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员军人买托乎提•吐尔逊:戍边老英模 播绿新愚公

发布时间:2010-02-27 09:3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2-27 | 查看:2406次

  30多年前,维吾尔族青年买托乎提·吐尔逊走上喀喇昆仑山,在冰峰哨卡为祖国站岗,用一腔忠诚、满身荣誉为青春作了注脚。11年前,他走下雪域雪原,告别军营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靠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在古丝绸南道建起一道长20多里的防风林带,让肆虐百年的沙漠停下南侵的脚步。

  日前,笔者沿着315国道来到大漠南缘的民丰县尼雅镇,见到这位头戴草帽、身着迷彩服、肩扛铁锹的优秀复员军人买托乎提·吐尔逊。

    冰峰哨卡的坚强战士

  1976年11月,17岁的买托乎提怀着戍边报国的理想,入伍来到喀喇昆仑山脚下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随后,他随连队上了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

  1981年初春,依旧滴水成冰。已任班长的买托乎提,受命带巡逻分队到海拔5800米的无人区执行潜伏抓捕任务。没有现成线路,他拿着一份地图摸索前进;冰峰陡峭、马匹和牦牛无法通行的路段,他冒着滚落冰河深谷的危险一步步向前挪动,按时到达潜伏区。雪地上透骨的寒冷穿过皮大衣侵满全身,买托乎提却不肯动一下手和脚,担心出现轻微响动惊动了潜逃人员。10多个小时一分一秒过去,繁星布满苍穹,当3名可疑分子出现时,买托乎提和战友弹身跃起,一举将其扑倒在地。这次潜伏,让浸满冰霜的买托乎提赢得了“雪山虎”的赞誉,但也让他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

  在神仙湾,买托乎提创造了哨卡个人连续守卡463天的最长纪录。

  1982年12月,买托乎提被原乌鲁木齐军区授予“冰峰哨卡的坚强战士”荣誉称号,并破格直接提干;1985年5月,他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出席团中央召开的“学雷锋、树新风”先进代表座谈会,与张海迪、朱伯儒等英模一起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尘封荣誉开启新征程

  在喀喇昆仑山,绿色是戍边将士最喜爱的颜色。1979年,买托乎提的一位战友患了高原疾病,至死未能见到绿色,抱憾离去。牺牲前,他再三嘱托班长买托乎提:“我死后,请把骨灰分成两份,一份埋在边防线上,另一份送到山下有树的地方,让绿色陪我长眠。”

  绿色的希望和梦想,在买托乎提心中扎根发芽。每年春天,他都要在冰山哨卡撒下希望的种子,但恶劣的自然环境一次次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绿色梦想。下山前,买托乎提来到战友的墓碑前,为没有完成战友的临终心愿而道歉。

  长期在“生命禁区”工作,买托乎提透支了健康和青春。走下雪域高原的他不到40岁,头发就已稀稀拉拉。组织上特意将他调整到民丰县人武部工作。

  民丰县,年均降水量仅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700多毫米,北部戈壁沙漠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五分之四,每年风沙期长达300多天,全县6个乡镇处在风口地带,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平沙茫茫黄入天”的景象。历史上,由于气候变迁,河床退缩,闻名中外的尼雅文明已经风化在茫茫沙海中,尼雅城也因沙漠南下先后7次迁址。

  如今,沙漠再次扩张,推进到距县城仅有1公里的尼雅河畔,全县每年都有上百亩良田被无情的风沙吞噬,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百姓饱受风沙之苦,日子过得异常艰辛。每次看到家乡父老乡亲土里刨食的背影,买托乎提心里就多受一份煎熬。

  1998年年底,已任民丰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的买托乎提主动要求复员回民丰县农村。部队领导考虑他是老高原、老边防、老英模,在乌鲁木齐给他联系了一个单位。妻子女儿都很高兴,买了漂亮的衣服准备在去乌鲁木齐那天穿。父亲70多岁了,想看看民丰县外面的世界,买托乎提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也很想满足父亲的愿望。

  临行那天,买托乎提又想起倒在自己怀中的战友那双渴望的眼睛,想起父老乡亲被风沙逼迫丧失田地的无助表情,他迟疑了。走,还是留?一边是亲人的期盼,一边是责任的担当,买托乎提左右为难,一时难以抉择。

  入伍20多年来,喀喇昆仑精神已在买托乎提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提醒自己:“荣誉是党和部队给的,不能作为自己进大城市的‘敲门砖’。家乡有那么多的事要干,我怎能当逃兵?”

