弹能投负数”的战士,却在专业比武中屡屡夺冠,还立了功、转了士官,这样逆袭的军旅人生值得品味和思索。
熊宏鑫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这首先得益于他的韧劲、拼劲和认真劲。一个距离优秀很远的士兵,却超越了平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别人眼中的标杆。正如阿甘所说:“没有事情随随便便发生,都是计划的一部分。”所谓的计划,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恰恰是熊宏鑫这样的“非典型”士兵——没有出众的天资、没有耀眼的学历、没有外在的优势,其成长的故事才更加令人信服,其成长的过程才更加具有可复制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名士兵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盯着缺点看,那么很难挑出一名理想的士兵;如果盯着优点看,总能发挥每名士兵的优势和潜能。尤其是面对像熊宏鑫这样有明显短板的战士,如果没有欣赏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很容易让人得出否定性结论。
清朝名将杨时斋以善于用人而闻名,他认为军中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令其伏地远听。这种识人的慧眼背后,就是欣赏他们的长处、用好他们的长处,自然“军中无人不可用”。
“愈欣赏愈懂得欣赏”。欣赏是融化坚冰的暖流,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欣赏是进入心灵的阳光,是开启潜能的钥匙。你越用欣赏的眼光看人,就越能发现值得欣赏的东西。对带兵人来说,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士兵,不但会有“遍地是金”的欣喜,而且会给战士以信心和激励,从而会想方设法给战士提供成长的空间和舞台。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带兵人应该懂得欣赏、学会欣赏,多用赏识的眼光知兵带兵。是龙,就让他蹈风浪;是虎,就让他啸山林;是鹰,就让他击长空。
★声音
那些关于熊宏鑫的争议
@保障处长姜克磊:熊宏鑫不是步兵、炮兵、装甲兵等传统兵种的兵,而是新型作战力量方阵的一员。信息制胜的体系对抗,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是决定胜负的“砝码”,而节点上的“关键”就是像熊宏鑫一样的“奇才”,他们往往能在战争迷雾中第一个发现通向胜利的“小路”。
@营长郝明利:所有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尊重。熊宏鑫踢正步能顺拐、投弹能投负数,却把报务专业练到极致,围绕他的争议不会少,然而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熊宏鑫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对于他这样天资并不出众的士兵来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逆袭”,本身不就是对广大普通官兵最有感召力和示范意义的范例吗?不如少一分苛责、多一分包容,看熊宏鑫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下士高博:我是熊宏鑫的同年兵。在我眼里,他就好比一只“蜗牛”,虽然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对目标有着异于常人的执著。很多战友从最初的瞧不起他、耻笑他,到现在的佩服他、学习他,正是被他的不放弃的坚持精神所感染。“我不比熊宏鑫笨,但为什么我赶不上他?”大家在讨论中找到了答案,坚持比天赋有时更重要。多洒辛勤的汗水,苦练打赢的本领,有爱军精武、奋斗实干的实际行动,才能成就个人精彩的军旅人生。
@教导员潘景军: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显然,熊宏鑫就不是块标准好砖,他是一块只能放在拐角的“三棱砖”。他在基础体能、队列动作、部队管理等方面有严重“瘸腿”,每次接受上级共同课目考核,总怕他有一项考不及格拖连队“后腿”,牵扯了带兵人很多的精力和难度。再就是他仅在本职专业上优秀,只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战场呼唤一专多能人才,素质全面胜过单项冒尖,“瘸腿”的兵怎能打胜仗。
@四级军士长李超:给列兵立二等功,在团队历史上还是首次。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身边战友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老兵说,虽然没能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但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比比看,难道多年劳苦付出还没有一个新兵一次比武贡献多?再说,新兵入伍时间短、资历尚浅,总觉得对他的肯定和褒奖有点早。
@连长冯业提:合适岗位造就“好兵”。大家议论熊宏鑫,很多人认为他运气好,岗位造就了他。假若他被分到步兵单位,不用说立功,可能连评上优秀士兵都很难,他幸运地分到了一个最适合他发展成长的岗位,碰到了一次立功的机遇。所以,很多人对熊宏鑫不服气,换作别人再努力一点,会比熊宏鑫做得更好。
(敖千桂整理)
★致读者
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熊宏鑫总算笑了,笑得还挺灿烂,原来他也不是只有木讷的那一面。士兵如同多棱镜,经常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如果光盯着短处,就难以发现士兵的长处。
采访中,关于这个“好兵”的故事和声音,引发的思考早已超越了“好兵”这个定义和标签,引而言之,是一个我们如何识别人、评价人、培养人、使用人的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人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能将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不厘清这些思想认识,就不能真正将人心、人才、人力凝聚为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尊敬的读者,如果熊宏鑫的故事引发了您对人才观、人才理念、人才建设的一些思考,欢迎您把自己的思考与我们分享,我们也将分享给更多的人。
投稿信箱:wokanhaobing@126.com。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