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邵如意:笑对清贫爱心奉献感动荆楚(图)

发布时间:2010-03-01 10: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2-02 | 查看:4295次

事情宣传之后,班里同学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国好人网配图)

  2008年7月16日,黄石市骨髓分库的志愿者、黄石理工学院学生邵如意倾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地移植给一名素不相识的江苏省白血病患者。这非凡的义举意味着邵如意成为了黄石市非亲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捐献骨髓,给患者以生的希望

  专家介绍,只有通过骨髓移植才能够彻底治愈白血病。据了解,湖北省2001年建成骨髓库,黄石2004年建成分库。目前,黄石入库的有900多名爱心志愿者,已有4人初配成功,邵如意同学是第一例捐献成功的志愿者。邵如意成为我省第26名捐献骨髓者,也是全国第1003名捐献骨髓者。正是他的爱心奉献为江苏青年席树良带来了生的希望。

  2007年11月下旬,黄石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通知,经湖北省骨髓分库检索,邵如意与苏州市的18岁青年席树童HLA配型成功,成为黄石分库建立以来首位配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当黄石市红十字会通知邵如意并听取他的意愿时,邵如意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根据湖北省红十字会及医院安排,邵如意于2008年7月11日住进武汉同济医院,医院连续为他进行了为期4天的采集造血干细胞前药物动员。7月15日14时57分,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内一片寂静,鲜花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装扮得格外艳丽。当医护人员将第一根采集管插入邵如意的血管时,躺在病床上的邵如意笑了:“我很高兴,一条生命可以因我而重生!”19时24分,历经4小时27分,邵如意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16日晚5时30左右,邵如意捐献的100毫升骨髓在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媒体的护送下安全到达上海浦东机场。随后,等候在此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护车载着骨髓直奔苏州。16日晚上21时,骨髓送到了白血病患者席树童的主治医生手里。21时10分,骨髓移植手术正式开始。22时10分,骨髓移植手术结束。一直紧闭双眼的席树童睁开了眼睛,守候在席树童身边的亲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邵如意捐献的100毫升骨髓成功地输送到18岁的江苏青年席树良体内,两个素昧平生的小伙子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对接。

  爱心奉献,感动东楚

  邵如意捐献骨髓的行为受到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源源不断的问候和关怀紧紧包围着邵如意。

  黄石电视台、黄石电台、《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楚天金报》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邵如意就读的黄石理工学院在邵如意同学的骨髓捐献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院学生工作部、校友会领导专程到武汉同济医院送去慰问,所在学院的班主任老师始终在医院陪护。黄石市、武汉市的一些市民也纷纷送去鲜花和问候。湖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毛三元给邵如意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铜制荣誉证书。

  面对社会各界的关心,邵如意说得最多的是:“只要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值。”“我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这些年来,政府、社会没少帮助过我的家庭,我应该用爱来回馈社会。”

  《东楚晚报》的评论文章是这样说的,“不少人从媒体上看到过为自己的亲人捐肝捐肾的感人故事,邵如意却是为非亲非故的患者捐献骨髓,他的古道热肠、大爱情怀更是难得。”“邵如意行善于人却感恩于人的义举和心声,给中华民族懂得感恩这种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涵,将这种传统美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施恩者的感恩情怀

  2006年,邵如意同学是湖北省总工会“金秋助学”行动中资助的500名困难户子女之一。2007年,是国家贫困助学金获得者。

  对于捐献骨髓的义举,邵如意同学是怎么看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自己的心声吧。

  “2006年9月大一军训结束的第一天,当看到无偿献血车开进校园,心中压抑良久的好奇心与激动促使我毅然决然地上了献血车。当针管插进我的血管的那一瞬间,一股深红的血液顺着管子源源不断地流淌下去,想着这鲜红滚滚的液体是帮助别人的,是去拯救那些和我相同血型的病人时,内心升腾的是一种神圣的无与伦比的愉悦。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把无偿捐献骨髓的报名表给我时,我也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已意识到在履行一名公民的基本义务,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情,让我自豪的同时也充满了由衷的快乐。”

