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2 19:11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0日 02版 | 查看:1121次
【德耀中华】
“青山埋忠骨,廖家守诺言。”只为祖父的一句承诺,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廖聪济祖孙三代人坚守深山,悉心守护红七军十师师长李谦烈士之墓,一守就是88个春秋。时光荏苒,廖家三代人没有任何怨言,只为了红军的一个嘱托。直到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廖家三代人孤守红军墓数十载的感人故事才进入公众视野。近日,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红七军烈士纪念园管理员廖聪济被提名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青山埋忠骨,廖家接重托
廖聪济回忆,小时候父亲廖更新经常跟他讲述当年祖父廖文成为李谦疗伤的经过,而他也对革命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史料记载,1931年1月,由前委书记邓小平(邓斌)、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端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在广西百色起义后,转战到达粤北。同年2月1日,红七军从连县进入湘粤交界的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次日遭到国民党湘粤军4个整团兵力的包围,双方战斗胶着惨烈。战后,数据统计,红七军歼敌1000多人,牺牲700余人,史称“血战梅花”。随后,红七军实行战略转移,在江西于都桥头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红十师师长李谦在“血战梅花”的战斗中腰部、腹部受伤非常严重,在警卫员和战士们的护送下,李谦被安全转移到廖聪济的爷爷廖文成家,进行简单的治疗。由于大山里缺医少药,再加上那年冬天特别冷,李谦的伤势迅速加重,廖文成一家虽然奋力抢救,但李谦还是不幸牺牲了。
护送李谦的两位警卫员只好返回部队,在出发寻找部队前,他们语重心长地嘱咐廖文成:“李谦师长是红七军在梅花一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年仅23岁,他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而献身疆场的英雄!”随后他们留下一张字条,简要记录了李谦受伤以及疗伤的经过,恳请廖文成看护好李谦的遗骨,不要让英雄的骨血就此遗失,待到革命胜利后,一定会再来找他,寻回英雄的遗骨。
廖文成为了不惊动敌人,不敢远走,也不敢张扬,悄悄地将李谦的遗体埋在了自家屋旁,对外称是自家的祖坟,从此小心翼翼地看护起来。
廖聪济说,从童年开始,每年的春节、清明、中秋,父亲都会带着家人祭拜李谦烈士墓。新中国成立后,廖家由于居住在深山,守护红军墓的事鲜有人知。“爷爷去世前一再叮嘱,要像照顾家坟一样照顾李谦烈士墓。”廖聪济说。
2005年,人们都涌向大城市,但为了爷爷的承诺和父亲的嘱咐,廖聪济毅然放弃了在珠三角打工赚钱的机会,回到了深山老家,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传承了两代人的责任,继续照看李谦烈士的墓。
烈士墓迁出大山,第三代成为守园人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文物部门在对红七军梅花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莲花祠”的普查中,确证了李谦烈士墓的所在地,并迅速找到廖家的后人廖聪济。2010年3月,李谦后人无意中了解到爷爷遗骨被廖氏家人悉心照料的消息,马上从湖南老家前往廖聪济家。看着纯朴的廖家人,看着爷爷简陋而整洁的墓地,李谦后人泪流满面。“革命胜利几十年了,我们却不知爷爷安息何处。”李谦的侄孙女李婷说,“没想到,如此清贫的廖氏一家人,竟然几十年来帮我们尽着孝道。”
2010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血战梅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特别是红七军师长李谦烈士的墓,被迁入乐昌梅花镇新建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
廖聪济一家也被安排迁出了深山,至此,三代人信守诺言坚守红军墓的故事似乎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是廖聪济再次主动承担起了那份责任,申请成为纪念园的管理员,继续守护着李谦烈士的英灵,也一同守护着血洒粤北大地的700多名红军烈士的英魂。
这么多年来,廖聪济悉心照看着烈士墓地。尽管现在纪念园人流量大,卫生清理难度大大增加,但他依然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管护好纪念碑和烈士墓。
“我们三代人,坚守当年对红军的承诺,为红七军师长李谦等革命英烈守墓,我觉得是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红军那时候这么艰难都挺过来了,我更要把红军的精神传承下去。”廖聪济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邹奕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