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图)

发布时间:2019-09-21 22:19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09月17日 15 版 | 查看:2913次

  据新华社电  (记者邵鲁文、李亚楠、初杭)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每年的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位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陵园和位于山东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内,人们从全国各地自发前来,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焦裕禄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

  焦裕禄去世后,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焦裕禄留给后世无尽的精神财富,也留给家人良好的家风。如今,已60多岁的二女儿焦守云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述父亲的事迹上,她说:“宣传好焦裕禄精神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

兰考“焦桐” 根深叶茂 

本报记者 龚金星 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

松柏含翠,金盏菊怒放。盛夏的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庄严肃穆。

  纪念园最高处,是焦裕禄长眠的地方。墓后石碑上是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前,参观、祭奠的人群络绎不绝。

  墓园旁边,就是焦裕禄同志纪念馆。1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通过版面、照片、遗物等展品,生动展示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89岁高龄的李国庆曾是焦裕禄纪念园的讲解员,退休20多年的他经常会到纪念园转转,“我要把焦裕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近年来,来纪念园参观、祭奠的人逐年增加,一年高达300多万人次。

  兰考县坝头乡张庄村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焦裕禄在这里找到防治风沙的方法并首先取得成功。通过“翻淤压沙”“贴膏药”“扎针”等土办法,人进沙退,硬是把沙丘变成了沃野。

  2016年10月1日,占地120余亩的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在张庄村南建成,这里保留当年沙丘的原始风貌,让参观者能切身体验当年治沙之难,学习领悟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一年后,兰考县“四面红旗”纪念馆也在张庄建成开放。纪念馆形象展示了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胜灾害的秦寨大队、赵垛楼大队、双杨树大队和韩村生产队4个先进典型。

  2013年8月,河南省委组织部重点建设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在兰考落成。截至目前,学院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多期,共有17万余人接受了培训。“我们坚持用生动的教材、鲜活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去诠释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焦裕禄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席建设说。

  学院大门口,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焦桐”,亭亭如盖,浓荫蔽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