  “我知道,捐献骨髓(目前采用的是从血液里提取造血干细胞)并配型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它对供者的骨髓要求非常高。很多骨髓捐献者的骨髓在中华骨髓库里放了几十年都没有被启用的机会,结果许多的患者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死神的一步步临近。但不管怎样,只要是我们捐了,就增加了一种可能性,给白血病患者多了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多亏了老天的眷顾,就在我捐献的第二年,便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通知,说我与苏州的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初配成功,并经多次检测,最终确定为骨髓捐献者。听到这个消息。我先是惊讶,甚至是有点不敢相信,后来冷静下来,便是无比的激动。想到自己只要捐献一点点骨髓便能拯救一个生命垂危的人,甚至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心中便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正是因为一份责任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捐献骨髓的队伍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7月15日的这一天做了我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捐献造血干细胞。”

  “作为一名贫困生,我时常受到政府、学校和老师的关心而感到安慰和温暖。大家的无私帮助,让我减少了生活和心理的压力和后顾之忧,同时激励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更有信心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和奋斗。”

  “在接受的同时,我也不能忘记回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近社会,走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当中。”

  “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有一颗爱心,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爱传向四方,万千人海相合是缘,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为重要的,也许你的无私之举就能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需要的只是你我的爱心与勇气。”

  “生命是脆弱的,更是短暂的。生命不能等待!”

  原来,邵如意同学是用自己个人微薄的力量在回报社会、国家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的资助和关爱啊!

  阳光大学生笑对清贫

  了解了邵如意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历,也许更能解读邵如意的真诚与崇高。

  邵如意是黄石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06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班学生,1986年4月1日生,黄冈籍学生,现居住在湖北省襄樊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均为下岗工人,58岁的父亲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哥哥也在外地打工。

  家庭的艰辛让他更加懂得生活,社会的关怀让他更懂得感激。他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从不抱怨命运。他省吃俭用,将每月节省下来的钱寄给家里。他热心帮助同学,与身边同学共同进步。邵如意同学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品格感染了身边的同学,每当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时,总愿意找他倾诉。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要刻苦学习,勿忘学生使命”。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从大一开始,邵如意就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从不放过每一个疑点、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每天晚上在自习室、图书馆或寝室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伏案读书的身影,甚至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在大学一年级,邵如意就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编辑经典短文、时事报道、名言警句、小故事、英语学习体会等文章,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更严格的锻炼自己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顺利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付出就有回报,他每学期均获得奖学金。

  邵如意有着健全的人格意识和独立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从容、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总是充满激情做好每一项工作。生活中,他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同学,与身边同学共同进步。邵如意同学人缘很好,而且自理能力比较强,他有很多的小“工具”(五金工具一套、针线包一个等等)。寝室的插座、灯坏了,他主动修好,自己的衣服散线了,自己补上,寝室的同学们有时候都笑他像个女生,但更多的是对他这种自立精神的敬佩。不论是生病同学床前悉心的照料还是与同学共同探讨学业问题,他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总结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他的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感染了身边的同学。每当其他同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难题总愿意找邵如意同学倾诉,他也尽全力开导、帮助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邵如意更有一份社会责任意识。2006年9月,邵如意同学进入大学后第一次走上了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一次献血,邵如意意识到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他曾说过:“献血不仅对个人的身体有好处,每献一次血,就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献血车开到学校,肯定是血库里的血不够了,所以我就想献出自己的一点血,去帮助那些社会急需的人们。”于是 献血救人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根植于他的脑海中,邵如意坚持每学期进行2次义务献血,二年内累计献血量达1700毫升。同时他也成为黄石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之一。

  这就是我们了解的邵如意。生活的艰辛使他更加懂得生活;苦难让他自强,更教会了他懂得了感激。清贫的家庭环境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自信乐观的大气人生。邵如意关爱社会、感恩奉献的人生态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西班牙2011-12-27 05:05:59 发表
匿名网友:Got it! Thanks a lot again for hlepnig me out!

第1楼 广东省珠海市2011-03-08 18:03:34 发表
匿名网友: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