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陈先义:我们为什么怀念那个激情的岁月(组图)

发布时间:2019-10-24 21:56 | 来源:雷锋杂志微平台 2019-10-23 | 查看:2752次

  作者:陈先义(文学评论家)

  55年前的10月16日下午,世界两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中国数年攻关,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颗,中国共产党九评结束之后,从克里米亚休假归来的赫鲁晓夫,走下飞机时被宣布清除党中央。宣布下台,而Liu、Deng一九六一年写给毛主席要求”下马核武器”的报告,被毛主席长期扣压在办公桌上,写信人的意思,国家困难先不搞核武器。十大元帅闻之愤怒,拍了桌子。陈毅说,当了裤子也要搞。林彪说,就是点火柴也要让原子弹爆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坚持,我们今天才不致于象伊朗朝鲜一样被帝国主义掐住脖子。

  这些历史我们不该忘记。《激情的岁月》再现的就是核武器研发过程历经的苦难和艰辛。

  在今年的70年国庆庆典献礼作品,呈现出空前活跃,在这批作品中,就包括《激情的岁月》,此外还有电影《决胜时刻》电视剧《外交风云》等,无论从艺术还是思想内容上,《激情的岁月》都是一部翘楚之作。可以说这是一部“致敬无名英雄,再现激情时代“的优秀之作。许多青年大受到感动,说看了这部戏,对老一辈肃然起敬。

  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中国需要自己的力量研发原子弹,但各方面条件又都是非常艰苦,所以能否最终实现目标心里没底。所以这是一部自力更生的颂歌。首先我认为这一个片名非常准确,《激情的岁月》,激情,就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与我们今天相比,工作懈怠,没有担当,不愿作为,牢骚多,抱怨多,种种现象,就是缺少六十年代的饱满激情。那个时候我们各方面极其困难,连饭都吃不饱,搞研究连资料都没有,帝国主义封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背弃我们,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相信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好我们要做想做的事,正是凭着这种激情,上上下下听从召唤,年轻的科学家们从世界各地回来,投入两弹一星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看当初领导层的决心意志,,当一九六一年有人写报告因暂时困难要求下马核武器引起争论时,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贺龙几乎拍了桌子,要求不能下马核武器。陈毅开会说,卖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林彪说就是火柴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十大元帅十大将坚定主张不能下马,从中央到普通下层,都有一种精气神,原子弹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今天我们到马兰基地烈士陵园凭吊,那里埋葬着为试验原子弹牺牲的烈士300多名,树起来一片壮观的碑林。其中就有院士、将军,科学家,也有战士。

  普通知识分子这样,高层也是这样,比如罗瑞聊大将,将自己哈军工毕业的儿子送到基地最前线,老同志劝他幅射危险,他说,主席把自己儿子送到朝鲜牺牲了!我为什么就不能送儿子去一线试验场。最后儿子因遭幅射失去生育能力,儿子原名罗小卿更名罗箭。《激情的岁月》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背景。

  以往表现的两弹一星人物大部分是为舆论熟知的人物,比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等,而这部戏却是以六十年代我国核研究的一批知识分子生活为基础,是一部纯虚构的作品,作品中的人虽然有大致相近的原型,但却是纯粹的文艺创作,因此编导在创作中有较高的自由度,人物故事都不受真人真事的约束和局限,是一部真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它使两弹一星题材,反映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作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过去的这类作品大多依照人物传记和史料再现真实历史,所以无论是人物的形似和神似,都受到真实人物的限制比较大,人物表现的自由度比较小,有的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创作,倒不如更准确地说,是艺术化影视化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却不同,每一个人物及其生活在历史上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但是又不是他们中某个人的人生记录。是写一代人的精神情操和人物命运的。不是为某个人立传,是为整整一代人作传的。我们从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到一代人的精神轨迹。那一代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不是口号是行动。

  第二,这部《激情的岁月》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叙述为我们提供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最为生动的教课书。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在哪里?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从那里来?我们又去向何方?这些问题不仅是概念,而且是要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的干部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然而我们相当多的一些干部不过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理解模模糊糊,行动含含糊糊,思想上迷迷迷糊糊。而《激情的岁月》用一代人创业的故事和献身精神作出了回答,我们的初心就是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谋幸福,我们的使命就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剧中人王怀民那一代知识分子来说,使命就是造出原子弹。比如钟培林,一个老科学家,回国历经艰辛,已经上船了,资料被扣了下来。女儿提早当了翻译,把资料当成家书,才成功帮父亲脱困。然而,父女却就此分别。非常感人。王怀民这个科学家,为了把资料带回国,用无机颜料写科研数据,作了伪装,回国后再用酒精处理,这些情节细节,都表现了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和期望祖国强大的愿望。我们将要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可以说是口号,可是对那一代人,却是青春和生命。里边有个细节,王怀民与何吟薇是一对留苏的夫妻,苏联为留住两位有才华的科学家,答应让他们的后代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让他们加入国家科学研究院。其它同学都要回国支援祖国建议了,为此有点瞧不起王怀民夫妇。但是王怀民夫妇最后踏上了归国的列车。但是归国的王怀民妻子因被特务推倒早产。从此王怀民陷入一种带着孩子搞科研的很苦的命运。

  第三,剧作比较精细地写了核武器的研发过程,在缺少资料缺少数据缺少苏联科学家的支持的艰难背景下,中国科学家从最基本的探索开始,硬是造出了原子弹。其中内爆式和枪法式对比试验的过程,可以明显看出研发过程的艰难。这期间有人离去,有人牺牲了生命,研发在高层次引起争论,有人建议停止核武器研发建设国计民生,高层派人调查,科学家们向上级表示决心。中间也有人作梗,但是原子弹研发持续了下去。

  这些故事拍摄非常用心,它以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中国要发展必须靠自己努力奋斗。假使今天我们没有核武器,我们今天的国际环境完全是另一种模样,无非是一些伊朗朝鲜的翻版,看这部戏,再看我们今天的国际形势,我们才能理解毛泽东主席“核武器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深刻战略意义

  作者简介:陈先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原籍河南兰考,北师大毕业,曾任后勤学院教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编,2011年退休,现从事重大题材文艺研究。著有《为英雄主义辫护》《走出象牙之塔》《捍卫我们的英雄》《追寻丢失的精神》等十余部,另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横槊东海》《战神之恋》《在统帅部当参谋》《中国军人看世界》等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政府一等奖,全军文学创作一等奖。曾获全军具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等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