  他退掉了赴乌鲁木齐的车票,携妻带女来到民丰县尼雅镇甫甫克村,来到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两腿蹒跚的老父亲怎么也想不通,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一个当“卡德”(干部)的儿子,放着官不当,却来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晚上,买托乎提跪倒在父亲床前,流着泪给父亲解释,请求父亲理解和原谅。

  荒漠播绿续写新奇迹

  复员后,买托乎提身穿一套旧迷彩服,头戴一顶草帽,肩扛一把坎土曼(类似锄头的劳动工具),来到荒滩,挖掘树坑,栽下树苗,开挖引水渠,开始了防风治沙计划。

  在沙漠里栽一棵树,比养一个巴郎(维语“孩子”)还难。买托乎提却在县城西边寸草不生的亘古荒原承包了100亩荒滩,准备植树造林,阻挡风沙。乡亲们半信半疑:祖祖辈辈没人在这乱石滩种活过一根草、一棵树。几位战友也劝他别犯傻。买托乎提却执意将16万元复员费投入到开荒造林中。

  戈壁滩土地十分贫瘠,树苗无法存活,他便从几公里外的地方开挖水渠,利用山洪带来的淤泥积淀土壤。有了土壤,他又试着种树。桀骜不驯的戈壁滩经常狂风肆虐,树苗常被连根拔起。深夜,临时搭建的帐篷好几次被狂风卷走,被子、衣服被风撕成了布条。买托乎提没有退缩,经过反复摸索,他逐步掌握了在条件恶劣的戈壁滩植树的方法。

  在征战荒漠的日子里,买托乎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一天夜里,他回到家,饭刚吃了一半,突然刮起大风,想起300多棵小树苗刚栽下,很可能被沙石掩埋,他放下碗筷,骑摩托车迅速赶到荒滩,加土固基,忙了大半宿。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受了风寒,他的腿关节疼痛难忍,在骑车返回时,他连人带车被大风吹倒,摔倒在路边水渠中,断了3根肋骨。在家久等的妻子阿古曼赶来时,看见丈夫躺在渠沟里不省人事,抱着他失声大哭:“求求你,咱要饭也不要种这荒地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改造荒漠的决心,出院后,天不亮他又扛起坎土曼下了地。

  时间一天天过去,戈壁荒滩上出现了一道道新绿,一块块“井”字型良田出现在民丰县西侧,红柳、沙枣、核桃、白杨等耐干旱树种纷纷吐绿飘香。不少群众难以置信,纷纷来到买托乎提苦心经营的“绿色长廊”参观。

  见证了买托乎提给荒漠披上绿装的奇迹,当地农牧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少群众产生了跟他一起拓荒造林的强烈愿望。在买托乎提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下,330多户农牧民拿起坎土曼走进荒滩,建起绵延数十公里的防风经济林带,民丰县的沙尘之源被成功阻挡在防护林和尼雅河之外,以前那种昏天黑地、黄沙蔽日的沙尘天气减少了近三成,消失多年的黄羊、雪鸡等珍稀动物重新迁徙至此,荒漠戈壁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半轮明月出大漠,一片丹心映昆仑。30多年来,买托乎提把一个个耀眼光环看做“零”,把一项项崇高荣誉当做新的起点。如今,离开部队已有11年的他,重新描绘了一条平凡却又异常亮丽的人生轨迹。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