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27 08:53 | 来源:文明风 2010-03-25 | 查看:1250次
河南大学两女生身患绝症时,学校伸出援手,为她们捐款治病;两人去世后,家人按她们的意愿把看病剩下的钱回捐给学校,让爱心传递——
3月17日上午,一个难得的晴朗春日。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正在举行。一位老教授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她们的故事,石头听了都落泪!”
捐赠者的身份十分特殊:他们的孩子侯艳丽、周晓明在身患绝症、陷入困境时,河南大学无私地伸出援手;如今,在两人去世后,他们顾不上归还四处借来的外债,要把看病剩下的钱回捐给孩子的母校,为的是了却女儿的最后一个心愿,让爱心传递……
女生患重病 母校伸援手
这是两个不幸被疾病缠身,却又自强不息的河大女生。
侯艳丽,2002年到2006年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就读。2006年1月,即将毕业前夕,她被确诊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这是一种治愈率极低的恶性肿瘤。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在第一时间捐出两万余元,帮助艳丽做了截肢手术,使得她与死神擦肩而过。随后,她以顽强的毅力考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坚持完成了学业。
2009年8月,侯艳丽的病情再度恶化。毕业后回到河南开封,家境贫寒的她早已陷入治疗困境,只有无助地在家遭受病情折磨。河南大学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伸出援手,立即将师生募捐的3.2万余元送到侯家,并帮她联系了治疗的医院。但由于癌细胞扩散全身引发呼吸衰竭,同年8月底,侯艳丽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
周晓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确诊为双侧炎性乳腺癌后,连续3次冲刺考研,最终获得成功。2009年春节前夕,家里实在不能为病情恶化的她拿出一分钱了。河南大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学校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先后组织4次捐款,为她募捐9万余元。2010年1月27日,就在周晓明去世两天前,河南大学还为她送去了两万余元,替她支付了医药费。
侯艳丽和周晓明,两个坚强大学生的故事,在河南大学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感动了众多师生。在2009年,两人也成为密友,相互鼓励战胜病魔,同时也相互商量着她们“万一去世”以后的“身后事”。
弥留的时刻 两人同心愿
“如果我真的不行了,我想把剩下的钱,再回捐给母校河大,帮助以后的学弟学妹。因为募捐的钱不属于我个人……”这是周晓明在弥留之际,给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凌发的短信,王凌把这条短信保存至今。
在3月17日的捐赠仪式上,周晓明的父母泣不成声。夫妻两人双双下岗,为给女儿看病,他们借遍了亲朋好友,卖掉了未曾住过的新房,但还是陷入了困境。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河南大学伸出援手。“虽然目前家里还欠着10多万元的外债,但我们还是要把剩下的钱拿出来,回捐给学校,既是完成女儿的遗愿,也是让爱心再次传递!”周晓明的父亲说。
侯艳丽的父亲和哥哥也有和周晓明父母相同的愿望。侯家位于河南农村,世代都是农民,为给侯艳丽治病,欠下了巨额债务。侯艳丽的哥哥说,没想到的是,在妹妹离开河南大学3年多后,遭遇困境时,河大的师生仍然伸出援手。“妹妹去世前,反复交代我:欠下的债务拜托哥哥替我慢慢还上,妹妹下辈子再报答你们,但剩下的钱一定要捐回河大,一定要善款善用。”
回捐仪式上,听罢家人叙说两个女儿的遗言和遗嘱,师生们忍不住泪如雨下,回捐现场一片抽泣声。
善款将善用 爱心永传递
“学校为娃捐的钱,每一块钱都是师生们的心意,我们按娃的意思,把剩下的钱回捐给学校。我们还替闺女谢谢河大,谢谢河大的老师、同学们!”在回捐仪式上,周晓明的父母一边将4000元钱捐给了河大的“母亲助学金”,一边叙说着女儿对母校的感激、留恋之情。据悉,该助学金通过网络博客的形式号召社会爱心人士捐款,3年来已帮助大、中、小学贫困学生近百人。
侯艳丽的家人则将4000元钱回捐给河大的“爱心传递基金”。据悉,该基金是为解决因病致困学生的一个长效基金,患病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可先从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等有能力偿还时再返还。
王凌表示:“学校会用心、负责地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来继承和发扬两位同学的这份大爱。”(记者 郭炳德)
(责任编辑:郭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