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16: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30日 | 查看:848次
瞿洪平,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掌门人,在令人揪心的每一分秒,他心有猛虎,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搏击;对垂危生命的每一份守护,他都有细嗅蔷薇的温柔。他师承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汤耀卿教授、临床微生物和感控专家倪语星教授,从医28载,始终战斗在临床第一线,主攻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支持和感染防控。
一、他把治病救人当成一种信仰
ICU,这个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患者监护仪上的数字随时波动,生命体征看似稳定,但稍有不慎可瞬间危及生命。年复一年,瞿洪平随时都在on-call状态,率领团队就像特种部队一样,不仅反应迅速敏捷,而且能够从生理紊乱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疾病可能恶化的征兆,遏制疾病的发展。他坦言,做一个ICU医生,不仅要有快速敏捷的判断力、执行力、爆发力,还要有追踪疾病发展的持久力。“节假日都不例外--你要过节,死神却是不过节的,你疏忽了,它就趁虚而入。”尽管艰辛疲惫,但面对医院最危重病人期盼的眼神,家属焦虑的等待和充满信任的支持,永不言弃成为瞿洪平恪守的信条。“在ICU,我遇见过所有的信仰。如果你把治病救人当成一种信仰,那么无论遇到什么,都能咬着牙,拉着患者的手,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瞿洪平说。
二、职业的冷静和人文的关怀缺一不可
在ICU病房,有些患者扛过生死关后,可痊愈出院;但也有些扛过这关后,还有无数的关口要扛,被动地维持生命--而这,很大程度上未必是患者本人的愿望。“在患者疾病终末期时,和患方的沟通是一场困难,考验智慧的谈话。我的原则是,不能把家属放在伦理的风口浪尖。”瞿洪平认为,要告诉家属一个事实--病情无法逆转,对患者不恰当的、过度的治疗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利的问题。为此,瞿洪平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跟家属沟通,客观地评价诊疗全过程效果,和可能面临的临床结局,让患方有更多的选择去考量。
“在和家属沟通中,直接说‘患者70%概率要面临死亡’,以及‘虽然有70%死亡率,但我们会一起努力’,两种表述带来的患方感受是不同的。规范的医疗手段加人性化的语言交流和换位思考,才能让家属更容易坦然接受。职业的冷静,人文的关怀,两者都不可或缺。”瞿洪平说道。
三、忘己爱苍生,感染防控开拓者
除了投身医疗第一线,瞿洪平主任的身影也出现在大量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中。从“汶川地震”到“11•15”特大火灾,从H7N9/H1N1禽流感到“昆山爆炸事件”,再到“2•4台湾游客车祸事件”,每一次重大抢救他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救援第一线,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同死神作最凶猛的搏斗。2009年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每一个经他救治的鲜活生命,就是白大衣上最好的奖章。
作为感染防控专家,他率先在国内成功探索出危重患者感染防控策略。他带领团队努力推广这一适合国情的感染防控方案,目标是使我国耐药菌的发生率同发达国家相媲美,因此获得“上海市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称号。
他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包括:《呼吸危重病学》、《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手册》。他还参与编写《中华医学百科全书》重症医学、《重症医学”年鉴》(2010,2011,2012,2013、201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5C基础培训教材》修改和考试命题、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重症医学命题工作等。
28年的从医之路很长,长到记不清自己到底救过多少个患者,挽救了多少个濒临破摔的家庭;28年的从医之路又很短,短到还有太多需要他救治的患者在等着他。然而,对死神来说,他是最可怕的拦路虎,他将无数人留在了“生”的道路上,他是真正的生命之门最强守护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