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06 07:15 | 来源:广州日报 2010-04-04 第A6版 | 查看:870次
一家三代守墓人就住在群山深处的这个小房子里。
廖家人在祭拜英烈。
文、图/记者卜瑜 通讯员魏生革
清明节前夕,一个“重走百色起义路”的活动团队经过乐昌梅花群山深处,发现在那方圆10里没有人烟的深山中,竟然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一家三代人都守着一个英烈之墓,一守便是80年。事情要从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说起。
1931年,在粤北高寒石灰岩山区乐昌梅花的莽莽群山深处,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遭遇国民党多个主力团优势兵力的包围,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激战中,年仅22岁的师长李谦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一名廖姓山民冒着被反动派枪决的危险偷偷地将素昧平生的李谦遗体埋葬于自家门前,从此过起了日复一日的守墓生活。
深山中的守墓人
从韶关市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方到达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廖家独家住在海拔近千米的石子坳山顶上。此处高山连绵,山陡近乎垂直,四周深渊万丈,抬眼难望山顶。因无路可行,人们不得不披荆斩棘扶树抓草,弯腰小心翼翼向山上艰难迈步。
近两个小时后才到山顶,已经有人累得脸色苍白呕吐不止,就连当地向导也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就在此时,绿树掩映之下的一幢破旧土砖房赫然撞入眼帘,房子旁边便是烈士李谦之墓。又逢清明将至,正在忙碌着准备祭拜李谦的廖家第三代当家人廖聪济向记者讲述了那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
80年从不间断的祭奠
1931年2月3日,红七军与敌军在乐昌梅花镇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斗,师长李谦带领士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后壮烈牺牲。
李谦牺牲后,当时正居住在石子坝山上的廖聪济的爷爷廖文成,冒着生命危险将李谦的遗体掩埋在自家屋旁。由于怕暴露实情,他没给烈士刻碑文,每逢有反动派武装前来搜山,他便称该坟是自家的祖坟。
十多年后,廖聪济的爷爷去世,他父亲廖更新接过了守护烈士坟墓的重任,每到清明节,他家都如拜祭自己的祖坟一样点香烧纸叩拜,80年来从不间断。如今廖更新已82岁,老伴也75岁了,年迈体弱,这守护烈士坟墓的担子自然就传到了廖聪济的身上。
家中父母年迈,两姐外嫁,弟有智障,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完全压在今年38岁的廖聪济一人身上。全家人年收入不足两千元,靠廖聪济烧点木炭卖钱维生。
廖家独居于高山之巅,自然条件恶劣,方圆10里再无人家。一年里除了春节前有亲戚来拜年外,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目前,他们住在3间破旧的土砖房中,连基本的粮食都不够,每隔半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一直到两年前才通上电,廖家才告别了使用煤油灯的历史。目前全家除了一台电视机外,再无其他家电。
尽管生活清苦,但多年来廖家从未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搬家下山。
“会将守墓代代传下去”
“我爷爷、父亲说了,他(李谦)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连命都舍得不要,我们做这点事算什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廖聪济说,“只要烈士的坟墓不迁进烈士陵园,我们家还会将这守墓的事代代传下去。我们家最大的心愿是有好心人能出手相助,或者是政府能出面,将先烈的坟墓修得好些,这样,我们的心才更好受一些。”
乐昌市有关负责人对他说:“政府已经斥资300万元在梅花镇修建了红七军的烈士陵园,今年就将把李谦的遗骨迁入该陵园。民政部门也将在今年7月将你们一家纳入低保,并逐步改善你们的生活。”
梅花之战
1931年1月,由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在广西百色起义后,转战到粤北,拟建立革命根据地。1月30日,红七军到达现在的乐昌梅花镇。
2月3日近午,敌军4个团的兵力向梅花展开了包围圈。敌人凭借装备精良、人多势众,疯狂向我军阵地扑来,但都被英勇的红七军将士一次一次打退。下午3时,屡攻屡败的敌军又增调了两个团支援,用炮火猛攻,同时倚仗兵力优势轮番冲击我军阵地,战斗更加激烈残酷。身为师长的李谦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一起连续打退敌人的8次进攻,最后在追击敌人时不幸中弹,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天黑后,在转移到梅花附近石子坝时,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李谦牺牲了。
梅花一战,红七军歼灭敌军1000多人,7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事后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写道:“此次作战的损失为向来未有,重要的干部如李谦(龙光)、章健等皆死……全军干部损失过半,真令人痛哭。”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10-10-22 12:59:41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