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深情书写普通劳动者(图)

发布时间:2019-10-19 20:12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9日 03版 | 查看:3865次

路遥 新华社发

    【最美奋斗者】   

  地处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脉充盈、人才辈出。陕北民间有“人出两川”之说,其中一川就是指延川。在当代,从这里又走出了著名作家路遥。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为子,其后一直在延川生活、学习、工作至1973年。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身上。

  1972年,路遥与谷溪、闻频、陶正、军民等人创办了《山花》文艺小报。他最初许多诗歌刊于《山花》,其短篇小说《伏胜红旗》《基石》等,也同样首先在《山花》上刊发并引起外界的注意,后被选入省级文艺刊物。正因为有最初的文学创作成绩,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大学的平台上积累文学营养,为以后的文学腾飞作了扎实的准备工作。

  “新时期”之初,年轻的路遥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青年人的情感与命运选择。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先后用3年时间、三易其稿,最终发表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上。《人生》甫一刊出,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激发了当时的年轻人在“祖国命运和人类前途”的意义上思考人生选择。两年后,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人生》上映,使作品的影响持续发酵,也深刻地改变了作家路遥的命运。

  路遥并不满足于“鲜花”和“红地毯”式的生活,他决心创作出真正具有个人写作突破性的作品,这便是后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这部想象中的作品,路遥开始了艰苦且漫长的写作准备。他集中阅读了近百部国内外的重要长篇小说,同时还广泛涉猎了各类“杂书”。而为了解作品所涉的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各类重要事件,他集中阅读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这个工作完成之后,路遥再度“深入生活”,他提着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了解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熟悉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内一年四季的作物等巨细靡遗的生活细部。此后,路遥开始了长达3年辗转于铜川陈家山煤矿、从陕西作协临时借来的小房间、新落成的榆林宾馆、甘泉县招待所等地的艰苦而漫长的写作。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86年年底,《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于《花城》杂志。由于当时的文坛被求新求变的文学潮流所裹挟,使得路遥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在评论界受到了冷遇,发表和出版也遇到了困难。但路遥仍坚持他的文学观念不动摇,1989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个年头,这部凝结着路遥6年辛劳汗水的10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终于全部出齐,从此,它深深地镌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生命信念。1992年11月,路遥因病英年早逝。然而,在他身后,《平凡的世界》热度始终不减。各种版本的《平凡的世界》发行量达1700万套,广播和电视剧改编也收获了数亿听众和观众。千千万万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的青年人,他们的人生因《平凡的世界》而被照亮。

  2018年12月,路遥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路遥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路遥深情书写普通劳动者,颂扬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他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在献身集体事业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本报记者 饶翔)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