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中国好医生、好护士:河南省张效房(图)

发布时间:2019-09-07 18: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3日 | 查看:892次

张效房,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生指导教师。1978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4年荣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最美医生”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多次受到央视新闻、新华网等中央级媒体的专访报道。

  一、年近期颐,依然坚守岗位

  自1945年毕业,张效房就任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眼科,至今,9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工作在眼科事业一线。对于已经99岁的张效房来说,每次门诊其实更像是一次大考,他顾不上喝水,没时间上厕所,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姿势,精力高度集中。由于年事已高,最近几年,医院安排张效房每次出诊只挂十个号,患者不时挤满了诊室,面对每个患者,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在面对一些没有挂上号的患者时,他常常像年轻医生一样加班加点。在张效房身体力行的带动下,眼科门诊还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在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二、技术卓越,科研贡献突出

  张效房从事眼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余年,在眼外伤、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在眼外伤、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方面具有较深造诣,为我国眼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自1955年开始,张效房教授经过连续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完成了35项革新和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其中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摘出法等,眼科界曾称为“张效房法”,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优秀成果奖”,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并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三、德艺双馨,传承医者精神

  在病人眼里,张教授是一位周到细致、和蔼可亲的医生。经他诊治的病人何止百万,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早年间,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病人慕名找到张效房,手术前一天,患者的爱人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他的家,送上一个800元的红包。张效房严肃地说:“我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来就不收这个的!”术后第二天,当纱布打开后,这位东北大汉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50多岁的汉子,当场感动万分,失声痛哭。张效房曾感慨地说,我一直认为,就没有退不回去的红包!穿上白大褂,就要让白衣裹着红心,绝不能让白衣裹着黑心。如果让红包装进了白大褂,就玷污了这身神圣的白大褂!他还常对学生说,手术刀重量很轻,但拿手术刀的人要举轻若重。因为这把刀寄托了病人的希望,甚至生命。在手术台上,医生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在那个时候,医生眼里应该只有病人。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配当医生。

  生活上一向俭朴的张效房教授先后将自己节省的100多万元人民币无偿捐献出,用于成立“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资助年轻的眼科医生出国深造、购买眼科仪器设备发展眼科学事业。有人对张教授的做法不理解,说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留点钱自己用呢?可张教授淡然地说:“很多人为我们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捐献点儿钱,就算对医学事业的一点心意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