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0 09:0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0日 12 版 | 查看:2117次
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领导指挥方队接受检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向右——看!”
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领导指挥方队领队姜国平少将和陈作松少将声音洪亮,带领350名队员正步向前接受检阅。这是我军阅兵历史上首次组建领导指挥方队受阅。
方队第一排面全部为将军,其后是两个大校排面、两个上校排面,而后中校、少校、上尉各成3个排面。队员从军委机关、各战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领导指挥机构中抽组,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武警部队各成5路纵队。领导指挥方队独特的人员编成成为阅兵场上一道壮美的风景。
这是阅兵场上将军数量最多的一个方队。接到阅兵任务时,36名军职以上领导干部从冬训演兵场、联合作战值班室、赴外演训指挥方舱、反恐处突一线召之即来,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阅兵训练。
姜国平表示,领导指挥方队具有鲜明的联合特质和强烈的备战打仗指向,展现了我军改革重塑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崭新风貌。
战士下口令,30多位将军认真做动作,从副连职尉官到副战区级领导干部按同一标准训练,成为阅兵训练场上的一大“景观”。
为了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受阅队员们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我们在一起相处,苦中有乐、非常充实,还有一种焕发青春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姜国平说。
作为北部战区副司令员,姜国平曾于2014年执行第十九批亚丁湾护航任务,并在也门撤侨行动中担任编队指挥员。
“我们按打仗的标准组织阅兵训练,就是要在阅兵场上向习主席和全国人民充分展现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他说。
“阅兵训练也是在练我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自参训以来,将军领队、军委政治工作部直属工作局局长陈作松腿部软组织挫伤,他扎着绷带、贴着肌贴参加了第一次天安门合练,临战姿态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多前。
那时他在西藏某部任职,在边境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时,与恶劣的高原环境作斗争,他勘察阵地、巡查哨所、组织演练,探索出适应高原特点的“依案而练,以练修案”的训练模式被推广。
“阅兵阅的是我们的忠诚和担当,阅的是我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阅的是我们军人的情怀。”陈作松表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训练场上流汗,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战争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在领导指挥方队大校排面中,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副司令员宋波是排面中承上启下的“钉子兵”。由于右手4条肌腱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断裂,每次军姿和摆臂他都要克服这只伤臂带来的痛苦,最终成为队列素质拔尖的训练标兵。
宋波曾于1998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勇士”荣誉称号,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庆典中都在英模席观礼。从英模席“转战”受阅席,他延续了部队英模的战斗本色。“大家都看着我呢,我得做出样子。”他说。
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同军兵种的队员们朝夕相处,展现出浓厚的联合氛围。“我们来自不同的机关部门和军种,训练之前做热身运动,大家排成一队互相揉肩捶背,相处非常融洽。”陈作松说。
训练之余,将军们也会互相交流练兵备战的心得。和一名来自坦克装甲部队的将军交流时,陈作松认为一定要把制空权和制信息权的问题考虑进去,得到对方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感谢改革催生我们这个方队。”受阅队员、火箭军某基地少校何广成说,“以前我们部队准备一项大型演训任务时间较长,部队新的要素合成后,任务准备期大大缩短了。”
“以前各兵种军代系统独立分散、标准不一,现在统合集约、体系有序。”受阅队员、陆军装备部驻东北某地军代局副局长李小平同样感受到这次改革带来的明显变化。
据方队长、北部战区副参谋长马立新介绍,领导指挥方队队员平均年龄38岁,普遍履历、经历丰富,6名队员有参战经历,65人参加过赴外联演联训和军事交流,88人参与指挥过重大军事演习活动。在联合作战指挥岗位上担任参谋、干事的人员占30.8%。
“从要素集合到步调一致,方队亮相标志着军改后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整体性重塑重构。”方队政委、北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刘诚说。
10月1日上午,领导指挥方队整齐列队走过天安门。精彩亮相背后,包含着众多幕后人员的默默付出。
训练期间,从北部战区机关和保障队临时抽组的人员每天都要比受阅人员先到训练场,把各种训练器材器械布置好,小到一个喇叭、一个话筒、一台操练移动指挥车,大到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和受阅队员一样,方队教练员的皮肤也被晒成古铜色,脸上留下“阅兵印”。他们来自不同军兵种,有院校资深专家,有仪仗队训练的行家里手,还有部队一线带兵人,多数人顶着“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精武标兵”的光环。正是他们的科学施训,让世界看到了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人员高昂的士气和战斗精神。
阅兵场上的成功同样离不开警戒执勤分队、医务人员和炊事员等保障群体的辛苦付出。不同的岗位,同样的艰辛;不同的使命,同样的信念。受阅队员与幕后人员努力,共同成就了领导指挥方队走过天安门受阅的完美表现。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